- 每天2次门冬胰岛素30联合午餐前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 2011年
-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与瑞格列奈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方法:血糖监测不正规的126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30与午餐前瑞格列奈联用治疗3个月,完善自我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以及生化血糖监测等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等血糖控制指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HbA1c、体重、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门冬胰岛素30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肝肾功能无改变;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经多种血糖监测证实,门冬胰岛素30与瑞格列奈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较安全。
- 崔颖牧仁
-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瑞格列奈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2006年
- 韩杰冰田素霞牧仁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
- 硬脑膜转移癌致慢性硬膜下积液一例
- 2008年
- 患者 男性,55岁。因头痛渐加重半个月住院。否认头部外伤史。4年前曾患胃出血,诊为胃溃疡,经治疗好转。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右下肢肌力Ⅳ级,余(-)。头颅CT显示左额顶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占位,诊为左额顶硬膜下积液(图1)。行左顶钻孔置管积液引流术,术后积液消失(图2),头痛明显好转出院。
- 沈书廷田素侠牧仁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积液轻度贫血下肢肌力钻孔置管外伤史胃出血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治疗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27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结果。方法:耳后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术。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5%的病人疼痛明显缓解,面肌痉挛的病人100%面部抽搐缓解,疗效满意。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 牧仁沈书廷田素侠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
-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评价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尽快行头颈CTA检查,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后3 d内开颅夹闭动脉瘤,根据病人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前病人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3例。术后恢复良好23例,轻-中度残5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本组总死亡率为6.45%。结论:对于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尤其是合并有颅内血肿的危重病人,早期开颅夹闭动脉瘤,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
- 沈书廷田素侠牧仁
-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
- 脊髓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 2009年
- 自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了5例脊髓室管膜瘤,其中颈胸段脊髓实质内肿瘤4例,圆锥马尾段肿瘤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全切或近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
- 王占林沈书廷田素侠牧仁
- 关键词:显微外科治疗脊髓室管膜瘤胸段脊髓手术全切肿瘤全切除
- VEGF与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基因在甲状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RT2PCR与图像扫描定量分析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分别检测64例甲状腺癌中MUC1基因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73.43%(47/64);MUC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69.44%(25/3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78.57%(22/28),P>0.05),VEGF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78.12%(50/64)。结论:检测MUC1基因与VEGF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是否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MUC1的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转移过程中具有内在联系。
- 崔颖牧仁
- 关键词:甲状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可解脱性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观察
- 2006年
- ①目的探讨可解脱性球囊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TCCF患者6例应用可解脱性球囊闭塞瘘口,2例行同侧颈内动脉闭塞。③结果获解剖治愈6例,闭塞颈内动脉2例。④结论TCCF治疗应首选可解脱性球囊。
- 韩杰冰牧仁田素侠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