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磊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效果被引量:34
- 2012年
- 为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所产生的效果,采用数学模型对其水动力进行模拟.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型),以湖体水龄(描述湖泊水体交换速率的参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湖体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速、风向以及出入湖的流量;(b)太湖湖体水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夏天的平均水龄约为130d,其他季节的平均水龄约为230d;(c)太湖地区夏天的主导风向——东南风能够促进东部湖区(无锡、苏州水源地所在地)和梅梁湾湖区(太湖重污染区)的水交换,改善水体运动条件;(d)望虞河入湖的最经济调水流量为100m3/s.
- 郝文彬唐春燕滑磊ACHARYA Kumud
- 关键词:数学模型EFDC模型太湖长江
- 一种浅水湖泊水体悬浮物沉降速度量化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浅水湖泊水体悬浮物沉降速度量化方法,其特征是根据不同沉降时间在沉降筒上、中、下处SS浓度的值,利用重复深度吸管法,对悬浮物的沉降速度进行了计算,采用水深加权的方法对每取样时刻沉降筒内的平均浓度进行了计算,采用...
- 李一平范丽丽胡芬娟郝文斌唐春燕滑磊王莹
- 文献传递
-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浅水湖泊水体透明度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水体透明度能够直观反映湖泊水下光场的分布情况,是沉水植物生态恢复的基础条件。以2005年太湖常规采样点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浅水湖泊水体固有光学特性与水体成分浓度之间的生物光学模型,分析了透明度与光束衰减系数、漫射衰减系数、人眼分辨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以生物光学模型为基础,将基于水体成分浓度的透明度反演模型与湖泊三维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和沉积物传输模型相耦合,构建了浅水湖泊水体透明度模型。将该模型与现有的多元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对透明度模拟的精度状况。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水动力时水体透明度分布,对太湖生态恢复潜力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典型沉水植物可能恢复的区域,为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 李一平滑磊谈永锋郝文彬唐春燕Kumud Acharya狄成斌
- 关键词:环境水力学浅水湖泊
- 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被引量:18
- 2013年
- 气候条件(降雨、气温)的变化对流域内水资源、河道、湖库的径流影响较大.河道型水库由于具有河道和湖泊的双重特点,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则更为显著.本文以广东省梅州的河道型水库——长潭水库为例,耦合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研究了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征(以水龄表征)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根据梅县气象站1953-2010年共58年的年均降雨量资料的频率分析,选取降雨量保证率分别为20%(丰水年)、50%(平水年)和90%(枯水年)年份的气候条件作为3种气候方案,对应的典型年分别为1992、1988和2004年,并将各典型年的日均降雨量和气温作为SWAT水文模型的输入条件,模拟了进入长潭水库各主要支流的日均变化过程.并将该流量过程作为长潭水库库区水动力模型的入流边界,模拟了各种降雨典型年情景下长潭水库的水动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潭水库库区水龄沿程逐渐增大,呈指数增长的趋势,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与丰水年相比,平水年、枯水年年降雨量分别减少了14%和49%,入库径流分别减少了23%和62%,水库出库坝址附近水龄分别增大了66%和247%,支流区域水龄增幅可达81%和290%左右,可见水库水动力特征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而支流区域受气候条件影响更显著.不同气候条件下,河道型水库分别呈现出河道和深水湖泊的双重特性.丰水年时,坝址附近垂向上水体交换频繁,水龄均匀,呈现出河道的特性;平水年与枯水年时,坝址附近水体垂向交换较弱,逐渐呈现出深水湖泊的垂向分层特性.另外,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联用,为弥补历史长系列高频监测资料的缺失,提高湖库水动力模型模拟的精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李一平滑磊王沛芳王超王超
- 关键词:环境水力学EFDC模型SWAT模型河道型水库长潭水库
- 西湖总磷模型构建及内循环引水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调水是目前快速改善湖泊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对于调水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研究很少。以杭州西湖为例,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构建了西湖TP模型,对通过苏堤各桥孔的流量、外西湖分层流场和水质浓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在现有外围调水情况下增加西湖内循环引水后西湖TP的时空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内循环引水,直接将低浓度区的水引至高浓度区,能够明显降低高浓度区的水质;低浓度区由于引水量的减小,区域内水质浓度会有一定的上升;全湖平均水质浓度基本不会发生改变。在没有增加外部引水的情况下,内循环引水可以使湖泊水体掺混更加均匀,对于防止高浓度区富营养化有很好的效果。增加内循环引水对西湖改善高浓度区水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相似湖泊增加内循环引水措施提供借鉴。
- 滑磊尤爱菊韩曾萃腾辉朱军政
- 关键词:总磷模型EFDC模型
- 基于零维模型的湖泊底泥释磷强度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湖泊底泥释磷时空差异性较大,通过实验手段往往较难获得准确的湖泊底泥释磷强度。以杭州西湖为例,以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零维模型对2011年西湖外湖TP全年的变化过程进行反演,得到了外湖各月份的底泥释磷强度,并构建了多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对该释磷强度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采用反演得到的底泥释磷强度结果作为三维数学模型的参数值,模拟得到的2011年外湖TP浓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该底泥释磷结果可信。该方法可为国内其他湖泊底泥释磷强度的研究提供借鉴。
- 滑磊尤爱菊郑建根韩曾萃
- 关键词:总磷
- 引水改善城市河网水质效果评估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引水仍是目前改善城市河网水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引水对河网水质改善的整体效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构建了一维河网水质模型,模拟了不同的引水水量和水源水质方案下河网水质改善情况;利用水质改善率、类别变化指数和浓度变化指数分析了引水对河网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引水水量对河网水质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随着引水水量的增大,河网水质改善幅度逐渐变小;水源水质的提升对河网水质提高有明显效果,且改善幅度随水质的提升而提高,是影响引水效果的关键因素。
- 陈振涛滑磊金倩楠
- 关键词:河网水质模型
- 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环形内墙、环形外墙、环形盖、驱动装置、抽样筒;所述环形内墙固定在环形外墙内,之间形成均匀的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盖设置在环形空间的上端口,所述驱动装置带动环形...
- 李一平唐春燕王莹滑磊郝文彬杜薇赵坤陈平万榆邱利卫朴栾号薛偲琪王静雨王健健
- 文献传递
- 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包括由两个侧板与一个顶板构成的水流通道结构、连接管、硬质水管、接泵管、潜水泵、采样管和抽样筒,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水流通道及硬质水管的端口相匹配,所述水流通道的一...
- 李一平唐春燕邱利王莹王健健杜薇赵坤薛偲琦万榆王静雨卫朴栾号滑磊郝文彬陈平戴斯蒙德·O·阿尼姆
- 文献传递
- 一种波浪与湖流共同作用下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水槽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波浪与湖流共同作用下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水槽装置,包括进水箱、扁长形水槽、出水箱、储水箱、柱状泥样管、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悬移质泥沙收集装置和波浪产生装置;通过同时用电脑控制装置和电动机带动造波推板...
- 李一平唐春燕王莹滑磊郝文彬杜薇赵坤陈平王静雨万榆邱利薛偲琪卫朴栾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