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林
- 作品数:69 被引量:4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李飞平陈增爱沈加林许建荣
- 关键词:神经可塑性运动皮质局部缺血小脑半球皮质下
- 肝小静脉闭塞病3例被引量:4
- 2010年
-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是由某种原因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小静脉支内皮肿胀、纤维化,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1].该病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例HVOD作一报道.
- 华静盛黎李海沈加林邱德凯
- 关键词:肝静脉闭塞性疾病腹水肝功能不全
-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癌肝转移38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术前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术后进行剂量验证和质量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患者术后1、6个月肿瘤的CT、MR影像变化,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出现2例轻微疼痛,1例高胆红素血症,未见肝肾功能衰竭、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80%,复发转移率28.9%;无瘤生存期5个月,6个月无瘤生存率46.9%;整体生存期16.4个月,6个月整体生存率81.4%。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源沈加林丁敏杜冬伟王振宇李伟建景宏舒翟博
-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临床疗效
- HPPH光动力学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实验研究的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表现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新型叶绿素光敏剂HPPH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大鼠C6脑胶质细胞移植瘤模型,无创观察磁共振波谱技术(DWI)变化、评价疗效及选择光敏剂HPPH最佳治疗剂量并与常规光敏剂血卟啉衍化物(HPD)光动力学治疗及对照组作对比。方法:建立大鼠C 6脑胶质瘤移植瘤模型,以不同剂量新型叶绿素光敏剂HPPH(0.15、0.3、0.45mg/kg)光动力学治疗,尾静脉注药后18h,以波长667nm激光照射大鼠脑肿瘤,照射功率密度200mW/cm2,照射时间20min,能量密度240J/cm2,于治疗前、治疗后7、14天(P0、P7、P14),即肿瘤接种后第7、14、21天(T7、T14、T21天),以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技术(DWI)无创测定肿瘤大小及ADC值。并与HPD-PDT、正常脑、对照组(未治疗、单注药、单照激光)肿瘤组的ADC值作对比。最后以病理验证。结果:ADC均值正常脑在406.01±53.59-436.25±50.23间,未治疗脑肿瘤组均值T7天、T14天、T21天分别为738±219.57、660.65±105.32、551.37±103.58,由于肿瘤长大,肿瘤细胞数的增加使弥散成像ADC值下降。各单注药、单激光对照组的变化同未治疗空白组规律相似。T检验,各未光动力学治疗对照组间比P值〉0.05无明显差异,与正常脑比P值〈0.05有显著差异。光动力学治疗组P0组与未治疗对照组相似ADC均值在609.78-705.96之间;P7天,ADC均值由于治疗后脑组织的水肿均有升高,以HPPH0.30、0.45mg/kg-PDT组均值上升较多(782.2±95.6、779.01±291.1),其次HPPH 0.15mg/kg-PDT组(765.22±110.13),HPD-PDT组降低一些(644.13±94.17);P14天,ADC均值明显下降,由于肿瘤细胞光动力学治疗后的凋亡、死亡,ADC均值下降,HPPH0.30、0.45mg/kg-PDT组435.86±46.04、429.34±70.05接近正常脑值;HPPH 0.15mg/kg-PDT组稍高619.98±93.49,HPD-PDT组550.13±94.48,这两组由于肿瘤细胞的凋亡死亡较差,有较多的肿瘤细胞存在,影响弥散值,HPPH0.15mg/kg-PDT组ADC值高于HP
- 王宇林勇沈加林张慧国赵子周刘桂勤王磊朱菁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128排CT灌注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128排CT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头颅CT平扫、头颅CT灌注(CTP)检查,在发病24~72h内复查MRDWI。分别将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结果相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常规CT平扫于17例患者中共发现20个病灶,CTP检出42个病灶。CTP较常规CT平扫多检出的22个病灶中,15个病灶表现为脑血流量(CBF)与脑血容量(CBV)均较健侧下降,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均较健侧明显延长或不可测量;4个病灶CBF较健侧降低,CBV较健侧稍增加或维持正常;3个病灶表现为整个大脑半球MTT及TTP较健侧明显延长,CBF与CBV较健侧未见明显减低;复查MRDWI证实其中35个病灶CBF与CBV均下降的病灶发展为梗死灶。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24h时间窗内,与常规CT平扫相比,128排CT全脑灌注能明显提高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对早期发现脑缺血灶和避免病灶漏诊具有重要价值。
- 何文娟沈加林许建荣华小兰
- 关键词:灌注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
- 内窥镜辅助颅底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器械研究
- 邱永明罗其中林毅兴张晓华江基尧徐纪文王勇沈加林潘耀华陆兆丰
- 该课题采用乳胶灌注颅内血管方法及干颅标本, 进行神经内窥镜下眉间、眶上、颞下、乙状窦前和乙状窦后五种颅底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获得了国人这五种手术入路的解剖数据,根据观察范围探索内窥镜辅助颅底锁孔入路(ECKA)可能完成...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手术器械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动脉超声证实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行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检查,根据CT值的不同分析斑块成分,并将脂肪斑块和纤维斑块定义为不稳定性斑块,钙化斑块定义为稳定性斑块;利用灌注成像分析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4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25例,其中脂肪斑块10例,纤维斑块15例;稳定性斑块17例。14例表现为症状相应区域低灌注,其中脂肪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70%,纤维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47%,而钙化斑块无颅内低灌注表现。结论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比较稳定性斑块易于引起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 张丽沈加林华佳庄严许建荣柴伟民
- 关键词:不稳定性斑块低灌注
- 实验性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影像学研究
- 陈克敏沈加林张晓华许建荣邱永明罗其中李善泉华佳姚秋英李磊丁小龙
- 该课题在三维螺旋CT(SCT)与MRI等现代影像技术及融合图像指导下,利用球囊固定动脉法在显微镜下将左侧小脑后下动脉或分支血管移近延髓左侧腹外侧IX、X颅神经REZ并形成神经血管压迫,结果表明延髓左侧腹外侧IX、X颅神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压迫原发性高血压
-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探讨脑胶质瘤放疗后的早期变化。[方法]31例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在放疗前后1周内分别行MRI平扫+增强+DTI检查,分析肿瘤瘤体区及剂量相关区域的FA、ADC值变化。[结果]肿瘤瘤体区放疗后FA及ADC值均升高,放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60Gy时正常白质FA值放疗后升高,50~60Gy、30~40Gy、20~30Gy区域的正常白质放疗后FA值均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60Gy、50~60Gy、40~50Gy、30~40Gy、20~30Gy区域的ADC值升高,但放疗前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前、后肿瘤瘤体区FA、ADC值变化能较早提供肿瘤对放疗反应评估。
- 黄仁华胡斌沈加林唐剑敏叶明白永瑞
- 关键词:脑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
- 艾滋病所致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刘佳沈加林张丽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脑白质病变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