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学军

作品数:138 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专利
  • 47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7篇骨折
  • 24篇壳聚糖
  • 23篇纤维
  • 21篇内固定
  • 15篇纳米
  • 14篇微米
  • 14篇疗效
  • 12篇种壳
  • 12篇纳米纤维
  • 12篇聚糖
  • 12篇钢板
  • 11篇共聚
  • 10篇絮凝
  • 10篇絮凝剂
  • 10篇纺丝
  • 9篇短纤
  • 9篇短纤维
  • 8篇多尺度
  • 7篇远端
  • 7篇致孔剂

机构

  • 84篇青岛大学
  • 54篇成都大学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化工学院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138篇汪学军
  • 67篇楼涛
  • 41篇李开南
  • 34篇母建松
  • 24篇赵平
  • 17篇兰海
  • 11篇张进军
  • 11篇何智勇
  • 9篇员晋
  • 8篇宋国君
  • 8篇陈尔东
  • 7篇郑江
  • 6篇何志勇
  • 6篇樊守刚
  • 5篇彭超
  • 5篇徐绍辉
  • 4篇彭文娟
  • 3篇龙涛
  • 3篇胡正霞
  • 3篇张慧

传媒

  • 6篇第二届海峡两...
  • 4篇青岛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化学工程师
  • 3篇重庆医学
  • 2篇感光科学与光...
  • 2篇化学世界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18篇2016
  • 23篇2015
  • 1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纳微米纤维组织工程三维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微米纤维组织工程三维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它采用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静电纺丝纳米和微米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纤维膜,复合纤维膜经碱洗风干后按一定配比将纳米和微米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纤维膜在水中高速剪切成短纤维,分样...
汪学军楼涛
文献传递
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棘突顶端上下缘与椎弓根中心点水平面垂直距离的关系,为微创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椎弓根的体表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具完整脊柱骨标本,测量标本两侧胸11~腰2椎弓根中心点与棘突旁开距离(CO)、棘突上、下缘至椎弓根中心点水平面垂直距离(AC、BC),以棘突顶端的上、下缘为参照点确定椎弓根的最佳体表投影点。选取20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椎体骨折男性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37.6岁。损伤部位:胸11、胸12、腰1、腰2骨折椎体各5例。以棘突顶端上缘点为确定椎弓根中心的参考点,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相应椎体Cobb角。结果男、女性各椎体左右两侧CO、AC、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组间相同椎体CO和BO及胸11、胸12椎体的A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1、腰2椎体的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或女性胸11~腰2的CO依次变大、AC和BC逐渐减小,各椎体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显示,术前、术后相应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顶端上缘为确定椎弓根中心点的最佳参照点,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体表定位椎弓根时应根据性别和具体骨折椎体确定进针点。
李开南汪学军张进军何志勇母建松兰海郑江
关键词:棘突椎弓根微创脊柱内固定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骨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总结近几年来有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骨修复研究上的应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为关键词,从各类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有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文献,总共查阅得到文献80篇。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均能制备出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韧性复合物,并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物在骨修复技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论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和在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郎秀婷汪学军李泉波唐玉海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骨修复
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微创内固定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微创内固定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2月对654例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进行微创内固定术的治疗,总结其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本组654例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中...
汪学军母建松李开南赵平
关键词:股骨转子部骨折微创内固定围手术期
Saguenay河溶解有机质光化学生成溶解无机碳的研究
2008年
溶解有机质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活跃的有机组分,对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模拟太阳光对Saguenay河溶解有机质的光氧化过程模拟,研究了溶解氧浓度、模拟太阳光波长范围和铁浓度对溶解无机碳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空气饱和样品前72h的溶解无机碳产量1.39μmol·L-1·h-1,氧气饱和条件下照射的溶解无机碳产量增加了52.5%,而氮气饱和条件下的照射则只有空气饱和样品的10%。实验以Mylar–D、有机玻璃UF–3和有机玻璃UF–4为滤光片研究了波长范围对溶解无机碳产量的影响,近似计算的结果表明UV-B,UV-A和可见光部分分别占无机碳产量的16.5%,55.4%和28.0%,表明溶解无机碳的生成可发生在紫外光无法到达的水体较深区域。铁在光化学催化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总铁浓度达到10μmol·L-1时,有效的增加了溶解无机碳的生成速率,其生成速率约为初始样品的1.68倍(初始样品中总铁含量为3.2μmol·L-1)。
汪学军楼涛徐绍辉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溶解有机质光化学
一种壳聚糖短纤维增强的纳米支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聚糖短纤维增强的纳米支架制备方法。利用接枝改性剂对壳聚糖短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将聚乳酸类聚合物溶解,加入接枝改性壳聚糖短纤维,在—18℃下,将溶液冷冻,制得聚合物和壳聚糖短纤维的复合凝胶;4℃下,将凝胶用去...
宋国君汪学军楼涛
文献传递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Dienst等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
陈尔东何志勇汪学军兰海
关键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支架锁定加压钢板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其中21例采用ITST钉进行髓内固定,18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进行髓外...
汪学军母建松李开南赵平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
一种高吸水性壳聚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吸水性壳聚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采用酸性的三元二噁烷-二甲基亚砜-水为混合溶剂,将一定量的壳聚糖溶解在酸性混合溶剂中,经低温冷冻成型,冻干制得高吸水性壳聚糖薄膜。本发明制得的壳聚糖薄膜呈半透明状,具有快速...
汪学军楼涛
可降解聚乳酸腰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成骨方式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可降解聚乳酸腰椎间融合器实现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成骨方式。方法:健康9月龄内江猪48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采用聚-DL-乳酸可降解腰椎融合器置入L4/5椎间隙并植骨;对照组24只,采用与融合器相同大小自体骨行L4/5椎间植骨。分别于1、3、6、9、12、18个月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填充骨与融合器之间没有见纤维组织的长入,在融合器与骨之间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存在;对照组植骨部位见软骨组织与纤维组织交错。术后3个月,实验组中融合器边缘与中央与填充骨和椎体骨接触部分可见明显的胶原纤维、纤维组织、软骨组织交互长入,软骨内化骨形成成熟的骨小梁,但排列很紊乱;对照组中软骨组织逐渐进化为骨组织,骨小梁排列较术后紊乱,部分已钙化成骨。术后6个月,实验组中残存融合器边缘及中空部分仍可见大量纤维细胞、软骨细胞,部分软骨组织已经成骨并钙化;对照组已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9个月,实验组已大部分融合,填充骨与椎体间的界限已消失,手术部位仍可见明显胶原、纤维组织,软骨细胞进化为骨细胞;对照组骨性融合,可见大量软骨组织和成熟板层骨形成。术后12个月,实验组基本达到骨性融合,仍可见明显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对照组完全融合,且塑形良好。术后第18个月,两组均达到骨性融合,并且塑形良好接近周围正常骨组织。结论:生物降解可降解聚-DL-乳酸腰椎间融合器在猪的椎间成骨方式主要是软骨内成骨和纤维性成骨,膜内成骨不起重要作用。
李开南李继友兰海汪学军母建松
关键词:组织学成骨细胞聚-DL-乳酸腰椎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