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世存

作品数:65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显像
  • 16篇PET/C
  • 16篇PET/CT
  • 15篇正电子
  • 14篇介入
  • 13篇正电子发射
  • 12篇肿瘤
  • 11篇栓塞
  • 10篇正电子发射断...
  • 9篇18F-FD...
  • 8篇动脉
  • 8篇断层显像
  • 8篇正电子发射断...
  • 8篇脱氧
  • 8篇脱氧葡萄糖
  • 7篇PET-CT
  • 6篇正电子发射断...
  • 6篇栓塞治疗
  • 6篇显像术
  • 5篇血管

机构

  • 4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怀宁县平山镇...

作者

  • 62篇汪世存
  • 21篇展凤麟
  • 20篇潘博
  • 14篇吕维富
  • 14篇谢强
  • 12篇谢吉奎
  • 10篇方雷
  • 9篇倪明
  • 8篇张行明
  • 7篇孙一兵
  • 5篇钱立庭
  • 5篇张学彬
  • 4篇李国琪
  • 4篇沈赛娟
  • 3篇白虎
  • 3篇杨秋红
  • 3篇李九林
  • 3篇汪银凤
  • 3篇王伟昱
  • 3篇胡冰

传媒

  • 7篇安徽医药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T-CT成像在吸入芳香剂对嗅觉脑功能影响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运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成像方法探讨吸入芳香剂对嗅觉脑功能的作用。方法 6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和吸嗅芳香精油状态下分别进行18F-FDG PET扫描显像,比对前后图像,运用Matlab 6.5、SPM2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其成像特点。结果吸嗅芳香精油后,额叶、眶额叶皮质、内侧颞叶、边缘系统扣带回等区域出现显著激活。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激活较为明显。结论 PET-CT是研究人类嗅觉与脑功能联系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证实了气味物质能够经嗅觉通路引起情绪、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激活。
杭天依徐金勇汪世存展凤麟李光武
关键词:嗅觉脑功能
难治性鼻腔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方法 :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 ,送入 5FCobra导管 ,入颈总动脉 ,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对出血血管进行分析、诊断 ,采用直径为 14 0~ 2 5 0um的真丝线段超选择性栓塞出血血管。结果 :全部病例止血效果确切 ,术后随访 2月~ 1年无复发 ,8例患者 1周内行耳鼻喉手术 ,均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 ,降低了手术难度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选择性血管造影的诊断 ,超选择性的栓塞治疗 ,相应大小的栓塞物质和颗粒 ,适当的栓塞速度是成功的关键。上颌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止血与治疗方法 ,并为耳鼻喉的部分手术开辟了良好的新途径。
汪世存吕维富孙一兵李国琪
关键词:鼻出血栓塞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良恶性狭窄及瘘的带膜内支架介入治疗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研究应用带膜的镍钛合金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的良恶性狭窄。方法 :共 6 0例患者 ,不能手术晚期食管癌 19例 ,食管癌放疗后引起的食管狭窄 2 0例 ,手术后吻合口狭窄 18例 ,手术后吻合口瘘 2例 ,腐蚀性食管炎 1例 ,4例合并食管 气管瘘或食管 纵隔瘘。所用器械包括 :6F猎人头导管 ,0 .0 35长 1 8m交换导丝 ,食管球囊导管 ,支架推送器和 5 0— 12 0mm镍钛合金金属支架。全部在电视透视下进行 ,局部口咽部麻醉。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成功 ,其中一例患者因狭窄位置较高 ,支架置入后 48小时取出 ,术后进食良好。结论 :带膜的镍钛合金金属内支架对食管的恶性狭窄进行姑息性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手术后吻合口瘘与狭窄和食管 气管瘘或食管 纵隔瘘起到了较好的治疗作用。
汪世存吕维富孙一兵季学斌张行明齐志刚张学彬
关键词:食管狭窄介入放射学食管癌良恶性狭窄
^(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3例腺样囊腺癌中,其中位于右颌下腺3例,左颌下腺2例,而位于左上唇、左侧鼻腔、右侧鼻腔、右侧蝶窦及筛窦、右上颌窦、气管下段、口底、右侧硬颚各1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局部复发2例,未见局部复发11例,PET/CT诊断复发5例,未见局部复发8例,PET/CT对术区局部复发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6%;远处转移9例,PET诊断转移7例,转移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其中4例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双肺转移4例,肝脏及骨骼多发转移1例,双肺、骨骼转移1例,同时并双肺、肝脏、骨骼多发转移1例。肿瘤局部复发病例中,SUVmax最大值为15.3,SUVmax最小值为7.4;转移性病变中,其中SUVmax最大值为15.8,SUVmax最小值为0.8。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慢、手术治疗后易局部复发和长期随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因此,18F-FDG PET/CT一次显影全身显像,不仅对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有无复发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对远处转移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刘昕谢强谢吉奎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与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标准化摄取值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34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6例),腺癌7例。比较不同病例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原位病灶的^(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宫颈鳞癌患者的SUV_(max)(12.14±5.38)高于腺癌(6.99±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组SUVmax为6.86±2.85,中分化组SUV_(max)为12.21±3.74,低分化组SUV_(max)为17.75±5.97,3组中SUV_(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SUV_(max)呈负相关(r=-0.669,P<0.05)。结论:不同组织类型及相同组织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之间有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SUV_(max)值患者。
张婧汪世存潘博
关键词:宫颈癌
曲安奈德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疗效观察
2009年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约有1.6亿患者,全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曲安奈德是人工合成的含氟长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强而持久,可维持2—3周。我院应用曲安奈德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1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丁士鉴汪世存
关键词:曲安奈德疗效观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慢性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
难治性鼻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2004年
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4月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的9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u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并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汪银凤汪世存王明善孙敬武万光伦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介入治疗栓塞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潘博汪世存方雷展凤麟谢强谢吉奎李九林沈赛娟杨吉刚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
18F-FDGPET/CT对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总结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特征,探讨18F—FDGPET/CT在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或长期随访证实的8例周围神经恶性病变患者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利用SPSS10.0软件对受累的周围神经及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患者共发现病灶12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且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86±3.87,同机CT病灶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之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均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PET及同机CT上均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0±0.46;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1,P〈0.001)。结论18F—FDG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对周围神经的侵犯及转移,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对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方雷汪世存潘博展凤麟谢强谢吉奎李九林沈赛娟
关键词:周围神经肿瘤脱氧葡萄糖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转移瘤TACE术后的血供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变化,并分析TACE术前肿瘤组织的灌注参数与碘化油(LPD)沉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HMs患者在TACE术前2~4 d和术后30~40 d分别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术前肿瘤组织及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包括复发及残余肿瘤,坏死区除外)的CT灌注参数。结果 15例HMs患者在TACE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HAP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MTT、PS、HAF、PVP虽然也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上述15例HMs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MTT、HAF及PVP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参数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另有5例HMs在TACE术后未见明显碘油沉积。根据上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出HMs在TACE术后的碘油沉积与CT灌注参数HAF和HAP有关。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价TACE术后肝转移瘤的血流灌注改变,对指导肝转移瘤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倪明汪世存吕维富邓克学周春泽丁作鹏
关键词:转移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CT灌注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