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呈宣

作品数:151 被引量:454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会议论文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2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2篇骨折
  • 35篇腰椎
  • 30篇椎体
  • 27篇内固定
  • 27篇成形术
  • 23篇骨质
  • 23篇骨质疏松
  • 22篇手术
  • 22篇脊柱
  • 21篇疗效
  • 21篇关节
  • 19篇胸椎
  • 19篇椎弓
  • 19篇椎弓根
  • 17篇螺钉
  • 17篇后凸
  • 16篇胸腰椎
  • 16篇后凸成形
  • 16篇后凸成形术
  • 15篇椎体后凸

机构

  • 130篇温州医学院附...
  • 15篇温州医科大学
  • 8篇温州医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市应用数...

作者

  • 151篇汤呈宣
  • 59篇何少奇
  • 53篇戴鸣海
  • 51篇杨国敬
  • 48篇彭茂秀
  • 38篇刘良乐
  • 31篇唐小君
  • 31篇张力成
  • 30篇林利兴
  • 24篇黄益奖
  • 17篇蔡春元
  • 11篇王伟良
  • 10篇刘敏
  • 10篇李永奖
  • 8篇董伊隆
  • 8篇林光锚
  • 8篇林瑞新
  • 6篇姜刚毅
  • 6篇李琪
  • 4篇郑进佑

传媒

  • 11篇中国骨伤
  • 7篇临床骨科杂志
  • 7篇2016年浙...
  • 5篇中医正骨
  • 4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2015年浙...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解剖学报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2009年浙...
  • 2篇2013中国...
  • 2篇全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8篇2018
  • 18篇2017
  • 16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置换后路软组织扩大修补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杨国敬李琪张力成蔡春元林瑞新汤呈宣王伟良
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髋后方关节囊及周围的解剖组织学特征,建立一套有充分解剖学依据的EPSTR手术方法,并在临床初步应用。通过对10具(20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髋标本和2髋冰冻新鲜尸体标本的解剖学(包括微观解剖)观测以及...
关键词:
关键词:全髋置换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CT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范围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2017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骨水泥在椎...
戴鸣海汤呈宣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2例)行常规间歇性导尿,治疗组(共有患者30例)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及膀胱训练。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测指标、拔尿管试验成功率以及治疗15d、30d时尿路感染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或平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随访终末期时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12.34±1.34)ml]、最大尿流率[(19.21±2.41)ml/s]或平均尿流率[(15.35±2.49)ml/s]、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32.43±7.65)kPa]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治疗组拔尿管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导尿天数[(18.3±5.6)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5d、30d时治疗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6.7%和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结合膀胱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减少持续导尿天数,降低尿路感染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良乐刘敏戴鸣海汤呈宣王俊诚姜刚毅
关键词:电刺激膀胱训练脊髓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对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的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对双束股骨及胫骨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后交叉韧带的双束股骨止点中点至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8.52±1.81)mm和(11.63±1.81)mm,至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67±0.55)mm和(10.32±1.23)mm;胫骨止点中点至胫骨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8.43±1.21)mm和(14.52±2.31)mm,至胫骨内侧软骨边缘的距离分别为(47.44±6.23)mm和(45.95±6.32)mm。双束股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107.12±15.25)mm2和(65.35±10.27)mm2;胫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50.07±11.33)mm2和(51.08±10.22)mm2。结论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双束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刘敏杨国敬张力成林瑞新蔡春元崔怀瑞汤呈宣王伟良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 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乎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 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 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黄益奖汤呈宣彭茂秀何少奇戴鸣海陈维善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漏斗技术”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刘良乐汤呈宣杨国敬戴鸣海叶晓蕾林光锚林利兴张力成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椎
术中超声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术中超声判断硬膜囊前方致压因素.超声监测下使用自制器械对突入椎管内骨块进行复位,应用超声判断硬膜囊前方压迫解除情况及评估骨块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均...
彭茂秀陈激汤呈宣林利兴戴鸣海唐小君何少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术中超声
文献传递
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折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28例,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21例。比较经骨折椎固定和传统短节段段固定、间接复位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矢状位...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唐小君杨国敬林利兴刘良乐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
文献传递
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关系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2.22X(t=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董伊隆钱约男张侠蔡春元汤呈宣杨国敬
关键词:脊柱骨折肌电图
单枚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配合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对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患者多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原位植骨融合,因椎板减压后缺少植骨床,远期可出现融合率低,部分病例术后滑脱继续加重。随着各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临床的应用,本研究以单枚椎间盘融合器后斜向植入...
朱小舟陈显玲陈聪汤呈宣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枚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手术配合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