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屏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总结分析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微创手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暨辽宁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人院48 h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期胆总管缝合+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患者75例(观察组);先行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待胰腺炎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52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康复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快,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快,恢复进食时间早,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胰周脓肿、SPA、胆漏、胆道出血发生。两组第1天腹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3、4、5、6、7天腹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天WBC、CRP、血淀粉酶(AMS)、血脂肪酶(LI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5天WBC、CRP、AMS、LIPS恢复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一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微创手术治疗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康复期生活质量高,临床疗效好。
- 范中宝廉皓柳青峰毛屏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镜十二指肠镜
- 乳晕切口腺体免缝合式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后不予缝合腺体、留置创腔、放置皮片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块切除后腺体处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77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后采用不予缝合腺体、留置创腔、放置皮片引流的方法处理;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缝合腺体方式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乳房外观美容效果及主观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切口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切口拆线早,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局部血肿、皮下瘀斑、疼痛情况)少,术后乳房外观形态美容效果、主观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及切口瘢痕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后不缝合腺体、留置创腔并放置皮片引流的处理并不会增加血肿、皮下瘀斑、切口延期愈合的风险,术后疼痛轻微,切口愈合更快,乳房外形美容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较高,适用于直径小于4 cm的各种良性病损的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 范中宝柳青峰廉皓毛屏荣大庆崔建春
- 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腺瘤
- 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术后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将总人群分为高风险人群亚组和平均风险人群亚组,分为观察组a(n=31)和对照组a(n=27)、观察组b(n=15)和对照组b(n=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PEP发生率降低、腹痛持续时间减少、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进食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VAS疼痛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血淀粉酶(AMS)及血脂肪酶(LPS)降低(P<0.05)。平均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呕吐次数增多、恢复进食时间减少(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人群,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可以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康复质量;但针对平均风险人群,NSAIDS对于PEP的发生、手术预后及术后康复质量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一定程度上的肝损伤。
- 宛星宇毛屏范中宝柳青峰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胰腺炎高风险人群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早期三镜手术联合甘露醇导泻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手术取石联合甘露醇导泻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8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采用三镜手术联合甘露醇导泻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鼻胆管引流术,待病情稳定3~5 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指标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相关化验指标,术后1周康复质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胆漏、腹膜炎、腹腔脓肿发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结石完全清除率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GGT、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短,腹痛、腹胀缓解快,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中转开腹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WBC、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恢复更快,术后1周生活质量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三镜手术联合甘露醇导泻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症状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康复质量高,临床疗效好,可作为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的优选术式。
- 范中宝沈建芬廉皓毛屏柳青峰王键
-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石胆道镜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甘露醇导泻
- ERCP联合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总结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ERCP+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39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EP分为胰腺炎组(32例)和对照组(3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胆囊炎病史、胆管及壶腹肿瘤病史等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胆道结石性状、是否同时行胆囊切除、联合EPBD及球囊扩张时间、胰管支架置入、术后静脉使用帕瑞昔布钠、导丝进入胰管≥3次等ERCP+EST手术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接受ERCP+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结果胰腺炎组女性比例、术后WBC、术前TBil、联合EPBD球囊扩张时间≥2 min、导丝进入胰管≥3次等资料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女性、术后WBC升高、导丝进入胰管≥3次是接受ERCP+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ERCP+EST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可能发生PEP,女性、术后WBC升高、导丝进入胰管≥3次是其危险因素。
- 宛星宇毛屏赵晟南柳青峰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胰腺灌注损伤对大鼠胰岛分离、纯化及功能影响的研究
- 近年来,Edmondon方案的提出及随后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证明了胰岛移植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获取供胰时进行的原位灌注可致胰腺灌注损伤,表现为胰腺水肿、变硬等,应用此类供体进行胰腺移植可致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使其成为边缘供...
- 毛屏
- 关键词:胰岛分离生理功能
- 文献传递
- 扩大标准的供者胰腺在胰岛移植中应用的动物实验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从供者胰腺(简称:供胰)的热缺血时间、脂肪浸润程度和灌注损伤程度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扩大标准的供胰在胰岛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实验动物采用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的干预因素,将供胰分为3组,热缺血组、灌注水肿组和脂肪浸润组;另选正常胰腺作为正常对照组。胰岛提取采用原位灌注、胶原酶消化和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的胰岛用双硫腙染色来计算分离的胰岛数目并判断所获取的胰岛纯度;丫啶橙/溴乙啶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率;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功能。结果胰腺热缺血15min内对胰岛的提取量和活率无明显影响,纯度略有下降;热缺血30min内胰岛的提取量、活率及纯度均明显下降,但胰岛体外功能良好;热缺血45min时,胰岛体外功能不良。胰腺轻度和中度脂肪浸润时,胰岛提取量及胰岛素释放指数(S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重度脂肪浸润时,胰岛提取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体外功能不良,SI显著下降。胰腺轻度和中度水肿对胰岛提取量、活率、纯度及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胰腺重度水肿(含水量〉80%)时,胰岛的提取量、活率及纯度下降,体外功能不良,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供胰质量是影响胰岛提取及功能的重要因素,重度脂肪浸润、严重灌注水肿、热缺血时间超过30min均影响胰岛提取的数量、纯度及活率,对胰岛功能也有较大影响。
- 程颖宋文卿毛屏赵孟雷石蕊刘永锋
- 关键词:胰岛移植胰腺供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