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满堂

作品数:3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文学
  • 6篇杜甫
  • 6篇文学批评
  • 5篇诗学
  • 2篇代文
  • 2篇雕龙
  • 2篇艺术
  • 2篇中国古典
  • 2篇中国文学
  • 2篇中国文学批评
  • 2篇神话
  • 2篇诗歌
  • 2篇文本
  • 2篇文论
  • 2篇文心
  • 2篇文心雕龙
  • 2篇古典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文心雕龙》

机构

  • 19篇长江大学
  • 8篇荆州师范学院
  • 1篇文学院

作者

  • 28篇殷满堂
  • 1篇毛慧玉
  • 1篇严运桂

传媒

  • 15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荆州师范学院...
  • 1篇荆州师专学报
  • 1篇晋东南师范专...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悲慨:杜甫的生命感悟与杜诗诗美品格被引量:2
2013年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的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杜甫是中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一品与杜甫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对照起来阅读,可以找到二者精神内质上的契合点。杜诗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司空图所提出的悲慨风格的美学特点,即忧生之嗟和悲天悯人之怀。可以这样说,杜诗是对诗学美学中的悲慨的最有力的注解。
殷满堂
关键词:司空图杜甫悲慨
论刘勰文学批评的“文本”精神
2003年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殷满堂
试论杜诗历史性叙事的诗学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杜诗宏大的历史性叙事的基本特征 :1 在题材上注重选择反映民族兴亡的宏大的历史题材 ;2 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司马迁《史记》中褒贬善恶的“春秋笔法” ;3 在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上向史传等叙事文学的借鉴。本文认为 ,杜诗作为“诗史”的重要价值 ,一方面体现在杜诗具有一定的鉴知与教化功能 ,另一方面又由于杜诗的“虚构”特性 ,从而又使杜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殷满堂
关键词:杜甫诗学价值文学评论唐代叙事角度审美价值
全文增补中
论《文心雕龙》的文学本体意识被引量:1
2003年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具系统性、学术性、最具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其学术价值古今学者已多有论述。本文试图借助 2 0世纪英美新批评的理论视角重新认识刘勰《文心雕龙》所具有的理论价值。笔者认为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体现出一种文学本体意识 。
殷满堂
关键词:《文心雕龙》语言论文采文体论语言意识文体意识
《晚妆》:世俗价值的认同与理想精神的迷失
2007年
松滋作协成立13年来,作协会员们每年创作作品都在1000万字以上。如今,松滋文学现象俨然成为"金松滋"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文艺报》、《湖北日报》纷纷刊登了关于松滋文学活动的报道,吸引了湖北省作协组团到此调研松滋文学现象。文学的魅力,让松滋赢得了关注和声望,也让松滋作家群赢得了尊重。
殷满堂
关键词:情感历程女教师
史学批评:中国文学批评的前结构
2007年
中国文学批评中保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前结构,即传统的史学批评。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的自觉先于文学意识的自觉,史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渗透于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史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殷满堂
关键词:史学批评文学批评
论杜诗中的谐隐
2016年
杜诗既有沉郁顿挫的一面,又有诙谐风趣的一面,而历代杜诗研究者探讨其沉郁顿挫者多,研究其诙谐幽默者少;即使有人讨论杜诗中的诙谐,也仅停留于谐趣层面。以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谐隐这一概念观照杜诗,可见出杜诗谐隐风格的三大特点:于歌笑中见哭泣,于戏谑中见讽谕,于风趣中见真性。歌笑、戏谑、风趣者为谐,哭泣、讽谕、真性者为隐。
殷满堂
关键词:杜甫诗歌
试论比兴修辞对于中国古典诗学的本体论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比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法,源于原始先民的缘象比附的原始思维。比兴修辞是原始思维形式在文学上的残存物,是中国古人诗性智慧的结晶。另外,在比兴的阐释史上,有一种共同的以美刺解释比兴的偏向,即大多赋予比兴以美刺的政治功用。以美刺释比兴的阐释模式也是原始法术思维模式积淀的结果。
殷满堂
关键词:比兴发生学本体论
文学经典的文本细读与大学文学教学被引量:1
2019年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学经典受到冷遇。为避免文学经典受漠视,彰显大学文学教学对传承文学经典的意义,应改善大学文学教学方法,即注重文学经典的文本细读。其具体做法为:注重对文学经典的选择,注重现代读解方法的运用。
殷满堂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
试论刘勰文学批评的“文本”精神
2003年
在文学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巍然屹立的高峰"(杨明照语);也是最具有中华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
殷满堂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心雕龙》文学语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