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霞
- 作品数:130 被引量:2,14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水肥溶液延时注入与流量控制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肥溶液延时注入与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肥料箱、泵、流量计、单向阀、单片机;泵的入口通过塑料管道与肥料箱连接,泵的出口用塑料管道与流量计相连,流量计与单向阀直接连接,单向阀的另一端与灌溉通道相接;变压器的...
- 雷秋良刘宏斌延皓石卓立沈浩秦丽欢王洪媛翟丽梅李晓虹武淑霞潘君廷
- 文献传递
- 聚天冬氨酸盐改性缓释尿素、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肥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天冬氨酸盐改性缓释尿素、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聚天冬氨酸盐改性缓释尿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醛加入到反应釜中,调节为弱碱性,加入尿素,在小于55℃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缓释尿...
- 王洪媛刘宏斌杨晋辉陈艳雪翟丽梅刘申雷秋良武淑霞
- 文献传递
- 典型入湖河流水体氮素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以太湖乌溪港为例被引量:21
- 2017年
- 以2010~2015年太湖主要入湖港口乌溪港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地降雨资料,分析了乌溪港水体中氮素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乌溪港水体污染情况严峻,总氮年均值在4.41~5.92 mg·L^(-1)之间,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限值2 mg·L^(-1),氨氮在1.09~1.72 mg·L^(-1)之间.总氮和氨氮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冬季节浓度高,夏秋季节浓度较低.2015、2011、2012年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92、5.47、5.82 mg·L^(-1),显著高于2013年4.45mg·L^(-1)和2014年4.41 mg·L^(-1),2011年氨氮浓度均值为1.72 mg·L^(-1),显著高于2013年1.19 mg·L^(-1)和2015年1.09mg·L^(-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总氮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的趋势,氨氮浓度则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此外,氮素浓度呈现非汛期高于汛期的特征.
- 连慧姝刘宏斌李旭东宋挺刘申刘申雷秋良任天志武淑霞
- 关键词:入湖河流总氮氨氮降雨
- 太湖流域麦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7
- 2005年
- 应用田间模拟降雨,研究了太湖流域稻麦轮作方式下,不同雨强和施氮水平对农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施氮量增加,农田径流液中氮素的平均浓度和氮素径流累积流失量提高,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低雨强农田产生径流时间较长,而高雨强引起的农田径流量较高;低雨强引起的农田氮素径流累积流失量较高,高雨强引起的农田氮素径流累积流失量较低,这种现象在中、高施氮水平条件下更为明显。试验还表明,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降雨持续时间长的小雨引起的农田氮素径流流失量要超过降雨持续时间短的大雨。
- 肖强张维理王秋兵武淑霞
- 关键词:太湖流域模拟降雨
- 土壤及地下水中氮污染的研究概况(下)
- 1995年
- 4.对N素在土体中的转化和运移的模拟研究 60年代以来,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理论的提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土壤溶质动态预报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后,国内外大量采用以定点观测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研究方法。 土壤溶质运移实际上受到溶质随土壤水分的迁移,溶质在土壤中的扩散。
- 武淑霞温贤芳
- 关键词:土壤氮素土壤溶质土壤水分
- 一种自发热型秸秆腐解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本发明属于农用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热型秸秆腐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多级分解微生物与高稳态改性秸秆材料固态发酵,强化功能微生物的多组分分解能力,解决了功能微生物易失活,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通过添加微域...
- 王洪媛樊秉乾刘宏斌戴孚岳翟丽梅潘君廷雷秋良武淑霞
- 农田面源污染地下淋溶主要水过程监测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地下淋溶主要水过程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地下淋溶量监测装置,用于获取各个地下淋溶监测小区的淋溶量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淋溶量数据发送至无线测控模块;灌溉水监测装置,用于获取各个淋溶监测小区的灌...
- 刘宏斌刘申翟丽梅雷秋良王洪媛武淑霞
- 文献传递
- 长期污泥堆肥产品农用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评估
- 2024年
- 开展污泥“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率,对防治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华北平原典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通过以不同用量的堆肥污泥部分替代化肥,探究2007-2022年期间施用堆肥污泥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0.5W+0.5N和W+0.5N处理下作物的增产效果与N处理相当。4W+0.5N处理下作物的产量最高,试验期间小麦和玉米的平均经济产量分别为5 131.75 kg/hm^(2)和8 853.16 kg/hm^(2)。作物产量与污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85。不同污泥施用处理下,W+0.5N处理下的小麦和玉米的净收益达到最高,分别为19 453.22元/hm^(2)和18 848.43元/hm^(2)。
- 贾清棋于晟玥姚海李海洋杨文彬武淑霞杨波安妙颖
- 关键词:资源化利用经济产量生物量
- 辽河三角洲稻区缓释肥施用下氮肥减施潜力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明确辽河三角洲典型单季稻区氮肥减施潜力,采用区域施肥调查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区域施肥现状以及不同缓释肥减量替代化肥对产量、氮素供给和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辽河三角洲单季稻氮肥施用量主要分布在200~350 kg·hm^(-2)之间,区域平均施氮量为294.5 kg·hm^(-2),区域平均经济产量为10479.9 kg·hm^(-2),依据水稻需氮量计算得出适宜的施氮量为182~202 kg·hm^(-2)。经研究表明,根据目前区域内可选择的肥料类型选择适宜的缓释肥料,减氮潜力在19.2%~30.8%之间,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提高1.39%~15.79%的氮肥利用率,维持土壤养分含量,有效降低田面水中68.4%~79.6%的氮含量,增加541.4~5816.6元·hm^(-2)的经济效益。综上,在减氮潜力较高的地区,适当减氮条件下施用缓释肥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氮素损失的环境风险,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彭晓宗翟丽梅王洪媛宫亮武淑霞刘宏斌
- 关键词:面源污染减量施肥缓释肥料
- 基于iOS的土壤剖面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为实现土壤剖面信息的快速采集,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方法】在土壤信息采集现状分析基础上,遵照MVC设计规范,采用SQLite数据库,基于iOS操作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土壤剖面信息采集系统。【结果】土壤剖面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了2个主表与83个查找表,方便用户快速录入剖面相关信息,增强交互界面友好性和数据规范化,开发了基于iOS系统的App程序,可以通过iPhone或iPad安装使用。【结论】通过系统测试及应用,表明利用该App进行土壤剖面信息采集系统切实可行,在土壤剖面信息采集方面具有很好的数据一致性,减少后期录入与整理的人工成本,可为科研工作者野外土壤剖面采样及第三次土壤普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武淑霞雷秋良龙怀玉孙福军刘宏斌
- 关键词:土壤剖面信息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