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红光 作品数:15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68例近中期结果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改良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本人在单中心应用改良扩大Morrow术连续治疗168例HOCM患者的手术早期结果,并通过随访,评估手术的近中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从(92.4±30.8)mmHg(1 mmHg=0.33 kPa)下降至(16.1±10.1)mmHg(P<0.001),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P<0.001)。术后3例(1.8%)患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3例(1.8%)患者并发室间隔穿孔术中同期修补,1例患者近心尖部前侧壁穿孔同期修补,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随访107例,平均随访时间(15±11)个月,LVOT压差为(14.2±12.7)mmHg。随访期间,80例患者无症状,从事日常家务劳动或恢复工作,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HOCM相关事件发生率7.5%,包括4例心房颤动、2例心肌缺血、1例心力衰竭及1例脑卒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再次住院治疗。1例患者于术后57个月因stanford A型夹层破裂死亡。结论:经升主动脉切口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HOCM疗效确切。 宋云虎 李浩杰 高歌 苏文君 然鋆 张昌伟 樊红光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梗阻 左心室流出道 随访 磁共振评估室壁瘤患者手术后室壁应力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左心室成形术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应力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16例因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38~68(56.6±8.8)岁。所有患者手术前行磁共振(MRI)检查,用Seimens Magnetom Avanto 1.5 TMR常规扫描、长轴和短轴电影及延迟增强序列扫描。术前明确诊断为前壁心尖部室壁瘤。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线性缝合术5例,心内膜环缩成形6例,左心室内补片成形5例。1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3个月内按相同序列复查MRI。用成像仪的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左室几何形态参数测量及节段性心功能测量,根据MRI相关数据结合测量袖带血压计算室壁应力。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再血管化情况对比确定相应再血管化及未再血管化的节段。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应力和室壁增厚率的变化。结果MRI检查均顺利完成并获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选取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两个切面用六分法分节段,16个病例共192个节段,其中未再血管化节段74个。与术前相比,未再管化的节段术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增强,室壁应力下降,且室壁增厚率的增强与应力下降呈正相关。结论左心室成形术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壁应力,并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樊红光 凤玮 郑哲 张岩 赵世华 胡盛寿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心脏室壁瘤 心脏外科手术 用磁共振成像评估左心室重建术后室壁同步化运动的变化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阐明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在手术前后的同步化状况。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31日12例因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左心室重建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3.9±7.0)岁。选取健康对照者12名,男10名、女2名,年龄(30.6±3.8)岁。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次,均加做tagging序列,用第三方软件同步相位软件(Harmonic Phase,HARP)进行数据抽取,再将其输入另一同步化指数计算软件计算同步化指数。结果左心室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由30.3%±7.7%升高至43.4%±6.3%(P<0.05),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由(68.6±10.8)ml/m2缩小至(32.7±9.0)ml/m2(P<0.05)。然而,左心室非梗死区的同步化指数保持不变,从0.82±0.13到0.83±0.17(P>0.05)。结论左心室重建术可以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缩小左心室容积,但对非心肌梗死区心肌的心肌同步化指数无明显影响。 樊红光 凤玮 郑哲 张岩 金利新 应癸 赵世华 胡盛寿关键词:室壁瘤 同步化 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心室重建术对左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左心室重建术在许多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从用影像学的方法对该手术进行研究,探讨左室重建术对心梗后室壁瘤患者左室形态、应力、收缩功能以及残余心肌的收缩同步化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估线性缝合,心内膜环缩术和心室内补片... 樊红光关键词:室壁瘤 左心室 同步化 文献传递 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和复合技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外科和介入复合技术(hybrid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ablation,HA)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射频消融(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i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VATS-RA)。方法 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7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VATS-RA或HA治疗,其中,VATS-RA治疗60例,为单纯外科组,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0±7.6)岁;HA治疗19例,为复合组,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0±7.3)岁。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每年进行定期随访。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定义为,随访期间24 h或7 d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并未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结果 78例(98.7%)持续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尽管复合组术前左房前后径[(49.1±5.3)mm]明显大于单纯外科组[(41.7±6.2)mm,P<0.001],但复合组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94.7%)优于单纯外科组(64.4%,P=0.011),复合组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和导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84.2%)也优于单纯外科组(50.8%,P=0.010)。结论 HA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优于单纯VATS-RA,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李浩杰 郑哲 孟颖 高歌 王小啟 樊红光 李林林 仲肇基关键词:持续性房颤 胸腔镜 疗效 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连续3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6、12个月和随后每年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6±7.6岁,房颤病史时间7.9±7.2年,16例患者有介入导管消融史。全组无死亡,均顺利出院。31例(96.9%)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9±18个月。无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栓塞或出血并发症。3例(9.7%)患者因房颤复发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4%,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再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4.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持续性房颤远期疗效确切,可让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心血管不良事件。 李浩杰 郑哲 孟颖 高歌 王小啟 李林林 樊红光 仲肇基关键词:胸腔镜 持续性房颤 射频消融 远期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增加调转术后病死率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术前肺动脉高压与术后近、中期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行动脉调转术的病儿根据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分为3组,肺动脉压力正常(对照)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分析不同组间的术后近中期结果.结果 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组病儿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下降.术后各组间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重度肺高压组中期病死率较高.结论 mPAP<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TGA合并肺动脉高压病儿可以进行大动脉调转术,并可取得较好的术后结果,但mPAP≥50 mm Hg者虽然行大动脉调转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且术后早期结果良好,但随访中期病死率较高. 樊红光 胡盛寿 郑哲 李守军 张雅娟 潘湘斌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关键词:大血管错位 心脏外科手术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技术改良与学术争鸣50年 被引量:7 2010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3月发表了关于左室成形术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STICH第一部分结果,研究发现对于缺血性心肌病者行单纯外科冠脉血运重建与血运重建加左室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别,因此不建议在血运重建基础上常规加做左室成形术。文献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5月在AATS会议上专门为STICH的结果开展了专题讨论。 胡盛寿 樊红光关键词:左室室壁瘤 外科治疗 学术争鸣 冠脉血运重建 多中心临床试验 缺血性心肌 外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迷宫Ⅳ手术相关的冠状动脉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用解剖学的方法研究行标准外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迷宫Ⅳ手术时需要明确的冠状动脉走行问题。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16例患者,对切除下的受体心脏进行解剖。观察与标准外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迷宫Ⅳ手术相关的冠状动脉走行、与房室环的毗邻关系以及房室结动脉和窦房结动脉的走行。结果:右冠状动脉沿三尖瓣瓣环走行时,至三尖瓣前叶瓣环处时多数走行于三尖瓣瓣环的心房侧,至后叶瓣环处时平三尖瓣瓣环水平。左回旋支沿二尖瓣瓣环水平走行时,在P1区时多走行于二尖瓣瓣环的心房侧,二尖瓣的P2区瓣环为无血管区,P3区瓣环有右冠状动脉来源的分支血管,但与瓣环的走行关系变异较大。窦房结动脉自右冠状动脉发出时,经常会走行于右心耳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如果源自左冠状动脉,则经常会走行于主动脉根部后左心房顶处。房室结动脉源自右冠状动脉主干,走行于三尖瓣隔侧瓣环与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开口之间,走向房室结。结论:冠状动脉在房室沟走行时,与房室环之间的空间毗邻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可有效避免迷宫Ⅳ手术中消融线路损伤冠状动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高进 宋辰 陈枫杰 杨晓涵 王志伟 熊辉 刘盛 樊红光关键词: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即时流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右乳内动脉(RIMA)桥血管流量分析,初步探讨动脉桥流量特性。方法:2015-12至2016-07选择在我院年龄<65岁、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患者52例,男4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根据前降支(LAD)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RIMA-LAD吻合组(n=42),左乳内动脉(LIMA)-LAD吻合组(n=10)。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比较手术结果及桥流量。结果:5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余51例无手术并发症。RIMA-LAD组和LIMA-LAD组患者LAD桥平均流量分别为(28.7±11.5)ml/min和(31.8±11.7)ml/min,平均搏动指数为2.3±0.7和2.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IMA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流量([28.7±11.5)ml/min v(s21.1±11.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3±0.7 vs 2.6±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MA-LAD桥流量与LIMA-LAD桥流量相当,RIMA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桥流量满意,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物。 畅怡 王小啟 郑哲 樊红光 李浩杰 侯剑峰 高歌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局部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