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益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采用活性污泥富集与回收废水中碳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活性污泥为吸附剂,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强化富集与有效回收的方法与参数.在连续运行模式下,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COD平均吸附率达到63%,且约50%的溶解性碳源分布在细胞外部,在温和条件下就能被解吸;对氮、磷的吸附效果差异较大,磷的吸附量可达76%,对氮的吸附量较小,氨氮吸附率仅13%.同时,实验还研究了常规(pH=7.5,20℃)、加热(pH=7.5,60℃)和碱性加热(pH=11,60℃)条件下,污泥水解对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碱性加热条件更有利于碳源的释放,水解24 h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对COD的释放率达到了320 mg/g;但氮、磷的释放量有限,释放率(水解8 h,稳定)分别为18 mg/g和2 mg/g.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作用,能够实现废水中碳源的回收,且回收碳源中氮、磷浓度低,对回收碳源的再利用效果影响较小.
- 刘宏波文湘华赵芳梅益军
-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水解CODTP
- 活性污泥热碱水解释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实验采用热碱条件(T为60℃,pH为11),分别对自养型、异养型和富集进水碳源后的活性污泥(富碳污泥)进行了水解释碳研究。结果表明,自养型、异养型和富碳污泥的水解释碳过程都能在运行24 h后趋于稳定,释碳量分别为811、933和781 mg SCOD/g VSS,且对碱的消耗分别为130.2、122.1和151.1 mg NaOH/mg SCOD。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后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在量筒内长时间的沉淀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泥、水分界线,通过观察水解污泥的微观结构发现,污泥在水解后,其絮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污泥松散,呈糊状;但是通过短时间(≤0.5 h)的沉降,水解污泥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污泥浓度分界线,约60%以上的污泥量能够沉降到量筒总高度的1/3以下部分。
- 刘宏波文湘华赵芳梅益军
-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水解
- 活性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通过中试试验,分析了活性污泥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污泥浓度(MLSS)、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对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污泥龄影响较小。在污泥质量浓度为3~5g/L,HRT为36min和SRT为2d的运行参数下,活性污泥对COD,SS,TN和TP吸附效果分别为70.7%,87.7%,30.2%和72.2%。
- 梅益军沈耀良文湘华张杰刘宏波
- 关键词:活性污泥有机污染物城市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