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 作品数:45 被引量:4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新社会经济运动”:非政府组织与“私营标准”——基于公平贸易标签组织(FLO)案例的讨论被引量:2
- 2015年
- 在繁荣的世界市场表象之下,以新自由主义为理念基石的全球经济非正义面向为知识界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全球化浪潮的兴盛,发端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以非政府组织参与市场治理为特点的"新社会经济运动",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景观,推动经济正义的重要力量,而"新社会经济运动"的一个基本形式是非政府组织倡导和推广"私营标准"和以此为基础的"另类经济"模式。本研究以公平贸易标签组织(FLO)的案例为基础,解析"新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内涵,呈现非政府组织参与市场治理,进而促进经济正义的形式与机制。研究发现,以NGO组织主导制定的"私营标准"已逐渐成为影响市场品味、构造市场结构的重要力量,并鲜明地体现了"新社会经济运动",找回经济活动的政治和社会维度的价值承诺。但借助于科层治理模式运转的运行方式,限制了其价值承诺的真正兑现。
- 梅琳吕方
-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 高校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被引量:2
- 2022年
- 国内众多高校的地理学科都开设了“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我国地理学科关注的重要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将其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可持续发展基础”教学实践为例,明晰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特有的思政教学优势,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和实践,探索思政教学方法,落实思政教学策略,以期增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 敖荣军梅琳杨彬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学路径教学实践
- 动静转化视角下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 2023年
- 基于动静转化原理,提出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研究框架,从地理知识素养、地理教育能力和地理国情认知三个方面解析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静态特征与动态提升路径,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 梅琳蔡唯陈欣然陈予昕
- 关键词:地理教师
- “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的任务、实施路径与教学方法被引量:3
- 2023年
-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课程,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优势。“人文地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要兼顾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目标要求,以专业为内核、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家国情怀为目标,实现地理国情世情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世界演进知识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与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人文世界优化知识与新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机结合。“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要注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体系的有效性,采取线上线下双平台混合、“授-业-展-研”衔接、“视-听-图-说”融合、热点案例强化、资源平台整合等教学方法。
- 龚胜生莫慧梅琳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
-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及其动力因子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出28个地级以上城市19个行业2000年和2013年的从业人员数据,归并为11种城市职能类型,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3个要素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建筑业、行政、社会服务、金融业和商业为其基本职能部门,决定了区域整体职能结构与经济发展特征,特别是城市群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职能规模变化与全国同步,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和职能强度总体增加。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是影响上述城市职能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
- 梅琳黄柏石敖荣军张涛
- 关键词:动力因子长江中游城市群
- 波恩的城市国际化:跨国机构作用下的城市转型
- 波恩作为联邦德国前首都,迁都后城市发展面临众多困境,却能在短时间里取得城市转型和国际化发展的巨大成功。波恩从城市形象、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到空间结构都发生转变,同时吸引众多跨国机构入驻,从德国"废都"转...
- 梅琳苏念薛德升
- 基于GIS和AHP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安徽省为例
-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0.6-0.7之间的有2个,0.5-0.6之间的有4个,0.4-0.5的有10个,0.4以下的有1 个;结合Arcmap技术对安徽省各市可...
- 邱俊娟梅琳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 文献传递
- 湖北省县域人口迁入与工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基于2000年和2010年湖北省102个县级行政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县际迁入人口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工业经济和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采用面板数据拟合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口迁入与工业集聚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迁入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的县际分布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武汉市及其邻近县区一直是迁入人口和工业经济的高高集聚区,鄂西地域则是低低集聚区。人口迁入与工业集聚之间存在相互决定的互动关系,地区工业集聚度提高1%,其全部迁入人口和省内迁入人口分别增加0.544 9%和0.602 3%;全部迁入人口或省内迁入人口增加1%,其工业集聚度则分别提高0.294 0%和0.267 8%。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应通过推进人口和非农产业协同集聚,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 敖荣军梅琳梁鸽李家成
- 关键词:人口迁入互动关系
- 县域贫困治理的“精准度”困境及其反思被引量:7
- 2017年
- 县域贫困治理是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在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县乡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阶段里全程参与国家各项减贫政策在基层社会的传递。借助在L县的田野观察可以发现,在实践层面,县域贫困治理运行于自上而下高度动员的科层体系末梢,同时面对着乡土情境的异质性特点和复杂的地方文化网络。"行政体系理性化"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实务在地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遂导致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环节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准度"困境。
- 吕方程枫梅琳
- 跨国机构与地方共同作用下的城市全球化——德国波恩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系统,外生和内生的行动者通过互动促进城市发展。跨国机构作为重要的外生行动者,在一些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案例城市波恩正是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政策安排下,创造了跨国行动者嵌入的制度环境和背景,以联合国机构为主的众多跨国机构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居民,以及非人类行动者在建立国际合作的共同诉求下积极转译,产生互动效应,为城市建构了稳固而"无缝"的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的不同目的和行为方式在塑造网络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城市空间,空间成为检验网络构建是否成熟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波恩的城市空间实现了从外交政治功能向国际合作功能的转型;形成以联合国机构为轴心,其他机构点状辐射的轴辐式空间集聚;同时,由于资源、信息和所处地位的不同,波恩不同行动者在网络节点之间产生不均等的权力空间。行动者不断的排斥、冲突、协商和融合的过程,促进了城市空间功能不断完善,也致使以跨国机构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逐步成熟。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本研究把跨国机构作为重要行动者与城市全球化发展相结合,更深入地解析了城市全球化过程中多重行动者的互动过程。
- 梅琳薛德升Frauke KR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