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钧枢

作品数:13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岩溶
  • 3篇发育
  • 2篇地貌
  • 2篇洞穴
  • 1篇地表
  • 1篇地层表
  • 1篇地理学家
  • 1篇地下河
  • 1篇星风
  • 1篇岩溶学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氧化碳
  • 1篇英文
  • 1篇院士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溶洞
  • 1篇溶蚀
  • 1篇深切
  • 1篇碳酸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13篇林钧枢
  • 3篇宋林华
  • 3篇王静
  • 2篇宋林华
  • 2篇张耀光
  • 2篇俞锦标
  • 2篇杨京蓉
  • 1篇张伟强
  • 1篇陈志明
  • 1篇施少华
  • 1篇蔡福祥
  • 1篇黄镇国
  • 1篇张耀光
  • 1篇韦小宁
  • 1篇谭明
  • 1篇谭明
  • 1篇房金福
  • 1篇梁福源
  • 1篇王飞燕
  • 1篇张捷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4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2004年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8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龙岩龙石空洞发育双酸模式被引量:4
2003年
发育在早二叠世栖霞组大理岩化夹硅质层和含硅质结核的石灰岩中的龙石空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风景旅游洞穴。是一个干洞与地下河相结合的洞穴系统。由于栖霞组石灰岩与上覆的童子岩夹煤层砂页岩、文笔山砂页岩及下伏的泥盆纪石英砂砾岩呈断层接触,断层接触带形成了地表沟谷。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时导致栖霞灰岩变质。在地形上,夹煤层砂页岩不仅覆盖在栖霞灰岩上,而且出露部位比灰岩体高。出自煤系地层的水会顺坡或垂直流入灰岩体。出自煤系砂页岩的地下水pH值为3.78~4.73,SO4-2达到240mg/l。源自泥岩夹薄层砂岩和花岗岩地区的地表水,具有pH值6.85~7.25及低Ca2+、HCO3-值水也会流入灰岩体。直接出露灰岩体,雨水入渗土壤,溶解土壤CO2后再进入石灰岩。因此,龙石空洞系统是外源水与内源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碳酸水和硫酸水联合作用的新型洞穴双成因发育模式的一例。
宋林华王静林钧枢李福海张咏兰
华东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古地理背景被引量:4
1986年
本文探讨古地理环境与喀斯特发育的关系。认为本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特点是:从行星风型到季风型喀斯特,具有不同强度的多期性,造成南北方喀斯特形态归并与兼容,以及南北过渡性与区域分异。
林钧枢张耀光黄云麟
关键词:古地理背景网纹红土区域分异
华东中部洞穴的类型与特征被引量:1
1986年
本文将华东中部地区的洞穴划为五种成因类型,并以典型洞穴为例,阐述了各类型洞穴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本区洞穴的形态特征也作了分析。
黄云麟林钧枢张耀光
关键词:廊道地下河
喀斯特区现代溶蚀强度与环境的研究——以红水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8
1993年
本文以喀斯特溶蚀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即气候、碳酸盐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红水河流域内124个点的溶蚀量值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综合因子溶蚀量计算公式,编制了溶蚀量图。得出溶蚀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典型区的试验研究,证明采用建立相关因子溶蚀量方程的方法是可行的,用此方法可进行大流域的喀斯特区溶蚀速度的编图,研究喀斯特溶蚀速度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
房金福林钧枢李钜章张耀光
福建龙硿洞的碳酸-硫酸协同作用发育模式
<正> 龙硿洞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康村,距龙岩市区48 km,交通十分便捷。洞穴入口地理座标为北纬25°12′34.9″,东经117°15′06.8″,海拔高程602 m。龙硿洞发现于唐朝,并留有明朝崇祯年间石刻。近...
宋林华王静林钧枢李福海张咏兰
文献传递
浙江瑶琳洞风化碳酸钙景观复生试验中CO_2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7
1999年
在H2O—CO2—CaCO3 的系统中,因喀斯特水中逸出CO2,导致CaCO3 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洞积物,如石笋、钟乳石、石林、石葡萄、卷曲石等等。由于洞穴环境的变化,使洞穴沉积石产生严重的风化作用。然而,我们试用钙碱性溶液吸收CO2,产生CaCO3 沉积,可使风化的洞穴碳酸钙景观恢复其美学价值。碱性溶液吸收CO2 的静态试验表明,溶液CO2 的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前8 个小时,对浓碱溶液来讲,前4 个小时最重要。动态试验结果说明,碱性溶液吸收CO2,沉积CaCO3 的过程主要发生在60 cm 流程内。试验中,滴水速度小的吸收CO2 及沉积CaCO3 率高于滴水速度快的碱性溶液。当一滴溶液变成薄膜流时,它吸收CO2 的能力将提高24.34 倍。
宋林华杨京蓉林钧枢王来洪
关键词:碱性溶液二氧化碳溶洞
深切缅怀任美锷院士
2008年
张捷俞锦标林钧枢王飞燕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岩溶学
内蒙古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
林钧枢
关键词:岩溶作用土壤侵蚀
试论地貌圈概念、属性及其与其它地表圈层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地貌圈作为地表圈层中的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直接发生关系的圈层。它具有三维形态、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与演化的四大属性,并在全球充分连续的基本圈层。主要以亚洲与邻区海陆地貌为例,通过地貌圈大中地貌以内动力为主而微地貌以外动力为主的成因概念及其形态、物质、运动与演化四大属性的基本事实,论证地貌圈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全球的连续性。论文在探讨地貌圈运动特征时,首次用岩石圈构造分层的现代概念,解析了现代板块边缘及其毗邻广大地区GPS所测试的地壳运动速度,普遍慢于以热点为参考架而确定的板块运动速度。最后,论文以地貌圈与其它地表圈层互相关系的简表,及其与内外环境圈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等示意图,来呼吁加强地貌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这对推动地球科学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志明D.A.季莫菲耶夫V.V.勃朗古里耶夫黄镇国林钧枢李国胜徐乃煌施少华刘晓玫蔡福祥张伟强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摘要)(英文)被引量:10
2004年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how caves have been concerned by the show cave managers and speleo-scientists. Most scientists have recognized the speleo-activities and tourist facilities as the main factors to for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in the show caves. The show caves in carbonate rocks including the water caves and dried cav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visitor flow. Great number of visitors rushing into the show caves in a short periods causes the CO2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rapidly increase, especially in the narrow and small passages and chambers. The maximum CO2 content was 7000 ppm (May 2, 2001) in the chamber about 20 m long, 25 m wide and 58 m high in Baiyun Cave, Hebei, after about 3000 people visited for 5 hour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6 8 ℃ to 19.6℃.In some cases, the natural factors may make great changes of the cave environment . For example, the heavy rain caused the great amount of drops in Yaolin Cave,Zhejiang.CO2 concentration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from 490800 ppm on October 30 (before raining) to 7401580 ppm on November 14, 1997 ( after rain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e temperature of drop water is 0.10.6℃ higher than the cave temperature, but it is not very clear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cave was whether increased or not in the big chambers in Yaolin Cave. In Huangxian Cave, Hubei, in the wet season, most of 1833 rim pools were over flowing, the average CO2 content in the Rim Pool Hall on October 6,2000 was 2050 ppm, in the range of 1800 ppm and 2300 ppm; the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17.6℃ to 19.1℃,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8.5℃. While on August 20, 2001, when 90% of the rim pools were dried out,it was only 950 ppm of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varying from 900 ppm to 1100 ppm,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7.9℃, fluctuated from 15.9℃ to 21.3℃.
宋林华王静梁福源韦小宁林钧枢
关键词: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洞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