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精华
- 作品数:138 被引量:16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从俄国小说到苏联小说的叙事中介——关于俄国白银时代小说叙事视点的研究
- 1998年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文学因诸种原因影响发生了与19世纪黄金时代有根本性差别的变化,其中小说的变化是超越传统现实主义诗学模式。这种“超越”是通过更新叙事视点来实现的:不再是固定不变,而是流动变化的;不再限于从外部客观展示主人公性格及其存在时空状态,更多的是由不同人物和叙事者共同从内部体验出来的。
- 林精华
- 关键词:白银时代叙事视点
- 是是非非彼得堡
- 2003年
- 林精华
- 关键词:皇帝彼得大帝
-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的历史省思被引量:5
- 2002年
-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是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已进入21世纪,我们应调整认识这一关系的路径和视角,重新认识70年来苏联文学的历史遗产,正确看待世纪之交的“当下俄国文学”,正确认识20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俄国文学热。
- 林精华
- 关键词:俄苏文学中国文化文学关系
- 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操控俄国社会转型?——关于格拉济耶夫的《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
- 2006年
- 苏联的解体,给大多数俄罗斯人带来了短暂的幸福幻觉,误以为俄罗斯从此进入了一个西方的、自由民主的和市场经济的时代。然而,指望一个政治事件可以解决整个社会的一揽子问题,却失之天真和草率。国内外自由派人士当初为鼓动苏联人摆脱苏联体制而许下的种种诺言,在苏联解体后的岁月里一桩桩落空。俄罗斯人以如此代价换来的难道是这样一个俄罗斯?近十年来,关于俄罗斯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苏联遗产、俄罗斯的政治地缘定位、重建旧俄文化象征、政治改革和经济方案等等,出现了不少颇具启发性的反思著作。这使外人感到,尽管俄罗斯陷入前景很不明朗的困境中.但俄罗斯的智力反倒十分活跃。假如说俄罗斯曾被牵着鼻子走,那么,这些反思著作将带给俄罗斯人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俄罗斯的未来取决于俄罗斯人的深刻的反思。当我们定义一个民族“伟大”时,通常是指这个民族具有反思自己的惨痛经历的勇气和智力。
- 林精华
- 关键词:书评社会转型苏联解体意识形态普京时代民族主义
- 别林斯基的茫然:现代俄国文学批评之形成与欧洲文化影响下的大众文学被引量:1
- 2023年
- 1825年十二月党人事件后,体制外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书报刊审查制度进一步强化的情势下,反而为现代俄国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面对维也纳体系建立后俄罗斯帝国文化自信心增加,他积极评价大量俄译欧洲流行作品;热心发掘图书市场上畅销的中长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巧妙地把官方国民性理论运用于对大众文学的评价上,率先确立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作家的经典地位,忽视或否定未充分呈现俄罗斯情怀或未积极叙述俄罗斯帝国现实问题的作品。同时,虽然别林斯基受益于图书市场,但他对追求市场化的大众文学之流通和消费机制不以为然。别林斯基以矛盾的心态对待大众文学,却实现了在体制外效力帝国之抱负,促成了现代文学批评在俄国的确立,还引导了此后俄国对大众文学的认知路径。
- 林精华
- 关键词:大众文学现代文学批评别林斯基果戈理维也纳体系俄罗斯帝国
- 大众文学在俄国的起源和发展考被引量:2
- 2019年
- 大众文学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化进程在世界各国各不相同,大众文学也就不是只有欧洲及其延伸--美国的模式。彼得大帝开启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引进欧洲流行的世俗文学,也就在翻译和模仿其基础上,开始了大众文学在俄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三百多年来,无论经历帝俄还是苏联抑或俄联邦的历史变迁,由于实行书刊审查制度,使得大众文学在俄国始终以不同于欧洲-美国的模式展开:它是作为现代俄罗斯文学整体所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其中的特殊文类,并且相伴而生的文学批评,有不少是正视大众文学之存在和价值的;大众文学和俄罗斯经典文学构成互动关系,即文学批评观念变化和文学教育,是从各时代的畅销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造成许多得到官方倡导的文学,其影响力时常不及所谓低级的大众文学。
- 林精华
- 苏俄后现代主义的全球性价值
- 2009年
- 1960年以来苏俄所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原本是部分文学艺术家在强大的意识形态和苏俄帝国意识压力下,无可奈何地选择消解苏俄主流话语的一种方式——借用既有的概念和措辞,游戏性地叙述官方意识形态及其所建构的各种神话。而这些人不同于那种赞成或反对苏俄帝国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苏俄帝国问题乃现代性苏俄变体形式的产物。这就使得苏俄后现代主义意外地和欧美消解西方现代性的叙述相呼应,成就其国际后现代主义的俄罗斯版本,也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普适性特征。
- 林精华
- 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学史的认知——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观建构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自1917年以降,外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少有纯粹的外国文学史研究行为,而是知识界在文学史认知和著述方法上普遍的选择——无一不受社会左右,是知识界参与社会思潮的手段,或者说,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整个文学史认知一道服从于社会变革所需。新时期以来出现的大量外国文学史著述,同样符合这样的规律:不是因国际学术界对文学史观讨论去重写文学史,而是受限于国内局势变化趋势,因而30年来各种版本外国文学史没有根本性变化。
- 林精华
- 关键词:学院派
- 东正教之于中国:一种声音微弱的正面诉求被引量:1
- 2009年
- 林精华
- 关键词:东正教俄罗斯政府诉求声音信仰自由
- 无处不在的身影——东正教介入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试析被引量:8
- 2010年
- 东正教在俄国远不只是一种宗教,而是俄罗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后苏联成为俄联邦重构的重要社会资源、政治力量和精神动力,被视为是标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标志。在后苏联到来过程和重建过程中,东正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源于俄国的历史进程。其实,无论是就基督教神学理论还是就俄国史而言,缺少了对东正教因素的考虑,就无法描述俄国社会进程。近20年来,俄国社会进程和东正教紧密相关,因此,当代俄国人能基于东正教信仰,去批判性地面对后苏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除此之外,东正教还积极介入俄罗斯的对外事务,成为影响俄对外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林精华
- 关键词:东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