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彪
- 作品数:21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吴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出血危险性。方法 140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服用华法林服用从1.5mg开始,1次/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INR达标为2.0~3.0,持续服药,并随访1年;对照组66例,持续服安慰剂,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2.7%,对照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在2.0~3.0是安全有效。
- 陈冠瑶林宇彪宁观林
-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出血危险
- 不同降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62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失访8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3±6)mm Hg,对照组为(129±8)mm Hg,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157±12)mm Hg、(156±9)mm Hg]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MI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减轻,观察组的LVMI为(124±18)g/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6)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方案和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方案均能降低患者血压,降低左室质量指数,其中以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观荣劳国华林宇彪伍瑚潘俊泰黄宇
- 关键词:氢氯噻嗪收缩压左心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
- 黛力新联合拜新同治疗伴有焦虑症状老年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伴有焦虑症状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179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用黛力新联合拜新同治疗3周;对照组89例,用安慰剂联合拜新同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血压明显平稳下降,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李冬华林宇彪
- 关键词:焦虑老年性高血压
- 拜阿司匹灵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灵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拜阿司匹灵0.1,1次/天,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一个疗程为14天。治疗组:拜阿司匹灵0.1,1次/天,依达拉奉30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天;一个疗程为14天。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都能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治疗组临床效果更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 林飞鸿宁观林林宇彪
- 关键词:拜阿司匹灵依达拉奉脑血栓形成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时机与预后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2年6月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STEMI患者22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分为4个治疗时间段,发病至溶栓<3h为第1组(n=67),(3~6)h为第2组(n=96),(6~12)h为第3组(n=45),(12~24)h为第4组(n=21)。观察各组溶栓再通率(包括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和心肌酶CK-MB峰值提前)以及30天内全因死亡率。结果随着发病至溶栓时间的延长,溶栓再通率不断下降[第1组:82.09%(55/67),第2组:73.96%(71/96),第3组:42.22%(19/45),第4组:35.00%(7/20)],30天死亡率不断升高[第1组:5.97%(4/67);第2组:9.38%(9/96);第3组:11.11%(5/45),第4组:15.00%(3/20)],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栓治疗时机越早则患者预后越好,超过12小时的患者仍可进行溶栓治疗,并能够改善预后。
- 林宇彪林康华宁观林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疗效预后
- 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09例;治疗组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倍他司汀与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可靠.
- 林宇彪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
- 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共7天;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共7天;两组均予阿司匹林、阿托他汀等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88.52%,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局限性脑功能缺失临床症状,有很好疗效。
- 潘华兴宁观林林宇彪
- 关键词: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安全性
- 热毒宁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OPD合并急性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COPD并急性感染患者9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用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两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两组无明显的治疗副作用产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OPD并急性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 肖辉林宇彪宁观林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呋辛钠COPD急性感染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吴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FMD及血清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1.10±0.15)mm、(3.92±1.23)分,均较治疗前的(1.33±0.27)mm、(5.91±2.02)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FMD及血清NO分别为(10.41±3.45)%、(73.62±20.93)μmol/L,均较治疗前的(7.36±2.21)%、(42.13±11.43)μmol/L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内皮功能,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李裕强林宇彪黄宇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内皮功能
- 辅酶A对中度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天然降脂化合物辅酶A(CoA)胶囊在中度血脂异常患者中的降脂作用和临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2年12月吴川市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的中度血脂异常患者168例,随机分成3组,A组予安慰剂(n=54)、B组予CoA 200U/d(n=46)、C组予CoA 400U/d(n=68)。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或第8周后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血脂、肝肾功能、血糖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肌病和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TG均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基线 vs.治疗4周vs.治疗8周后:(3.76±0.67)mmol/L vs.(3.22±0.62)mmol/L vs.(2.40±0.54)mmol/L],其次是B组[(3.24±0.95)mmol/L vs.(2.73±0.67)mmol/L vs.(2.54±0.76)mmol/L],A组在第4周下降,第8周反而上升,[(3.57±0.78)mmol/L vs.(3.38±0.57)mmol/L vs.(3.54±0.65)mmol/L];三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三组血糖、肝肾功能,肌病或胃肠道症状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oA能有效降低中度血脂异常患者的血浆TG水平,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 林宇彪宁观林林康华
- 关键词:血脂辅酶A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