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用β受体阻滞剂和脉冲燃料激光治疗低、中风险血管瘤的效果对比
- 2024年
- 目的比较外用β受体阻滞剂和激光治疗低、中风险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262例低、中风险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脉冲燃料激光组(85例)、外用0.5%噻马洛尔组(91例)和外用2%卡替洛尔组(86例)。对比各组的疗效。脉冲燃料激光治疗采用595nm PDL联合1064nm Nd: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每月1次,持续治疗1~6月。其余两组将外用β受体阻滞剂湿敷于瘤体上,持续30min,每日湿敷2次。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激光组与噻马洛尔组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卡替洛尔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疗程为(3.47±1.46)月,明显快于外用β受体阻滞剂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马洛尔组的疗程(9.33±5.80月)较卡替洛尔组(5.57±2.57月)长,但噻马洛尔组有效率(85.4%)较卡替洛尔组(79.3%)高。三组血管瘤疗效与性别、风险等级没有相关性。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明显优于混合性。结论无论是脉冲燃料激光还是外用β受体阻滞剂均对低、中风险血管瘤有效。激光治疗较外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快、疗程短。建议尽早开始治疗,最好在出生3月以内,并坚持用药保证一定的疗程,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
- 陈茜岚钱秋芳林晓黄迎杨芸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卡替洛尔脉冲激光婴幼儿血管瘤
- 儿童湿疹与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儿童湿疹与特异性Ig G抗体(s Ig G)水平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湿疹患儿166例,依照患儿是否存在过敏性疾病分为单纯湿疹组115例和过敏组5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儿保科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 Ig G水平。结果单纯湿疹组s Ig G检测阳性105例,不同食物s Ig G阳性数目不同,24例(22.9%)1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31例(29.5%)2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15例(14.3%)3种食物s Ig G检测阳性,35例(33.3%)4种及以上s Ig G检测阳性。单纯湿疹组食物s Ig G检测阳性率牛奶(91.4%)最高,其次为鸡蛋(78.1%)、西红柿(35.2%)等。食物s Ig G检测结果高度敏感(3+)中鸡蛋(63.8%)最高,其次为牛奶(61.9%)、西红柿(11.4%)、大豆(6.7%)等,猪肉无高度敏感。单纯湿疹组患儿s Ig G阳性率达到91.3%,过敏组患儿s Ig G检测阳性率为94.1%,两组s Ig G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湿疹组与对照组比较,过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疹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3%(145/166)。结论湿疹患儿体内s Ig G阳性率偏高,推测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在治疗中需要忌食不耐受食物。
- 杨芸钱秋芳
- 关键词:湿疹特异性IGG抗体变态反应性疾病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血管瘤159例的临床分析:3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 50 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 75 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 00 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 50~2. 00 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 50 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 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 29±0. 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 67±4. 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 86±0. 35) 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 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 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 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 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 陈茜岚钱秋芳杨芸林晓黄迎周景
- 关键词:普萘洛尔血管瘤
- 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与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临床表现与特征。方法 选取上海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AD患儿237例为AD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患儿首次发病年龄、皮损分布、临床症状以及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AD组中首次发病年龄<1个月患儿者143例(60.34%),1~3个月患儿56例(2.11%),4~6个月患儿22例(9.28%),>6个月患儿16例(6.75%);<6个月、6~12个月,1~2岁患儿皮损主要累及头面部(94.74%、86.89%、86.79%)及颈部(67.11%、50.82%、26.42%),而3~6岁患儿皮损主要类及四肢屈侧(87.23%)(P<0.05);<6个月、6~12个月患儿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廓下裂隙(51.32%、40.98%)、鼻孔下裂隙(25.00%、26.23%)及慢性头皮脱屑(63.16%、57.38%);1~2岁、3~6岁患儿主要表现为白色糠疹(41.51%、55.32%)、毛周隆起(50.94%、61.7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OR=2.483)、居住地临近街道或公路(OR=1.822)、饲养宠物(OR=1.921)及接触毛绒玩具(OR=1.864)是儿童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D在不同年龄患儿中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发病与遗传及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
- 杨芸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儿童
- 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探讨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40例,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SCOR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复发率22.50%低于对照组32.50%(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对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疗效及免疫功能,且复发率较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华圣元刘尽美杨芸钱秋芳
- 关键词:小儿湿疹西药
- 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儿童冻疮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儿童冻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儿童冻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组给予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和S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儿童冻疮安全有效。
- 杨芸钱秋芳
- 关键词:儿童冻疮临床症状
-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价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99例,治疗前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局部外用麻醉,能量100~140 J/cm^2,脉冲频率1.0~2.0 Hz,脉宽100~200 ms;1个月后复查,疗效不佳者再次治疗直到皮损消失。结果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愈率为76.7%,总治愈率为100%,出现轻度色素沉着者5例(5%),浅表瘢痕者2例(2%),无1例患者出现凹陷性瘢痕或色素减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
- 黄迎钱秋芳杨芸林晓
- 关键词:化脓性肉芽肿ND:YAG激光
- 5349例湿疹患儿血过敏原检测及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检测湿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寻找儿童湿疹可能的过敏促发因素,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5439例湿疹患儿。按年龄将湿疹患儿分为3组:<1岁组1674例,1~3岁组1818例,>3岁组1857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儿的血清总IgE,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中血清总IgE水平升高3179例(59.43%),血清sIgE阳性4037例(75.47%),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65.17%)高于吸入性过敏原(42.2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47.84%)、鸡蛋白(36.42%)、牛肉(10.23%)、腰果(7.95%),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34.68%)、屋尘(9.52%)、猫毛发皮屑(3.59%)、霉菌组合(烟曲霉等)(2.94%)。不同年龄段患儿对应的主要致敏原不同。<1岁组和1~3岁组患儿以牛奶、鸡蛋白和屋尘螨/粉尘螨为主;>3岁患儿以屋尘螨/粉尘螨、牛奶和鸡蛋白为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鸡蛋白和屋尘螨/粉尘螨是各组湿疹患儿中最常见且致敏级别较高的3种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逐步取代食物成为主要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湿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 黄迎钱秋芳张志红杨芸林晓
- 关键词:儿童湿疹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
- 复方紫草油治疗婴儿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 目的研究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岁以内尿布皮炎患儿共计22例,分为紫草油组和氧化锌组,每组11例,紫草油组使用复方紫草油外用治疗,氧化锌组使...
- 华圣元张志红杨芸黄迎钱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