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莲

作品数:12 被引量:12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PM2.5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污染
  • 3篇洱海
  • 3篇洱海流域
  • 3篇PM
  • 3篇GIS
  • 2篇蚁群
  • 2篇蚁群算法
  • 2篇智能体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环境效应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群算法
  • 2篇流域
  • 2篇环境效应
  • 2篇灰色关联
  • 2篇长江
  • 1篇道路网

机构

  • 12篇云南师范大学
  • 7篇西部资源环境...
  • 2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杨玉莲
  • 10篇杨昆
  • 3篇王桂林
  • 3篇许泉立
  • 3篇孟超
  • 3篇李岑
  • 2篇刘涛
  • 1篇孙亚玲
  • 1篇杨颖
  • 1篇王保云
  • 1篇朱彦辉
  • 1篇李建
  • 1篇王加胜
  • 1篇罗毅
  • 1篇苏飞
  • 1篇潘梅娥

传媒

  • 2篇数字技术与应...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penSim和SketchUp的虚拟校园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研究了目前虚拟地理环境在虚拟校园方面的应用技术和特点,探讨了基于可快速建三维模型的Google Sketchup软件和开源的Open Simulator虚拟世界平台构建分布式的客户端/服务器的虚拟校园,并以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应用实例。
杨玉莲杨昆李岑孟超潘梅娥
关键词:OPENSIMULATORGOOGLESKETCHUP虚拟校园
基于蚁群算法的MAS/LUCC模型模拟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2014年
为了模拟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空演变过程,本文探究并建立了基于蚁群算法和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MAS/LUCC模型)。蚁群算法的引入提高了模型的运行效率和精度,使得模拟精度高达78.1%。通过对该洱海流域的用地类型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对于加强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与开发,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为实现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刘涛杨昆王桂林杨玉莲许泉立
关键词:MAS蚁群算法多智能体洱海流域
长江经济带PM2.5时空特征及道路网络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的多尺度影响
城市交通排放被认为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有道路才能有交通运输。道路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因素,是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它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及每寸土地的增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
杨玉莲
关键词:PM2.5道路网络土地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蚁群算法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研究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作用下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以促进流域用地结构与配置的优化。基于智能体建模理论,结合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利用蚁群智能算法模拟土地利用变化。针对洱海流域的现状,该文选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智能体分类体系及其行为决策规则;基于Java语言和Repast J建模平台,完成了模型的程序设计、实现、模拟过程;针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蚁群算法提升了智能体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且基本与实际情况的空间格局保持一致。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未来10 a(2010-2020年)洱海流域的人地关系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性用地(耕地和园地)的持续性减少与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现有政策下的城镇化用地成本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用地中,湿地的增长最快,表明政府的用地规划和策略对流域的生态用地保护起到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
许泉立杨昆王桂林杨玉莲
关键词:土地利用智能体水环境效应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从GIS应用于教育中的两个方面:GIS与课程整合、GIS教学,梳理国外GIS相关研究进展,分析GIS运用于教学的价值、主要方法,以及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地理教学中推广GIS的建议。
杨颖孙亚玲杨玉莲
关键词:GIS地理教学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洱海流域用地变化的智能体建模与非点源污染响应模拟被引量:11
2014年
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非点源污染链式驱动效应,有必要分析其驱动机制,模拟和预测流域的用地变化及其非点源污染响应过程。本文利用智能体模型模拟人地交互作用过程,预测洱海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的结果,进而利用SWAT模型计算不同用地情景下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指标(氮和磷)的产出量和时空分布,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与GIS技术,对综合模拟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敏感性检验以及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流域过去和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现为耕地的持续性减少(-19.28%)与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35.27%);(2)氮和磷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说明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氮、磷具有相似的水环境效应;(3)未来10年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耕区,建议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优化农耕区的种植结构和生产模式,以减少农业生产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4)未来10年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性缩减,农业非点源污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同时随着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不透水表面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的城市非点源污染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许泉立杨昆李建杨玉莲
1998~2016中国八大经济区植被覆盖对PM_(2.5)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前很少有PM_(2.5)污染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尝试对此进行补充.基于1998~2016年的PM_(2.5)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栅格数据,以中国内地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NDVI值进行3个等级划分(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并计算相应等级的PM_(2.5)污染浓度.在此基础上,从NDVI的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分析PM_(2.5)污染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化NDVI景观格局指数对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经济区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PM_(2.5)污染较严重;而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及大西北经济区则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表现出较轻的PM_(2.5)污染;②大部分区域的PM_(2.5)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③PM_(2.5)与NDVI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P<0.05)的区域相对较少;④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数量(NP)、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LPI)和聚集度指标(AI)指数对PM_(2.5)的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杨玉莲杨昆罗毅喻臻钰孟超李岑
关键词:植被覆盖景观格局指数面板数据模型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揭示驱动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各属性值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模拟预测盘龙江流域的扩张趋势,为流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来描述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在已有的不透水表面(impervious surfaces,IS)信息与多种空间数据的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分配基本概率函数(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经过定义多种空间数据的BPA函数,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的融合规则融合多个BPA函数以获取研究区域IS的信任函数、不信任函数、不确定函数、似真函数。[结果]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人口密度,GDP,IS邻域单元数,坡度,高程驱动因子对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影响比较大,而坡向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变化不明显。不透水表面扩张模拟的精度达到78.04%。[结论]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来描述空间数据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具有比传统逻辑回归模型更好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王桂林王保云杨昆刘涛杨玉莲苏飞
关键词:GIS
基于MODIS的中国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雾霾天数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雾霾天气的产生与细颗粒物PM_(2.5)有直接的联系。基于2013-2015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三级产品MOD08,考虑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分季节构建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估算全国PM_(2.5)值,基于此值分析中国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缺失值进行插值后夏季预测模型效果最好,R为0.840 1,春秋季预测模型效果较差,R分别为0.602 5、0.589 9。(2)PM_(2.5)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秋季空间分布差异最显著,夏季降水丰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性降低;高值主要出现在华北和西北小面积区域,低值出现在西部蔵区和海南。(3)高值的华北地区和低值的西部地区都有面积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值逐渐扩散到西北小面积区域,低值扩散到中部地区。
孙梦竹杨昆杨玉莲王加胜
关键词:MODISAODBP神经网络
中国PM_(2.5)污染与社会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成因被引量:74
2016年
中国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不生态的城镇化模式是PM2.5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弄清PM2.5的本质,着重研究PM2.5污染的产出机理与模型。首先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对PM2.5影响较大的变量,再对PM2.5及其相关变量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学的支持下,建立中国区域性细颗粒物空气污染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中国PM2.5污染具有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特点,这与中国人口分布密度特征曲线(胡焕庸线)所划分出的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相一致。考虑了空间效应影响的模型拟合度(R2=0.71)优于传统统计模型(R2=0.62)。PM2.5与总人口、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平方、第二产值比例的平方成正比,与森林覆盖率的平方成反比,其中对PM2.5贡献率最大的是人均汽车保有量。
杨昆杨玉莲朱彦辉李岑孟超
关键词:PM2.5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