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福
- 作品数:104 被引量:3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99m)Tc-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能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c-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99m)Tc-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7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计算^(99m)Tc-MIBI早期平面显像、延迟平面显像及延迟断层显像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PHPT 75例。从患者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60.00%(45/75),特异度为66.67%(2/3),准确率为60.26%(47/78);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81.33%(61/75),特异度为0%(0/3),准确率为78.21%(61/78);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为89.33%(67/75),特异度为66.67%(2/3),准确率为88.46%(69/78);延迟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2)=8.233,P=0.004;χ^(2)=17.058,P<0.001和χ^(2)=5.898,P=0.015;χ^(2)=16.272,P<0.001)。从病灶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5.42%(46/83),83.33%(5/6)和57.30%(51/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49%(61/83),16.67%(1/6)和69.66%(62/89),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36%(75/83),66.67%(4/6)和88.76%(79/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2)=5.916,P=0.015);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和延迟平面显像(χ^(2)=25.639,P<0.001;χ^(2)=22.364,P<0.001和χ^(2)=7.975,P=0.005;χ^(2)=9.860,P=0.002)。结论^(99m)Tc-MIBI延迟平面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延迟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 郭月红黄京伟常玉婷杨敏福
- 一种FAP抑制剂和靶向FAP的核素探针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核医学药物领域,涉及一种FAP抑制剂和靶向FAP的核素探针及应用。该FAP抑制剂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吡唑基或噻吩基,R<Sub>2</Sub>为氢原子或...
- 杨敏福杨兴甘倩倩张宁张建华范岩
-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研究
- <正>目的分析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ILVNC)患者的心肌灌注受损情况,及其与心脏磁共振显像(CMR)结果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
- 李燕杨敏福高晓津赵世华杨跃进
- 关键词: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灌注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8)F-FDG PET/CT与肺功能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与肺功能及实验室炎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IP患者(IIP组)和20例肺部正常患者(对照组)的PET/CT图像,测量全肺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并校正获得最大靶背景比(TBR_(max))和平均靶背景比(TBR_(mean)),比较IIP组与对照组间SUV和TBR的差异,评价IIP组TBR与肺功能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IP组SUV_(max)、SUV_(mean)、TBR_(max)和TBR_(mea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IIP组TBR_(mean)与用力肺活量(FVC,r=-0.811,P=0.004)、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r=-0.715,P=0.020)、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r=-0.698,P=0.025)、残气量(RV,r=-0.844,P=0.002)、肺总量(TLC,r=-0.693,P=0.026)及RV/TLC(r=-0.711,P=0.021)呈负相关,与FEV1/FVC(r=0.888,P=0.001)呈正相关。TBR_(max)与FVC(r=-0.667,P=0.035)和RV(r=-0.643,P=0.045)呈负相关,与DLCO、FEV1、FEV1/FVC、TLC、RV/TLC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IIP组TBR_(max)和TBR_(mean)分别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IIP患者^(18)F-FDG放射性摄取增高,其程度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李昊元王铁杨敏福
-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一种血浆外泌体circRNA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浆外泌体circRNA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血浆外泌体circRNA标志物为hsa_circ_001558,所述hsa_circ_001558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
- 谢博洽刘晓艳苏丕雄袁雯高杰张文谦张叶萍贾彦熊杨敏福王丽
- 基于PDCA循环的核医学系青年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核医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作为联系各个附属医院专科教学的枢纽,单纯依靠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医学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复合型青年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在2021-2023年期间,学系以青年人才培养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性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应用于学系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实践中,通过持续的计划和执行、对结果的检查和行动,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养计划和目标,持续改进学系组织针对青年医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和一定的实证经验。
- 袁磊磊袁磊磊王凯郭月红王凯艾林
- 关键词:PDCA循环核医学青年人才
- 推进18F-FDG PET/CT显像在心血管炎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炎症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或重要病理特征,对其进行精准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 PET/CT)作为功能性影像技术,能特异地显示炎症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8F-FDG PET/CT在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结节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决策制定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PET/CT在我国的加快普及和推广,有望在心血管炎症疾病的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杨敏福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99)Tc^m-DTPA肺吸入显像检测肺泡上皮的通透性被引量:1
- 2002年
- 杨敏福何作祥王士雯
- 关键词:^99TC^M-DTPA
- 长期体育锻炼增加心肌葡萄糖代谢利用率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长期进行大运动量体育锻炼的飞行员^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灌注显像的特点。方法27例无心血管病、糖尿病病史的长期进行大运动量锻炼的男性飞行员作为受检者,分为受检当日早餐禁食(17例)和早矮予以谷物餐(10例)两组。每名受检者都在静息和蹬车运动达到次极量心率要求下进行2次^99Tc^m-甲氧基已乙腈(^99Tc^m-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显像(共54例次),2次检查分别安排在相邻的2d。然后对每名受检者进行运动与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显像进行视觉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再采用17节段模型视觉半定量法对其心肌代谢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受检者蹬车运动都达到次极量心率(195-年龄),全部受检者的运动与静息^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比后皆未发现心肌缺血。视觉定性分析,早餐禁食组共有4例次^18F-FDGPET显像失败,不禁食组有1例次^18F-FDGPET显像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7节段视觉半定量分析,在所有节段早餐禁食与否对运动和静息状态^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评分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早餐禁食组,运动与静态的^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评分在6个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禁食组,3个节段的^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运动高于静息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节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大运动量锻炼的受检者即使不接受保证心肌代谢处于糖负荷的措施也能获得完整清晰的^18F-FDG心肌代谢显像。长期锻炼可能提高心肌对于葡萄糖代谢的利用率,并进而提高心肌代i射的氧利用率。长期锻炼可直接提高心肌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
- 方庭正朱家瑞川玲赵文锐许根祥杨敏福何作祥
- 关键词:心肌代谢放射性核素显像
- 大动脉炎致肺部空洞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胸部CT呈空洞病变的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胸部cT呈空洞病变的3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以“Takayasu动脉炎/大动脉炎”和“肺”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Takayasu arteritis”和“pulmonary”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49、28、28岁,其中男2例,女1例,均因咳嗽、发热及胸痛就诊,胸部CT呈空洞性病变,表现为厚壁或薄壁、单发或多发的空洞或楔形实变影,在吸收后残留条索影,其中1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出血性肺梗死表现。3例患者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肺栓塞,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空洞吸收、症状缓解。文献检索获得中、英文文献85篇(777例),阅读后筛选出7篇(13例)患者存在肺实质损害的描述,结合本组3例患者共16例,其中男2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多以发热、伴或不伴咳嗽、咯血、乏力、呼吸困难就诊。其中12例为片状或楔形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吸收后残留肺外周或沿支气管血管束的索条影,2例为胸腔积液,4例出现空洞征象;16例中3例曾误诊为肺结核,7例误诊为肺部感染,5例误诊为肺栓塞。结论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极易误诊和漏诊,对于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合并肺实质空洞性病变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大动脉炎的可能性,早期筛查、确诊,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杨平平杨媛华邝土光杨敏福王剑锋黄强杨苏乔李积凤刁小莉张坤宁龚娟妮
- 关键词:大动脉炎肺动脉肺实质肺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