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
-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城市知觉和社会适应被引量:6
- 2005年
- 由于历史、现实以及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民工的城市知觉使他们在感官上处于一种普遍的焦虑之中;而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又使得这一群体持续游离于城市社会之外,无法在与城市人和城市区位的结合与互动中形成良好的融合,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社会问题。特定层次和程度的制度安排仍然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
- 杨政
-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适应
-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表征结构及其构建路径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文化生产力、表现力和影响力的总和。城市文化软实力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承载并表征出城市文化的力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建要着眼于存量和增量两个向度,从城市人、城市区位、城市社会和城市制度四个层面进行培育和塑造。
- 杨政
- 关键词:城市文化软实力
- 国内健康城市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及其问题
- 2019年
- 健康城市的社会学研究近年来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其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从经验总结到理论反思的特点;其二,在经验研究层面,出现了从对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向本土化探索转变的趋势;其三,在具体研究领域,呈现出由整体性研究向具体化研究转变的态势。当前的研究主要存在3个问题。首先,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出现了的割裂。理论研究的宏观框架与经验研究的地方化实践之间缺乏具有解释力的中层理论支撑;其次,整体性研究与具体化研究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整合,从而使得健康城市的本土化研究日益碎片化。最后,健康城市研究的泛化问题也值得关注;因此,未来健康城市的社会学研究应该努力打通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鸿沟,力争在宏观理论与具体化研究之间建立起具有解释力的中层理论。未来的研究更应该关注城市健康发展的各种实现条件以及健康城市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具体机制。
- 杨政
- 关键词:本土化实践
- 城市交通问题刍议
- 城市交通是人为规划和设计的产物。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交通类型和模式各有不同。在同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各个城市的交通模式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规划者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念的差异化认识和应用的结果。现代交通模式的基石实际上...
- 杨政
- 关键词:以人为本
- 文献传递
- 新时代中国社会深度发展的四重意蕴被引量:1
- 2021年
- 深度发展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类型。它是特定社会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种内生性状态。社会的深度发展既需要基本的社会条件,也需要现实的实现机制。一般而言,社会深度发展包括以下4个向度的意蕴:1)均衡的社会结构是实现社会深度发展的基本条件;2)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与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是促进社会深度发展的重要保障;3)发展社会事业是实现社会深度发展的主要内容;4)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深度发展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深度发展既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途径。
- 杨政
- 阶层骤变与俄罗斯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的失灵被引量:7
- 2007年
- 1980年代以前的俄罗斯社会结构演变是以国家利益至上为主导的一种"无阶级"型态,而1985年之后这个历史轨迹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社会利益代替国家利益成为社会结构变迁的主导性因素,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阶层骤然出现且分化严重突破了俄罗斯社会结构演变的轨迹;二是利益分割及隔离使俄罗斯社会结构快速定型化,并成为其社会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三是社会冲突不断,社会严重失序。从社会结构转型的角度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突变性模式更具有利益分化性。俄罗斯在突变性的背景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牺牲绝大多数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开始的社会结构转型,其中的推动力量是制度转换,其利益协调机制主要是权力,即那些掌握制度转换方向的权力拥有者。
- 赵定东杨政
- 关键词:社会结构
- 试论塑造大城市的三种力量及其博弈被引量:1
- 2006年
- 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是塑造大城市发展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经济力量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力量是重要推动力;政治力量则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正是这三种力量的结合、互动和博弈塑造了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
- 杨政
- 关键词:大城市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
- 论谣言的实现机制及其社会后果被引量:1
- 2011年
- 谣言现象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事实。谣言的传播过程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谣言的传播是个体行动者基于价值和报酬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谣言的存在,既反映了人的微观动机与宏观社会行为的矛盾,又昭示了人与社会中功能理性与实质理性深刻而持久的冲突。
- 杨政
- 关键词:谣言社会建构
- 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被引量:10
- 2010年
- 社区理论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常见有两个社区定义,即"一种关系类型"和"一种地域社会"。这两种定义代表着西方学界研究社区的不同理论脉络。中国的社区理论充分体现着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社区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了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但也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理论的机械性、调查内容的肤浅性、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因此,提升中国社区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赵定东杨政
- 基层协商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性及发展途径
- 2019年
- 基层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基层协商的形式多样、富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受限及在典型经验推广中“走过场”等问题。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明确统一战线职责权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等途径发展完善基层协商,解决了基层协商民主中“与谁协商”及“怎样协商”的重要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自治能力,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 王小波杨政
- 关键词: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