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 作品数:6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近质子滴线核^(28)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产生、分离和鉴别了同位旋第三分量TZ=−2的近质子滴线核^(28)S,并通过使用包括双面硅条探测器和高纯锗探测器在内的探测阵列,开展了^(28)S的β延迟γ衰变测量。实验准确测量了^(28)S衰变中的5条β延迟γ射线,得到了子核^(28)P相应能级的能量。首次提取出了β衰变布居到^(28)P低激发态的衰变分支比,并构筑了^(28)S的全新部分衰变纲图。本工作为将来进一步比较^(28)S和^(28)Mg间的镜像不对称性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
- 高祺锐徐新星周小红周小红梁鹏飞刘嘉健孙立杰李晓菁李智焕林承键杨彦云王建松李智焕蓝乙华杨彦云王建松高志浩王东玺白真马朋段芳芳钟福鹏武晨光胡强白真马军兵王建国李忍马南茹马维虎石国柱余功明DPatel金树亚马南茹马维虎周清武石国柱胡力元王翔臧宏亮李朋杰朱浩钒林喆阳赵青青杨磊温培威杨峰贾会明张高龙潘敏汪小雨杨磊胡正国杨峰贾会明张高龙
- 关键词:Β衰变
- ^(16)O+^(152)Sm、^(184)W准弹和弹性散射的位垒分布被引量:2
- 1998年
- 利用16O束流轰击稳定形变靶152Sm和184W,在背角测量准弹散射和弹性散射激发函数,分别定出准弹和弹性位垒分布Dqel(E)和Del(E).将结果与从已有的熔合激发函数、自旋分布及其相邻同位素154Sm和184W实验得出的位垒分布进行比较,得到相互自洽的结果,同时也用ECIS79程序作了耦合道理论计算。实验表明,靶的变形效应导致位垒分布是非对称的。
- 张焕乔杨峰林承键刘祖华胡跃明
- 关键词:弹性散射核反应
- 奇特核结构与衰变及其相互作用势研究
- 林承键杨磊徐新星贾会明马南茹张焕乔杨峰王东
- 该项目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领域。
该项目立足国内的两大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即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奇特核结构与衰变及其相互作用势的研究,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
- 关键词:
- 关键词:探测器
- 用转移反应研究~6He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
- 2019年
- 由于受到放射性束强度弱、品质差的限制,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本工作利用稳定束的转移反应作为探针,深入研究了反应出射道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在近库仑位垒能区高精度测量了7Li+63Cu、208Pb的弹性散射以及单质子转移反应角分布,并利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和耦合反应道(CRC)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抽取了出射道6He+64Zn、209Bi晕核体系的光学势参数。所得参数可重现文献中已有的6He体系的弹性散射角分布,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对所得势参数的能量相依性的分析表明,在重体系6He+209Bi中,基于因果律的色散关系并不适用,其潜在的物理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杨磊林承键林承键马南茹贾会明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杨峰徐新星孙立杰
- 关键词:光学势色散关系
- 近垒与垒下能区32S+170Er和28Si+174Yb反应体系裂变碎片质量-能量-角度分布的关联测量
- 包鹏飞林承键贾会明杨峰徐新星杨磊孙立杰张焕乔刘祖华
-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束流能量的重新刻度
- 2025年
-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是我国低能核物理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其能量分辨率可达0.02%,是开展高能量精确度核物理实验的利器,2007年进行束流能量重新刻度后经历了多次升级改造。为保证束流能量的精确度,需重新刻度分析磁铁常数K。本文利用反应道^(12)C(p,p)^(12)C、12C(p,p')^(12)C^(*)和^(12)C(p,α_(0))^(9)B的共振核反应,在束流能量4.793、9.127、14.231和18.460 MeV处对K进行刻度。在误差最小的14.231 MeV处,测得K为(803.52±0.09) keV·u/kGs^(2),相比2007年的刻度值增大了1.835%,相应束流能量展宽为(1.1±0.8) keV以及能量分辨率为(7.6±5.4)×10^(-5)。综合4个能点的结果,给出K(keV·u/kGs^(2))=800.612+2.054×10^(-4)E(keV),与能量呈弱线性正相关,同1994年首次刻度情况相似。
- 骆天鹏林承键马南茹马南茹李康宁阚朝新王晓飞包轶文杨磊贾会明杨峰庞廷涛陈思黄志杰常昶尹诚杨炅和段海锐祝颂娴范泽睿王浩睿傅凌逸李慧艳石广俊张子豪李智
- 关键词:串列加速器能量刻度分析磁铁
- 6Li+208Pb的近垒熔合激发函数
- 1 引言近几年来,人们对晕核和弱束缚核的近垒熔合反应很感兴趣。大家都知道,中子晕的存在对晕核的熔合截面造成两方面可能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晕核的核半径比r0A13系统化值明显偏大,从而使熔合位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另一方面又...
- 张焕乔刘祖华吴岳伟林承键杨峰阮明
- 关键词:激发函数核半径熔合截面熔合反应
- 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α,γ)16 O、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和颈部参数对裂变的影响等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团队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李志宏林承键郑云高早春王友宝张英逊李聪博顾建中吴晓光杨磊谌阳平颜胜权赵凯田源贾会明李云居曾晟连钢闫玉良马南茹杨峰温培威崔莹连占江张焕乔柳卫平
- 关键词:核理论
- 基于HIRFL-RIBLL1装置开展的极丰质子核衰变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衰变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HIRFL-RIBLL1上开展的轻核区极丰质子核的衰变研究.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包括β-p-γ符合测量的探测器阵列以及当前发展的连续束注入-衰变方法.随后重点介绍^(22)Si和^(27)S的衰变研究及相关话题,包括国际现状和国内工作的进展.在^(22)Si衰变研究中,发现了奇特的β2p衰变模式,由此首次从实验上确定了^(22)Si的质量.此外,与^(22)O的β衰变作对比,发现跃迁到子核第一个1^(+)激发态的不对称性达209%,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镜像不对称性,为探索同位旋破缺提供了新线索.在^(27)S衰变研究中,观察到28条衰变分支,其中24条βp分支是新发现的,由此构建了完善的衰变纲图.进一步,推导出了^(26)Si(p,γ)^(27)P热核反应率,探讨了在新星和X射线暴场景中对星际26Al核合成的影响.
- 林承键徐新星徐新星孙立杰贾会明杨磊马南茹王东玺
- 关键词:半衰期衰变纲图
- 质子滴线核^(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质子滴线核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开展的^(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了深入探索^(17)F的反应机制,本课题组相继开展了^(17)F+^(12)C,89Y和^(208)Pb的弹性散射研究以及^(17)F+^(58)Ni的全反应道研究.目前的弹性散射研究表明,在大范围的靶区内,^(17)F的破裂连续态对弹性散射的耦合效应并不显著.对于破裂反应,在近垒能区只有^(17)F+^(58)Ni体系的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去弹破裂是主要的^(16)O产生机制.而对于熔合反应,目前只有^(17)F+^(58)Ni和^(208)Pb两个体系的实验结果.^(17)F+^(58)Ni体系在垒下表现出明显的总熔合截面增强现象.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增强主要是由^(17)F连续态的耦合效应导致.而对于^(17)F+^(208)Pb,其总熔合激发函数与^(19)F+^(208)Pb基本相同.^(17)F+^(58)Ni和^(208)Pb体系熔合激发函数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杨磊林承键贾会明贾会明马南茹王东玺杨峰
- 关键词:弹性散射熔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