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娟
- 作品数:61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右心声学造影辅助检查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心声学造影辅助检查系统,包括检查椅,检查椅包括椅面,所述的椅面后端安装有角度可调节的椅背,椅面前端活动式安装有踏板;所述的椅背侧面设置有吹气检测装置,吹气检测装置包括吹气管和显示屏,其中,显示屏上集...
- 杜亚娟罗晓惠兰贝蒂张玉顺
- 文献传递
- 一种心脏病科护理转运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脏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座板,座板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减震机构,两组支撑柱下部之间连接有置物板,置物板的顶部连接有储物盒,置物板的右端连接有踏板,座板的顶部左端设有背板,背板...
- 闫丹丹邵珲杜亚娟周雪萍李娜
- 文献传递
- 介入封堵术对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巨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治疗后的心脏重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术的137例巨大ASD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并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分为房颤组(28例)和非房颤组(109例)。两组均使用国产ASD封堵器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心脏大小、肺动脉压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第3天房颤组和非房颤组ASD堵闭完全率分别为82.14%、85.32%,而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00.00%、99.0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房颤组患者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和肺动脉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6个月时左心房左右径明显高于术前(P<0.05)。非房颤组术后第3天和6个月时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左心房左右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右心肥大,术后6个月时非房颤组有98例(89.91%)患者右心恢复正常,而房颤组无一例患者右心恢复正常。随访至术后6个月,非房颤组新发生房性心律失常26例,而房颤组28例心电图均示仍为持续房颤。结论巨大ASD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纠正ASD可明显改善非房颤患者的心脏结构,但对房颤患者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和旭梅杜亚娟邵珲张松林闫丹丹吝妮妮霍晓薇张玉顺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重塑
- 多媒体技术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研究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参与心脏超声培训学习的学生64名,随机分成两组,包括30名对照组和34名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科教学措施,研究组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在两组学生完成教学大纲学习后,进行笔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同时利用问卷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看法。结果教学结束后出科时进行考核和测试,考试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实践操作成绩(93.78±4.53)分和理论成绩(95.74±4.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0.26±4.15)分、(92.13±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问卷调查发现,96.7%~99.5%的学生认可多媒体教学方式,认为有利于形成诊断思路并且提升操作手法,在学习中加深了对于心脏超声的理解和认识。结论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更为直观的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案例的展示,便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 杜亚娟谢学刚张松林
-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心脏超声教学
- 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瓣膜反流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后瓣膜反流的发生和转归情况。方法:2008年6个月至2014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450例pmV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TTE)等检查具有介入封堵指征。根据使用封堵器腰径的长短,分为短腰组和长腰组。行左心室造影,结合术前TTE检查,个体化选择封堵器行介入治疗。术后定期复查TTE,观察治疗效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0例患者造影后均尝试封堵术。444例患者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其中短腰组成功219例,成功率97.7%。长腰组225例成功,成功率99.6%。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4例,均为短腰组;9例二尖瓣轻度反流,其中短腰组5例(2.3%),长腰组4例(1.9%);8例三尖瓣反流,其中短腰组5例(2.3%),长腰组3例(1.3%),轻度反流。两组近期瓣膜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长期随访中,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以及二尖瓣反流两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腰长3~4mm室缺封堵器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为避免瓣膜功能受影响,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个体化选用封堵器,术中应用心脏超声监测,避免操作动作粗暴。
- 和旭梅薛建颖霍晓薇闫丹丹杜亚娟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
-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释放辅助系统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释放辅助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间外侧套设置有夹套一,所述凸管的前端设置有橡胶卡套,所述主体的上端套设有松紧橡胶套,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双向橡胶套。通过套设在...
- 兰贝蒂史博文常骁毅杜亚娟宋强成革胜张玉顺高琳
- 文献传递
- 腰长(3~4)mm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与腰长2 mm封堵器相比较,分析腰长(3~4)mm室缺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450例pmV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TTE)等检查具有介入封堵指征。根据室间隔缺损左室造影形态、大小,结合术前TTE检查,个体化选用封堵器。术后监测ECG,复查TTE,观察治疗效果,统计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造影后均尝试封堵术。444例患者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99.2%。所有患者依据选用封堵器的不同,分为短腰组(腰长2 mm)和长腰组[腰长(3~4)mm]。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新发心律失常149例,长腰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短腰组(P<0.05);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短腰组发生率显著高于长腰组。短腰组出现3例III°AVB,1例Ⅰ°AVB,长腰组1例Ⅰ°AVB,无III°AVB发生。结论 pmVSD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长腰封堵器可使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 和旭梅谢学刚何璐王星烨成革胜杜亚娟张玉顺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负荷量氯吡格雷预治疗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对比观察拟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前服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与常规负荷剂量300mg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拟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别给予600mg(50例)或300mg(50例)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预治疗。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6、36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MPAR),随访术后30d和6个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16h,氯吡格雷600mg组较之300mg组对ADP(5μmol/L和20μmol/L)诱导的MPAR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ADP5μmol/L,(21·83±18·04)%∶(14·79±9·18)%,P<0·05];[ADP20μmol/L,(22·12±14·81)%∶(15·67±10·15)%,P<0·05)]。而服药后36h,2组ADP(5μmol/L和20μmol/L)诱导的MPAR率分别降低[ADP5μmol/L,(16·70±15·42)%∶(12·94±10·34)%,P>0·05]和[20μmol/L∶(14·14±13·16)%:(10·19±9·49)%,P>0·05]。氯吡格雷600mg组30d和6个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300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d和6个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前服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较之常规负荷剂量300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 潘力健肖践明杨源蔡红雁杜亚娟
-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状动脉介入术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1114例ASD患者,男388例,女726例,年龄2~75(26.3±17.0)岁。按14岁作为儿童与成人的划分点,成人组779例,平均年龄(34.4±13.5)岁;儿童组335例,平均年龄(7.3±3.9)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切面缺损大小及边缘长短,根据ASD最大直径选择封堵器,分析不同年龄、缺损形态和边缘大小时,选择封堵器的差别。结果1114例ASD患者,成功封堵1085例,技术成功率为97.4%。1085例患者中,ASD最大直径为(19.7±7.8)mm,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8±8.9)mm,封堵器与ASD最大直径差值为(6.1±3.4)mm,封堵器/最大直径为1.3:1。成人和儿童组ASD大小相近,但成人组封堵器直径、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儿童组(P〈0.05);封堵器/ASD最大直径成人组为1.2~1.8:1,儿童组为1.1~1.6:1。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成人组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亦增加,但非成比例增加。儿童组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有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的大小显著相关,成人和儿童组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944(均P〈0.01)。以ASD最小直径/ASD最大直径的比例来描述缺损的形态,发现随着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比值的增大,各组间ASD最大直径或封堵器直径虽无差异,但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增大。主动脉侧无缘组选择的封堵器、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有缘组(均P〈0.01)。结论介入治疗ASD,封堵器选择应以测量的ASD最大直径为主体,尚需参考年龄、缺损的形态及其边缘的状况适当增减。
- 张玉顺兰贝蒂李寰和旭梅代政学王海昌张军李军杜亚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 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犬术后内皮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术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18只实验犬中建立直径为(6.0±0.2)mm的房间隔缺损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实验犬分为正常组及过大组(每组各9只实验犬),正常组置入直径8 mm封堵器,过大组置入直径12 mm封堵器。术后3、6、14个月分别处死实验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封堵器表面的内皮化进程。结果4只实验犬在术后1个月左右死亡。正常组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已基本内皮化,术后6和14个月均为完全内皮化;过大组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程度不佳,术后6个月基本内皮化,术后14个月才完全内皮化。结论采用过大封堵器治疗实验犬房间隔缺损,术后6个月封堵器表面尚未完全内皮化。
- 张婷婷张玉顺万陈成革胜王军和旭梅杜亚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