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花

作品数:54 被引量:47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杨树
  • 15篇黑杨
  • 13篇性状
  • 11篇油橄榄
  • 8篇杨派
  • 8篇黑杨派
  • 7篇无性系
  • 6篇欧美杨
  • 6篇美杨
  • 6篇基因
  • 5篇叶片
  • 5篇欧美杨107
  • 5篇美洲黑杨
  • 4篇地上部分生物...
  • 4篇生物量
  • 4篇青杨
  • 4篇物量
  • 4篇轮伐
  • 4篇轮伐期
  • 4篇木材

机构

  • 52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国家林业局
  • 3篇北京市林业种...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北方国家级林...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森林...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 1篇河北省林业技...
  • 1篇邹城市林业局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泰安市泰山风...
  • 1篇唐山市丰南区...
  • 1篇凉山州中泽新...

作者

  • 54篇李金花
  • 27篇张绮纹
  • 11篇苏晓华
  • 9篇牛正田
  • 6篇卢孟柱
  • 4篇张建国
  • 4篇童书振
  • 4篇宋红竹
  • 4篇王兆山
  • 3篇薛永常
  • 3篇刘喜荣
  • 3篇卢宝明
  • 3篇姜英淑
  • 3篇王福森
  • 3篇刘长敏
  • 3篇戴前莉
  • 2篇王延平
  • 2篇李占民
  • 2篇胡建军
  • 2篇饶国栋

传媒

  • 15篇林业科学研究
  • 10篇林业科学
  • 4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2008年(...
  • 1篇2008年森...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美杨107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长规律研究
本文以我国目前杨树主栽品种之一的欧美杨107杨17a大树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各测树因子生长量。结果表明欧美杨107杨前10a生长迅速、10-14年连年生长量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认为107杨合理采伐...
牛正田李金花张绮纹童书振
关键词:欧美杨107生物量轮伐期
文献传递
鉴别抗杨叶枯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被引量:16
2000年
本项研究是以抗杨叶枯病 (Alternariaalternata (Fr.)Keissler)美洲黑杨 (PopulusdeltoidesMarsh .)(♀ )与感病的青杨 (P .cathayanaRehd .) (♂ )及它们的种间杂种F1代和F2 代为材料 ,经室内外人工接种表型抗性鉴定 ,认为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Ala是由 1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为进一步识别与Ala抗性基因位点相连锁的标记 ,我们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BSA(BulkedSegregantAnalysis)分群法结合 ,用 4 0 0个 1 0 mer随机引物 ,分析了大约 4 2 0 0条DNA片断 ,鉴别出与Ala位点紧密相连的分子标记 2个 (RPH1 2 6和RPH1 2 4 )。Ala抗病基因位于第 3连锁群 ,2个标记距Ala基因遗传距离均为 3 60cM。
苏晓华张香华李金花张绮纹郑先武
关键词:分子标记抗病基因杨树
油橄榄品种表型和SSR标记的多样性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利用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对我国油橄榄品种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对了解油橄榄品种的组成结构及未来的引种和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17个油橄榄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表型上15个数量性状、18个质量性状和8个SSR荧光标记分别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各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介于1.579 2.089和0.3621.091,8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6.375个,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可以将1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17个油橄榄品种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判别品种间遗传关系的结果有一致的,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表型性状相似的品种,需结合SSR标记进行品种鉴定。
秦倩王楠楠李金花苏光灿
关键词:油橄榄表型性状SSR荧光标记聚类分析
基于SSR标记的父本分析研究油橄榄品种间的亲和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油橄榄品种自由授粉的子代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品种间的亲和性,确定品种适宜的授粉树,为油橄榄建园品种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凉山州油橄榄园‘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3个品种的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利用12个SSR标记进行父本分析。[结果]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9.08个,其中,DCA11和GAPU103A等位基因数(12个)最多。试验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3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9,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75。12个SSR标记在95%的置信区间检测出父本的子代163个,占子代群体总数的79.9%,其中,‘豆果’子代44个,‘鄂植8号’47个,‘九峰4号’72个。在36个候选父本中只检测出20个子代,平均繁殖贡献率为5%,其中,大于5%的品种为:‘克罗莱卡’、‘佛奥’、‘城固32’、‘贝拉特’和‘巴尼亚’。3个试验品种所有子代均未发现自交现象。[结论]‘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均为自交不亲和品种。‘克罗莱卡’和‘佛奥’与‘九峰4号’和‘鄂植8号’的亲和性均较强,‘城固32’和‘贝拉特’与‘豆果’的亲和性较强。在油橄榄建园时,可以选择‘克罗莱卡’和‘佛奥’作为‘鄂植8号’和‘九峰4号’的授粉树,选择‘城固32’和‘贝拉特’可作为‘豆果’的授粉树。
王楠楠李金花王长海苏光灿付永平
关键词:油橄榄SSR标记父本分析亲和性
基于表型和SSR标记的陇南油橄榄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该研究对我国油橄榄主产区甘肃省陇南市现有品种进行了的准确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计算,为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育种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3个SSR标记对来自83个油橄榄品种的110棵单株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属于68个品种的90棵单株进行叶片、果实和果核形态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最后开展了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单株聚类和结果比较。[结果]陇南油橄榄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和0.79;SSR分析发现83个品种包括78个不同的基因型,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83和0.754;这些基因型可分为3大组,基因型所属分组与其起源地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大多与起源意大利的品种分组更近;与基于表型的聚类树相比,基于SSR基因型的聚类树更倾向于将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聚在同一支。[结论]陇南共有78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SSR标记比表型鉴定品种更具准确性,且能反映亲缘关系。该地区油橄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较高,引种品种主要是来自地中海西部和中部国家,国内选育品种与意大利起源的品种相似;为更多样化可考虑引种或选育更多起源国的品种。
徐悦黄兰李金花邓煜张建国曾艳飞
关键词:油橄榄表型多样性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杨柳科单拷贝核基因引物的开发与利用(英文)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由于现有的遗传标记比较单一且变异太少,杨柳科(Salicaceae)属间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较大的争议,需要开发在种间变异大且信息量多的标记来准确揭示杨柳科属间系统位置。相比胞质基因组,单拷贝核基因具有双亲遗传、携带大量信息位点和直系同源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系统发育问题及不同分类阶元研究的需要。【方法】根据先前研究中发表的15个杨柳科(杨属、柳属)单拷贝核基因标记以及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选取杨柳科4个属的代表物种:箣柊(Scolopia chinensis)、大果刺篱木(Flacourtia ramontchi)、爪哇脚骨脆(Casearia velutina)、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进行PCR扩增测序,以测序结果为参考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利用杨柳科6个不同属的代表物种:山桂花(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柞木(Xylosma congesta)、锡兰莓(Dovyalis hebecarpa)、栀子皮(Itoa orientalis)、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山拐枣(Poliothyrsis sinensis)来验证引物的通用性。利用箣柊一个自然居群中的20个个体对新引物进行多态性计算以及中性检验。将单拷贝核基因序列和ITS序列组合成联合片段,分别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10个属中成功筛选设计出6对合适的引物,分别为5对单拷贝核基因标记以及ITS遗传标记,各引物扩增出的序列长度为297~716 b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单倍型数目(H)为3~9个,平均核苷酸差异数(κ)为0.644~2.278,核苷酸多样性(π)和Watterson核苷酸多样性参数(θw)分别为0.001 04~0.004 51和0.001 19~0.004 75,所有位点在箣柊中核苷酸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利用位点联合方法构建的最大简约树和贝叶斯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各分支均有较高的支持率。【结论】筛选出的6对通用性高的引物,丰富了杨柳科的分子标记,可为杨柳科属间系�
刘舒宇刘霞李金花王兆山
关键词:杨柳科多态性系统发育关系
欧美杨107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长规律研究
本文以我国目前杨树主栽品种之一的欧美杨107、17a大树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各测树因子生长量.结果表明欧美杨107杨生长迅速、10-14年连生长量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认为107杨合理伐期限应是10...
牛正田李金花张绮纹童书振
关键词:欧美杨生物量轮伐期
文献传递
小叶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叶形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王长海张晓艳李金花
关键词:F1代
107杨次生木质部PAL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鉴定被引量:16
2004年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DNA fragment was 565 base pairs. Alignment with the P. kitakamiensis PAL cDNA sequence retrieved from EMBL nucleotide acid database (accession number D30656) showed that the first 400 base pairs in both sequenc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Therefore the fragment was part of PAL gene. And both of sense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al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薛永常李金花卢孟柱张绮纹
关键词:次生木质部RT-PCR苯丙氨酸解氨酶欧美杨107
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子代无性系遗传变异和初步选择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参试材料为美洲黑杨50号(母本)和5个种源(各10个单株)青杨(父本)杂交获得的25个家系115个子代无性系。5年生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子代无性系在父本不同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3个不同水平上存在α=0 001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根据子代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水泡溃疡病抗性,初步选择出了36个生长量大且对水泡溃疡病有一定抗性的优良无性系。
李金花姜英淑宋红竹王春城张绮纹
关键词:青杨美洲黑杨F1杂种溃疡病无性系选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