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逸津

作品数:52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文学
  • 7篇雕龙
  • 7篇文心
  • 7篇文心雕龙
  • 6篇文化
  • 6篇国文
  • 6篇《文心雕龙》
  • 5篇代文
  • 5篇文论
  • 5篇文学研究
  • 5篇文艺
  • 5篇汉学
  • 5篇阿列克谢耶夫
  • 3篇中国文艺
  • 3篇诗学
  • 3篇吸纳
  • 3篇小说
  • 3篇聊斋
  • 3篇古马
  • 3篇国文学

机构

  • 46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圣彼得堡国立...

作者

  • 49篇李逸津
  • 1篇张晓丹
  • 1篇王岩
  • 1篇谢明
  • 1篇吕由
  • 1篇张梦云
  • 1篇张梦云
  • 1篇来继霞

传媒

  • 8篇天津师范大学...
  • 8篇徐州工程学院...
  • 5篇语文学刊
  • 4篇厦大中文学报
  • 2篇东方丛刊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东北亚外语研...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寻根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曹雪芹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内涵的演变被引量:3
2001年
开放的中国需要通过文学的窗口 ,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如何看待我们。 19~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的内涵 ,经历了由“神秘富饶的异邦”、“开明智慧的理想国”到“停滞保守”、“忧郁死寂”、“俄罗斯的第二自我”,再到“过去的兄弟、今天的敌人”,直至今天“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 ,正在超过俄罗斯”的演变。回顾这一词语内涵演绎的历史 ,有助于立志振兴中华的中国人作更多的反省与思考。
李逸津
关键词:历史演变文学文体文化交流
中国文艺“反修”时期对苏联文论的“逆反—错位式”接受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开展的文艺"反修",一方面以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为标准,对苏联当代文学与文论进行批判,同时又重拾苏联斯大林时代的某些传统文论观点,作为批判的理论武器,从而形成对苏联文论的"逆反—错位式"接受。当年翻译出版的《苏共领导下的苏联文化革命》、《作家的创作道路和文学的发展》、《勃列日涅夫集团关于文艺问题的决议和言论汇编》,以及国内高校编写的文艺理论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问题》,就体现了这种对苏联文论的接受特点。梳理这段历史经验,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确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也有助于认清中国文论存在的问题及错误根源。
李逸津
关键词:逆反
中国文艺“反修”时期对苏联文学的“逆反式”接受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文艺"反修",当时翻译出版的供批判用的苏联文学作品,主要有三种类型。中国当时组织的对"苏修文艺"作品的批判有四方面问题。由此可以获得两点启发,即:1.文学批评不能全盘附庸于政治;2.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不会被意识形态分歧和政治偏见所湮没。
李逸津
关键词:苏联文学
试论刘勰的“自然美”理想与当代“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纲领性号召。这是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问题、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出发提出的新思路、新课题,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态美学、人生美学的继承和弘扬。这里,拟结合刘勰...
李逸津
文献传递
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11年
俄罗斯自18世纪末开始译介中国通俗文学作品,迄今已逾二百年。老一代汉学家如В.П.瓦西里耶夫、B.M.阿列克谢耶夫在介绍和研究中国俗文学与民间文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司格林、华克生和郭黎贞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对中国俗文学与其他民族俗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研究,是前苏联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具有材料特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观点创新的特点和长处,但也存在着用源于西方的一般文艺学、美学理论生硬诠释中国文化和后继乏人等问题。
李逸津
关键词:中国俗文学
列宁“党的出版物”原则在中国的本土化吸纳与改造被引量:1
2020年
列宁"党的出版物"原则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坚持的纲领。中国共产党人自延安时期以来一直提倡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对列宁"党的出版物"原则的重大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反复强调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逸津
关键词:列宁中国共产党人民性
王西里《中国文学史纲要》再版述评被引量:1
2016年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大学教授В·П·瓦西里耶夫(汉名王西里)1880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纲要》,曾经是世人难得一见的珍本。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将其再版,并附加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的中译文,实为对中俄文化交流史料整理与研究的一大贡献。王西里书中对"中国文学"内涵和性质的独特界定,对民间文学的关注与赞誉,以及他作为域外学者在中国文学研究中运用的比较视角,对当代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及中国本国的文学史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李逸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健康发展——学习十九大精神谈片
2018年
"文化自信"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从中俄文化交流研究中可知,中外文化交流中异域学者的评论,有助于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异域学者出于异文化眼光的独特发现,有助于提升和扩展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面前,坚定文化自信,唱响中国声音,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李逸津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俄罗斯
1994年
在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不能算是十分繁荣、活跃的部门.但如果从1916年俄国新汉学的奠基人瓦·米·阿列克谢耶夫在彼得格勒出版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论诗人的长诗——司空图(837—908)的〈诗品〉》算起,七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汉学家的不懈努力,俄罗斯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毕竟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里,就对俄国汉学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李逸津
关键词:古代文论研究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古代文论汉学界《文赋》《典论·论文》
百年俄苏《金瓶梅》研究评论
2019年
《金瓶梅》早在19世纪后期即进入俄罗斯汉学家的研究视野。B.П.瓦西里耶夫在1880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有对《金瓶梅》故事梗概的介绍;苏联时期由В.С.马努辛完成的《金瓶梅》俄译,李福清为该译本所作的序言《兰陵笑笑生和他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直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版的《中国色情》中收录的《金瓶梅》节选和А.Д.季卡列夫撰写的导言《小说〈金瓶梅〉中的色情》,Д.Н.沃斯克列辛斯基(华克生)论文集《中世纪中国的文学世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有关《金瓶梅》的三篇札记,以及А.И.科博杰夫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撰写的“金瓶梅”词条,俄苏《金瓶梅》研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几代俄苏汉学家对《金瓶梅》的译介与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来自异文化视角的新鲜见解,但也有曲解和误读,需要中国文学工作者及时发声予以纠正,以促进国际“金学”的健康发展。
李逸津
关键词:汉学金瓶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