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子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医药卫生更多>>
- 旧瓶新酒:浅谈“三言”与戏曲之叙事关系——以《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故事流变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中,经常出现同一题材反复出现的状况。"庄子鼓盆"故事就是一个代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某类故事在流传中本身具有的"集体共享型"的特征,但由于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不同、不同作者的风格和阐释不同以及文人的创作心态的影响,这类故事在同样的框架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因此也得以在不断重复中共存。
- 李良子
- 关键词:庄子小说戏曲叙事
- 试论打油诗的古今演变
- 2016年
- 打油诗作为一种起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具有浅近显露、诙谐嘲讽、形式包容的特质。近现代打油诗在新文学家的关注与改造下,地位大大提高,内涵得以丰富,白话入诗得到充分肯定,嘲讽作用发挥到极致,并被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当代特殊社会背景下,打油诗恢复诙谐特征的同时,讽刺意味更趋含蓄曲折,日益走向超逸洒脱。
- 李良子
- 关键词:打油诗诙谐讽刺旧体诗新体诗
- 论《幽闺记》之结构及其叙事节奏被引量:1
- 2015年
- 南戏《幽闺记》在结构组织与叙事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通过借助西方叙事学理论对最为接近原貌的世德堂刊本进行分析可见,本剧采用"三插花"式的结构组织剧情,并通过对不同线索叙事速度的处理使得全剧线索清晰,主线突出。叙事速度之变化主要表现为主线叙事速度的减缓和辅线叙事速度的加快,实现手段为通过对人物形象、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对人物、事件的细腻描摹实现剧情的减缓乃至停顿;通过联章体的概括和念白叙述等手段实现剧情的加速。在多头线索合理安排的基础上使全剧叙事节奏缓急相间,冷热得当。
- 李良子
- 关键词:叙事速度叙事节奏
- 何处奇人 奇人何处——话剧《俗世奇人》改编得失
- 2023年
- 《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的系列短篇小说,创作时间跨度极长。这一系列小说津味十足,塑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一幅津门世情图。天津人艺选择改编这一系列小说,当是因其浓郁的天津风味。然而,《俗世奇人》改编为话剧的难度是比较大的。首先,这些短篇小说之间并没有十分紧密的逻辑联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场景内将如此分散的人物组织在一起?
- 李良子
- 关键词:逻辑联系奇人《俗世奇人》话剧
-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 2011年
-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借旺盛的精力,青年人可以开垦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凭借巨大的潜力,青年人可以出类拔萃,令人刮目。但是最美的样子并不是最容易得来的,在成长的路上有酸辛、有劳累、也有困难、更有退缩。这就需要每一个青年把握青春的每一刻向着成功奋斗,做最好的自己,去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医院药学事业的继往开来同样离不开青年药师的聪明才智。本着激发青年人热情、凝聚青年人力量、汇集青年人智慧、发挥青年人才干的宗旨,本刊特开设“药苑新声”栏目,为青年药师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欢迎各位青年药师来稿分享你的工作感悟和思想火花。
- 李良子
- 关键词:青年人才药学事业药师青春
- “觉世稗官”与“湖上笠翁”——李渔小说与传奇创作关系探究
- 2010年
-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作品提出了"脱窠臼"的要求。他的小说创作确实遵照这一原则进行,但是他的传奇创作却不断出现直接借用自己已经出版的小说故事的情况。探究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除了可以借体裁的转变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之外,这种题材的借用也是明清传奇作者的共同习惯。而恰是从李渔对这种习惯的遵从中,我们更可以发现古代作者们对于小说与传奇两种不同体裁的文体认识的差异。
- 梁春燕李良子
- 关键词:小说传奇情节文体
- 浅析新形势下宣传助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
- 2016年
- 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医院发展,特别是在树立医院品牌形象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医疗改革和现代化高速建设的新时期下,医院文化的推动者宣传工作功能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医院文化的建设及宣传的力量,阐述了医院文化、宣传工作、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在联系.
- 李良子
- 关键词:文化助推
- 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 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但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现今的状态是僵死和残缺的,它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方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杂剧剧目,即昆唱元杂剧。...
- 李良子
- 关键词:元杂剧昆剧音乐表现力
- 试论白朴杂剧语言风格的二重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白朴是元代前期重要作家,有词、曲、杂剧传世,其中以杂剧影响最著。从具体作品与前人评述来看,白朴杂剧的语言风格中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即通过精巧意象与绚丽色彩实现的诗词化的艳丽与藉由大量俗语与口语叠词运用而产生的通俗化的俊朗。此二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融合与其生平经历、文学创作和戏剧文体的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李良子
- 关键词:白朴杂剧通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