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云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本科临床病理专业医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5
- 2018年
- 随着科研在临床医学生的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病理教研室科研团队以本科病理专业医学生为教学对象,积极开展课外科研训练。通过建立针对病理专业医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培养体系,本团队在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基本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梁海薇冯振博李祖云吕自力黄兰姗危丹明庞玉艳莫伟嘉陈罡
- 关键词:病理学科研能力培养
- 乳腺疾病冷冻切片832例误诊与延迟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乳腺疾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容易误诊、延迟诊断的疾病。方法对2009年8月—2014年9月832例乳腺疾病的术中快速冷冻切片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确诊率为98.08%,误诊率为0.60%,均为假阴性,常见于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延迟诊断率为1.32%,常见于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硬化性腺病。结论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对乳腺疾病术中定性有重要意义,提高对误诊、延迟疾病的认识水平,可提高准确率。
- 黄秋霞陈罡冯振博李祖云韦康来陈皓
- 关键词:乳腺疾病冷冻切片误诊
- 腹壁型侵袭性纤维瘤病MSCT静脉期强化率与组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索腹壁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静脉期强化率(v CER)与组织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7例腹壁型AF肿瘤实质区平扫及静脉期CT值,并计算v CER。对肿瘤相应区的瘤细胞密度、胶原束、微血管数(MVD)等指标进行定量和半定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璧型AF肿瘤实质v CER与瘤细胞密度、MVD均呈正相关(r=0.631、0.673,P<0.01),与胶原束呈负相关(r_s=-0.578,P<0.01);瘤细胞密度与MVD呈正相关(r=0.505,P<0.01);胶原束与瘤细胞密度、MVD均呈负相关(r_s=-0.402、-0.602,P<0.01、0.05)。影响v CER的独立因素为瘤细胞密度及MVD,均为正相关因素,且两者的标准回归系数中,血管密度对v CER的贡献略高于瘤细胞密度。结论 vCER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腹璧型AF的病理组织学成分及生物学特性,可为临床术前定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何华李凯龙莉玲李祖云
-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微血管密度
-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裸鼠爪垫皮下注射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方法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4周后收集腹股沟、腋窝、腹腔等部位淋巴结,进行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以及体外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纯化培养等检测,判定裸鼠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结果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癌细胞转移,体外纯化培养的细胞呈上皮样生长。在35只受试裸鼠中,23只建模成功,转移率为67.5%。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的机理研究、药物干预提供动物模型。
- 姚金光邝晓聪温冠媚李祖云李俊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
- BRCA1相关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突变的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筛查出1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碱基改变的标本20例,对BRCA1突变的乳腺癌和非BRCA1突变乳腺癌病例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与非BRCA1突变乳腺癌相比,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分化差,ER、PR、CerbB-2阴性率高和p53阳性率高等特点。结论:可以通过病理检测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来预测BRCA1突变的几率,提示BRCA1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孕激素受体基因、p53基因和CerbB-2基因有密切的联系。
- 张海添陆云飞曾健林坚廖清华万福强李祖云潘红波
- 关键词:BRCA1基因乳腺肿瘤DNA突变分析
- TGR7 mRNA在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Mas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TG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125例NSCLC及其对应癌旁肺组织的m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TGR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GR7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1.068 2±0.609 6)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0.399 4±0.283 8),P<0.001。TGR7 mRNA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1.201 0±0.633 4)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0.904 5±0.540 6),P=0.006,在肿瘤直径≥3cm组(1.193 5±0.589 5)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组(0.932 3±0.606 6),P=0.016,在TNM临床Ⅲ、Ⅳ期(1.176 2±0.632 9)明显高于Ⅰ、Ⅱ期(0.926 1±0.551 5),P=0.022。结论:TGR7mRNA的高表达与NSCLC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可望作为NSCLC的促癌基因及成为NSCLC诊断、预后和靶向治疗的指标。
- 李祖云沈思乔罗飞飞陈罡
- 关键词:MAS
- 淋巴道转移舌鳞癌细胞RECK、MMP-2和MMP-9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在动物模型水平探讨RECK表达水平与MMP-2和MMP-9的关系。方法采用爪垫注射Tca8113细胞建立舌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收集4周后回流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ECK、MMP-2、MMP-9水平。结果8例舌癌淋巴结转移模型裸鼠均有MMP-2、9表达,细胞染色呈较强的阳性,而RECK未发现较强阳性细胞出现,只有可疑的阳性细胞散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舌癌细胞RECK表达明显低于用于移植的Tca8113舌癌细胞(t=7.78,P<0.01);MMP-2、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用于移植的舌癌细胞(t分别为3.06,2.25,P<0.01或0.05)。结论动物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RECK低水平表达可增加舌癌侵袭转移机率,其调控机理可能与RECK抑制MMP-2、9表达有关。
- 姚金光李龙江邝晓聪温冠媚李祖云李俊
- 关键词:鳞状细胞RECK淋巴动物
- BUB1B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纺锤体装配检查点蛋白家族成员BUB1B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BUB1B在LUSC中的表达值,通过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综合分析BUB1B mRNA在公共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BUB1B在LUSC细胞系(NCI-H2170)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BUB1B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IHC)验证61例LUSC组织和对应54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BUB1B蛋白的表达情况,搜索癌症中的增强子RNA(eRic)数据库在LUSC中与BUB1B表达相关增强子RNA(eRNA),RT-qPCR验证eRNA在NCI-H2170和BEAS-2B中mRNA的表达。结果:BUB1B mRNA在公共数据集中均呈现出在LUSC组织中的高表达趋势(P<0.05)。BUB1B在LUSC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P<0.05)。BUB1B蛋白在LUSC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在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中的差异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吸烟史中的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ENSR00000075512在LUSC组织中与BUB1B表达相关,且ENSR00000075512 RNA在LUSC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P<0.05)。结论:BUB1B在LUS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与ENSR00000075512相互作用参与LUSC的发生发展。
- 丁彤彤王君萍李祖云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免疫组化
- 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 2004年
- 马韵何如昆顾永耀李祖云潘红波
- 关键词:知识传授班级授课制教学方式病变主观能动性
- ABCC5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5(ABCC5)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ArrayExpress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集,整合分析ABCC5 mRNA在LUSC组织、非LU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在LUSC细胞系(NCI-H1703、NCI-H520)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中ABCC5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61例LUSC组织及47例对应癌旁组织中ABCC5蛋白表达,同时收集LUSC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并进行随访,分析ABCC5的表达与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基于公共数据库,荟萃分析结果提示ABCC5 mRNA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MD=1.56,95%CI:1.23~1.89,I2=78.6%,P<0.001),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3~0.97)。与BEAS-2B相比,ABCC5 mRNA在NCI-H1703、NCI-H520中表达上调(P<0.05)。IHC结果提示,ABCC5蛋白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在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LUSC患者中ABCC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C5在LUSC中呈高表达,可能与LUSC的形成与进展相关。
- 王君萍唐晓峰蒙桂容李祖云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