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波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中国沙棘
  • 3篇沙棘
  • 2篇幼苗
  • 2篇碳代谢
  • 2篇落叶松
  • 2篇华北落叶
  • 2篇华北落叶松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浓度
  • 1篇动物
  • 1篇性状
  • 1篇幼苗生长
  • 1篇云杉
  • 1篇栽植密度
  • 1篇枝条
  • 1篇枝叶
  • 1篇生理响应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状况
  • 1篇碳平衡

机构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海波
  • 3篇王林
  • 2篇张芸香
  • 2篇郭晋平
  • 1篇刘宁
  • 1篇韩有志
  • 1篇解庆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沙棘根尖功能特征对坡位和动物啃食枝叶的响应
2023年
揭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 Rousi)根尖在形态、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对环境条件及外界干扰的响应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沙棘对环境条件在水分利用和碳素分配上的适应能力和适应策略。以山西省交城县野生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下部正常、坡下部动物啃食、坡上部正常和坡上部动物啃食4种类型沙棘,分析沙棘根尖形态、水力结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结果显示:与坡下部相比,在坡上部相对缺水的环境下中国沙棘根尖比根长显著增加,根尖的平均长度、直径、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没有显著性变化,根尖导管直径降低、导管密度增加;根尖的比导水率正常和动物啃食分别降低18.12%和20.6%,水力脆弱性指数分别降低45.40%和48.5%,NSC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动物啃食导致根尖比根长降低、平均直径增加、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增加,导管直径降低、导管密度增加,坡上和坡下动物啃食导致比导水率降低71.14%和70.25%,水力脆弱性指数降低23.95%和19.41%。以上结果表明:坡上部较差的水分条件使中国沙棘根尖有更大的吸收面积,水分输导效率小幅降低,水力安全性较大程度提升;动物啃食导致根尖增粗、导水率较大程度降低、水力安全性小幅提升。坡位和动物啃食均未导致根尖NSC含量降低,动物啃食在坡上部相对缺水的环境中根尖响应程度更大。这表明中国沙棘根尖对坡位和动物啃食的响应有助于对两种影响因素的适应,动物啃食对根尖吸收和运输功能的影响程度更大。
李俊鹏李海波王林
关键词:中国沙棘坡位根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幼苗生长对氮素浓度响应的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全面掌握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的生长对策差异,为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下2个树种的苗期生长表现,分析它们的高生长、地径生长、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的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云杉苗期生长对氮素浓度变化都有显著差异,2个树种的响应趋势基本相似,对于氮素的利用也存在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指标高于云杉,尤其以苗高和单株生物量更显著。因此,华北落叶松比云杉对微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更敏感,在利用林地环境资源支撑其苗期生长的过程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张芸香李海波郭晋平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云杉幼苗氮素浓度
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对光照和竞争响应的差异比较被引量:25
2009年
选用3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试验以自然光照为基础设置4个遮光率水平作为不同光照条件,设置5个密度水平,每个树种15个栽植组合方式(包括单独栽植和混合栽植),进行一个生长季节的试验和取样观测分析,以确定这2个树种在苗期对光照和栽植密度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以及存活率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相对地径生长量在微光条件下显著提高,且其存活率在半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也显著提高。白杄幼苗的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升高的趋势,但其存活率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栽植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适中的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白杄幼苗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与落叶松混栽时比单树种栽植时高,但其存活率没有任何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适度遮荫和密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从而有利于华北落叶松成功度过幼苗幼树期;同时,适度遮荫和混栽也有利于白杄幼苗幼树的生长。
郭晋平李海波刘宁张芸香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光照强度栽植密度
海拔高度对中国沙棘水碳代谢和生长的影响——以关帝山区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海拔是影响中国沙棘自然分布和生长的的重要环境因子,水分代谢和碳代谢的平衡是植物存活和生长的基础,研究海拔对中国沙棘的水碳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沙棘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以山西西部关帝山地区野生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海拔1100—2100 m的中国沙棘雌株在6月和8月的小枝正午水势、枝条导水损失率、枝条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光合作用、不同部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同时测定了不同海拔沙棘的株高和冠幅。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6月和8月的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小枝正午水势先升高后降低;枝条导水损失率在6月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沙棘的导管直径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导管密度、枝条最大比导水率、叶面积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6月和8月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根和叶NSC含量没有较大幅度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中国沙棘树高和冠幅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低海拔(1100—1300 m)和高海拔(1900—2100 m)中国沙棘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低海拔主要受干旱胁迫的影响,高海拔对中国沙棘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体现在低温引起的水分状况变差、生长季缩短和低温抑制树木的生长。
王林李海波陈汉鑫代永欣解庆韩有志
关键词:沙棘海拔水分状况碳平衡
中国沙棘树冠上中下部枝条的水碳代谢与生长结实性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为了解沙棘树冠不同位置枝条的水碳代谢与生长结实的关系,也为制定针对沙棘树形培养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沙棘树冠上部、中部、下部的2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水分状况、光合作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枝叶生长、结实性状和果实营养成分。[结果]树冠不同部位枝条凌晨水势差异不显著,下部枝条正午水势显著高于上部和中部枝条;中部枝条凌晨导水损失率(PLC)显著低于上部和下部枝条,下部枝条正午PLC显著高于上部和中部枝条;上部枝条的茎、叶面积比导水率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枝条;净光合速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上部枝条>中部枝条>下部枝条;中部枝条枝条木质部NSC含量显著高于上部枝条,但二者与下部枝条差异都不显著,各位置间枝条韧皮部NS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上部和中部枝条的叶片NSC含量显著性高于下部枝条;下部枝条的花芽纵横径、纯花芽比例、发芽率、新梢数量、新梢基径、叶面积、比叶质量均显著低于上部和中部枝条,下部枝条的果实纵横径、坐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于上部和中部枝条,上部枝条的枝长、基径显著高于中部枝条,中部枝条的百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显著高于上部枝条,不同部位枝条总黄酮、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下部枝条受遮光的影响较大,明显限制光合产物摄取和生长,并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其结实性状,上部枝条在生长上占有优势,中部枝条在结实性状上占有优势。因此,中国沙棘的树形培养应充分考虑其光照条件,及时清除下部低光照区域枝条;同时注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充分利用树冠上部和中部枝条结实是提高沙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李海波薛浩薛静茹曹希娟王林
关键词:中国沙棘结实性状果实营养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