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威
-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房增大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及其各参数在高血压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为高血压病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高血压病人950例。分为高血压非脑卒中组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采用多因素分...
- 李洋威
- 关键词:高血压左房内径缺血性脑卒中
- 文献传递
- 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则不使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24h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结果 PCI术后8 h两组测定的CK、CK-MB及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1);PCI术后24h对照组CK、CK-MB及Tn-I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 李洋威曾春来毛威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害
-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10年
- 刘宏李洋威张剑
- 关键词:真菌感染ICU伏立康唑氟康唑
- 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对7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和PCI术后2d、1周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以观察术后早期体内血清MMP-9变化,了解PCI术后丹红注射液对血清MMP-9影响效果,以期为PCI患者术前预防炎症变化及术后防治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 黄飞波李洋威
- 关键词:血清MMP-9介入治疗患者丹红注射液PCI术后冠脉
- 左房增大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及其各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的预测作用,为EH患者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EH患者950例,分为EH非IS组与EH+IS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EH患者IS发生与左房内径等因素的相关性,比较左房内径各参数对IS的预测作用。结果共收入EH无脑卒中并发症患者624名,EH+IS组326名。通过logistic条件逐步回归分析,发现EH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701,P=0.027),血清总胆固醇(TC,OR=1.415,P=0.001),血清纤维蛋白原(Fg,OR=1.172,P=0.05),左室后壁厚度(PWT,OR=1.312,P=0.001),左房内径(LAD,OR=1.398,P=0.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OR=0.024,P=0.001)。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糖尿病、TC、Fg、PWT]后,左房内径仍与IS相关(OR=1.209)。不同左房参数在EH病人发生IS的危险评估依次为LAD/体表面积(OR=1.291)>LAD/身高(OR=1.274)>LAD(OR=1.209)。结论左房内径能独立预测EH患者发生IS的危险。
- 李洋威林金秀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内径缺血性脑卒中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0例)和氯沙坦组(50例),分别予以口服替米沙坦和氯沙坦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血清APN、hs—CRP和TNF-α表达及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均实现血压达标。治疗开始后,替米沙坦组APN升高较氯沙坦组快(P〈0.05),替米沙坦组hs-CRP、TNF-α水平降低亦均较氯沙坦组快(均P〈0.05)。两组均随访4个月,替米沙坦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5/50),明显低于氯沙坦组的24.5%(12/49)(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N、hs—CRP、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较氯沙坦更显著,更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的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梅益斌李付远李洋威胡昌盛
- 关键词:脂联素C反应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Α替米沙坦
- 左房增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8年
- 左房增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决定左房大小主要因素是左室功能障碍,是左室舒张障碍的重要指标。左房大小主要用心脏彩超测定,有两个指标:左房内径(LAD)和左房容积(LAV)。目前很多临床研究发现左房大小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 李洋威林金秀
-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左房增大左室功能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左房大小左房容积
- AP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患者的血浆APN、hs-CRP含量。结果:APN含量冠心病(CHD)组低于粥样硬化组(P<0.05),粥样硬化组低于正常组(P<0.05);hs-CRP含量和Gensini积分CHD组均高于粥样硬化组(均P<0.05),粥样硬化组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APN含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低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hs-CRP含量和Gensini积分ACS组均高于SAP组(均P<0.05)。APN含量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6,P<0.05),hs-CRP含量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P<0.05),APN含量与hs-CRP含量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APN含量降低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APN含量的高低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为临床无创性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一种新方法。
- 梅益斌李付远李洋威胡昌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脂联素
-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成比,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例1875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504例,出血性脑卒中371例;男1216例,女659例;平均年龄(73.42±10.35)岁,对两种脑卒中类型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高血压、脉压增大是本组脑卒中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房颤(OR=3.942)、糖尿病(OR=3.674)、肥胖(OR=3.647)、高纤维蛋白原(OR=2.781)、高血压家族史(OR=2.573)、高LDL-C(OR=2.167)、高甘油三酯(OR=1.976)、吸烟(OR=1.849)、年龄增大(OR=1.588)、低Apo A(OR=1.460)(P<0.05)。相对脑梗死,仅高血压(OR=0.545)和饮酒(OR=0.662)与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P<0.05)。除共同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和低HDL-C血症与男性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肥胖、高LDL-C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女性脑梗死相关性更强。结论高血压、饮酒是脑出血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密切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外,依次为房颤、糖尿病、肥胖、高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家族史、高LDL-C等。不同危险因素对男女脑梗死的影响不同。
- 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李洋威
-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