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明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继发
  • 2篇强直
  • 2篇颌关节
  • 2篇颞下
  • 2篇颞下颌
  • 2篇颞下颌关节
  • 2篇髁突
  • 2篇下颌
  • 2篇下颌关节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强直
  • 1篇单侧
  • 1篇修整
  • 1篇牙冠
  • 1篇预成冠
  • 1篇矢状
  • 1篇矢状骨折
  • 1篇手柄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6篇李江明
  • 4篇张益
  • 3篇安金刚
  • 2篇贺洋
  • 1篇高春燕
  • 1篇刘筱菁
  • 1篇王霄
  • 1篇郭玉兴
  • 1篇刘中宁
  • 1篇何锦泉
  • 1篇康晓伟
  • 1篇陈小贤
  • 1篇李程
  • 1篇黄梅虹
  • 1篇李彤彤
  • 1篇黄芊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机制提供实验载体。方法:小尾寒羊4只,双侧关节互为对照。实验侧通过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破坏关节窝表面软骨,切除外侧1/2关节盘;对照侧仅造成髁突矢状骨折。术后6个月,通过CT检查和组织学观察评价实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结果:4只小尾寒羊的实验侧关节均发生混合性强直,CT检查发现,关节结构消失,关节间隙变窄,周缘出现不规则增生或吸收,上、下关节面被若干上、下贯通的高密度影像所分隔,呈骨痂样改变。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侧关节窝与髁突之间散在有骨与骨样的基质,部分区域可分辨出强直骨桥的形成。对照侧未出现强直迹象。结论:本研究中的动物实验重现了临床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过程,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可作为动物模型用于对创伤性关节强直的研究载体。
王霄张益李江明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强直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颅颌面外科导航手术安装参考头架的手术护理配合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下的外科导航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颅颌面外科手术领域,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优化手术路径、实施个性化手术方案、定位精准、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微创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精准的导航数字影像配准是通过安装在患者头部参考头架上的红...
康晓伟高春燕黄梅虹李程郭玉兴刘筱菁李江明
文献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唇痈继发肺脓肿治疗分析
背景:由唇痈导致的肺脓肿较为罕见,在国内仅有两例报告,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致病者则未见报告。国外文献在上世纪80年代后较为少见,在该疾病的治疗及检查方面尚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目的:通过对一例由唇痈导致肺...
李江明张益安金刚李彤彤
文献传递
髁突置换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五例
2009年
目的总结用人工髁突置换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5例创伤性TMJA患者接受人工髁突置换手术,患者均为男性。术前行CT检查后,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三维头模,在头模上模拟切除关节骨球、关节成形、选择适宜的人工髁突,术中依术前设计安放并固定人工髁突。术后1周和复查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例共植人6侧人工髁突(1例为双侧)。3例复查时间为术后8~30个月,另外2例失访。复查时张口度平均为30mm,2例咬合关系良好,1例前牙区有约1mm的开骀。结论人工髁突置换可以作为创伤性TMJA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其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安金刚张益何锦泉贺洋李江明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强直
儿童预成冠或透明冠测量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预成冠或透明冠测量尺,包括:手柄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包括水平测量尺和竖直测量尺,所述竖直测量尺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垂直穿过水平测量尺,硅胶垫设置在水平测量尺和竖直测量尺的连接处。本申请的测量尺结...
闫文娟刘中宁李江明陈小贤黄芊杨晓凤
文献传递
应用三维头模及定位钛板矫治单侧复杂眶颧骨折继发畸形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对应用三维头模及定位钛板矫治单侧复杂眶颧骨折继发畸形这一方法 及其疗效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薄断层CT检查,获取DICOM数据,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的原始三维头模和经镜像处理后的三维头模.在原始三维头模上进行健、患侧对比、分析和测量,然后在经镜像处理后的三维头模上弯制定位钛板.术中在定位钛板引导下截骨复位颧骨颧弓,并进行眶壁重建和植骨.结果 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于临床应用7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CT检查,患侧颧骨颧弓的位置和外形与健侧基本对称,无术后感染、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7例中有3例术后3个月进行了复查,2例面部外形基本对称,1例颧面部出现瘢痕挛缩,颞区软组织萎缩,需行二期软组织整复.结论 应用三维头模制作术中定位钛板,引导治疗单侧复杂眶颧骨折继发畸形,方法 简单,临床效果可靠.
安金刚张益贺洋李江明
关键词:眶骨折颧骨骨折继发畸形钛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