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35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骨折
  • 8篇关节
  • 7篇儿童
  • 5篇固定术
  • 4篇生长痛
  • 4篇手术
  • 4篇脱位
  • 4篇外科
  • 4篇疗效
  • 3篇大学生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髓内钉治疗
  • 3篇平足
  • 3篇肱骨
  • 3篇髋关节
  • 3篇下肢
  • 3篇疗效分析
  • 3篇马蹄足
  • 3篇脑功能

机构

  • 22篇湖南省人民医...
  • 16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怀化市第一人...
  • 1篇永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5篇李欣
  • 18篇方科
  • 16篇文捷
  • 16篇刘宏
  • 11篇肖晟
  • 9篇唐仲文
  • 8篇曾鸣
  • 7篇李范玲
  • 6篇曹舒
  • 4篇何爱咏
  • 4篇刘军
  • 3篇高雪屏
  • 3篇丁木亮
  • 2篇周建松
  • 2篇张宇
  • 2篇倪江东
  • 2篇张惠佳
  • 2篇郑会蓉
  • 2篇蔡溢
  • 2篇张丽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痛患儿小腿肌肉表面肌电图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比较生长痛患儿与正常儿童站立、提踵时小腿肌肉肌电活动的差异。方法 32例伴有旋前足的生长痛患儿作为生长痛组,32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试站立与提踵时胫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后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站立时,生长痛组腓骨长肌均方根值(RM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提踵时,生长痛组腓肠肌RMS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胫骨后肌RM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有旋前足的生长痛患儿在站立和提踵时小腿肌肉肌电活动会发生相应改变。
李范玲张惠佳李欣王跑球方科刘宏文捷曾鸣唐仲文
关键词:生长痛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
Pemberton截骨术联合股骨上段截骨角钢板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角钢板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应用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角钢板固定治疗的24例(29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岁6个月至9岁。比较手术前后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指数,颈干角及前倾角。术后通过改良severin髋关节X线片评分及Mckay临床分级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7个月,所有患儿髋关节脱位复位良好,CE角恢复到平均23°,髋臼指数平均恢复到22°,股骨颈干角平均恢复到130°,前倾角平均恢复到16°,依据Mckay临床评分,优19髋(65.5%),良5髋(17.2%),中4髋(13.8%),差1髋(3.4%),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半脱位1例。改良Severin髋关节X线片评价术前I~Ⅱ级0髋,术后I~Ⅱ级24髋。【结论】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角钢板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肯定,术后关节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率较低。
曾鸣肖晟刘宏方科李欣
关键词:截骨术
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的优化与评价
2021年
目的制备优化的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吗啡和内皮素-1(ET-1)注射的不同次数和天数制备4组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行为表现和痛阈变化,选出优化的癌性爆发痛模型;通过观察该组小鼠行为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造模后第16~18天,四次组(QID组)、三次组(TID组)和两次组(BID组)先后出现吗啡过量表现和痛阈升高,一次组(QD组)镇痛良好,且第3天痛阈下降;QD组在ET-1注射后10 min痛阈迅速下降,30 min痛阈回升。结论连续3 d每天注射吗啡和ET-1各1次建立的癌性爆发痛优化模型与人类癌性爆发痛表现高度相似。
杨慧李欣刘静黄东颜辉
关键词:骨转移内皮素-1吗啡小鼠动物模型
“生长痛”儿童下肢力线的测量及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生长痛”儿童下肢力线的特点、分布规律,探寻“生长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89例门诊“生长痛”患儿进行下肢力线测量,并按年龄分为幼儿组(1~2岁,155例)、学龄前组(3~6岁,1249例)、学龄组(7~12岁,358例)和青少年组(≥13岁,27例),统计足行进角、股内旋角、股外旋角、下肢肢体力线、股足角、足底轴线和后距跟角指标,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生长痛”患儿的平均就诊年龄为(5.7±2.1)岁,男女就诊人数比为18.5:1。幼儿组和学龄前组下肢力线主要表现为生理性膝外翻,分别占96.8%(150/155)和78.1%(975/1249);学龄组下肢力线主要表现为足部旋转伴不对称,占64%(229/358);青少年组为下肢扭转伴不对称,占100%(27/27)。“生长痛”患儿下肢扭转伴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胫骨外扭转股骨内扭转,占69.5%(362/521),足部旋转伴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双旋前足伴不对称,占54.7%(629/1150)。“生长痛”患儿肢体与足部力线均有改变的发生率为52.3%(936/1789),其中幼儿组发生率最高,为81.3%(126/155)。结论“生长痛”患儿就诊的高峰年龄为4~6岁,男多于女,且均存在下肢肢体和/或足部力线的改变,推测下肢扭转伴不对称和足部旋转伴不对称可能是导致“生长痛”的主要力线异常因素。
刘宏李欣方科文捷曾鸣唐仲文李范玲
关键词:骨疾病膝外翻
羊痘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羊痘,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或传染性深脓疱疮,由亲上皮的DNA副痘病毒(羊痘病毒)感染所致。此病毒主要在羊群流行,表现为嘴唇及口周脓疱、结痂。近年来人感染羊痘病毒的报道较少,本文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例罕见人感染羊痘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左手腕被羊咬伤后局部皮肤起皮疹伴糜烂、流水及瘙痒1月于2016年7月17日就诊。
李欣张鹏苏玉文张桂英
关键词:羊痘文献复习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局部皮肤脓疱疮
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
背景:对于可行走的脑瘫患儿而言,髋关节半脱位可能导致行走受限及疼痛,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髂腰肌内收肌痉挛、髋外翻和髋臼缺损。而对于Reimer移位指数大于50度的患儿,早期行手术治疗有益于髋关节的稳定。其中行髂腰肌内收肌松解...
文捷刘宏肖晟李欣方科曾鸣唐仲文曹舒李范玲
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治疗痉挛性双瘫扁平足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介绍应用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治疗痉挛性双肢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畸形的手术指征和方法,对临床疗效及结果作出评价,并讨论其矫正机制和矫形效果。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技术治疗痉挛性双...
李欣刘宏肖晟方科文捷
关键词:扁平足脑性瘫痪距下关节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例的治疗选择
2023年
本文通过报道1例持续性幻听和自笑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先后足量、足疗程服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仍效果不佳,在联合使用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时引起低血压和氨磺必利血药浓度超标,再次换用布南色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后,患者症状好转。通过报道本例患者以期为耐受性差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李欣黄小波吴国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切开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传统克氏针与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20例,8例采用克氏针、1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1~1.5)年,疗效评定:优19例(克氏针固定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可1例(克氏针固定)。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效果好,值得推广。
李谋林何爱咏李欣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螺丝骨钉儿童
网络成瘾大学生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利用任务背景刺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探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大学生的脑功能特点。方法:以网络游戏内容作为实验刺激任务,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对19名IA大学生及19名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脑部fMRI。对2组受试者脑功能分别予以组内和组间分析,得出2组受试者在观看网络游戏录像时平均脑功能激活图,并分析比较2组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19例IA者及1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网络游戏任务刺激后脑区均显著激活,IA组较正常对照受试者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右侧顶上小叶、右侧颞叶脑岛、右侧顶叶楔前叶、右侧扣带回和右侧颞上回。结论:网络游戏任务刺激均引起正常人及IA者视空注意及执行中枢的激活;IA者存在脑功能异常和右侧大脑偏侧化激活现象。
杜万萍刘军高雪屏李凌江李卫晖李欣张燕周顺科
关键词:网络成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