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芬
- 作品数:65 被引量:3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绿豆粉组和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绿豆粉和绿豆癀干预10d,取肝脏,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含量及7-乙氧异恶唑-O-脱乙基酶(EROD)、苯胺羟化酶(ANH)、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的活性。结果:绿豆粉和绿豆癀各剂量组均可使CYP含量明显升高(P<0.01),尤以绿豆癀高剂量组作用最强,其与绿豆粉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绿豆癀高、中两剂量组EROD和ANH的活性明显下降,而ER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尤以高剂量组作用更强。结论:绿豆癀对肝CYP含量及其同功酶活性有调节作用。
- 林文泉刘向国陈学习李杰芬
- 关键词:小鼠
- 中药功能基因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植物中药功能基因研究主要是探寻中药活性成分相关功能基因及表达规律,确定药用成分合成的调控机制,获得中药药用成分关键代谢途径和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中药现代化奠定基础。本文从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等)、主要技术策略(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表达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基因组学等)等三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作了介绍。还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与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及植物P450基因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室石斛碱功能基因研究情况作了简介。
- 魏小勇方花李杰芬
- 关键词:植物中药药用成分中药活性成分基因芯片技术P450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论述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利用近期资料,论述基因芯片技术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新药开发、中药鉴定、安全性评价及中药理论的现代研究。结论 我们应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基因芯片这一新技术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服务。
- 胡岳山李杰芬谭宇蕙
-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中药研究药理新药开发安全性评价
- 姜黄素对肝癌细胞及HSV1-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材料与方法:姜黄素以不同浓度与 GCV 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 CBRH7919的 tκ-、tκ+细胞,以及含10%tκ+的混合细胞,MTT 检测各组存活率,金正...
- 吴映雅谭宇蕙杜标炎宁异真李杰芬
- 关键词:自杀基因姜黄素肿瘤中药
- 文献传递
- 树突状细胞联合自杀基因和中医药疗法综合治疗肿瘤的可行性
-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其在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自杀基因疗法是...
- 刘向国李杰芬杜标炎谭宇蕙
- 关键词:肿瘤树突状细胞自杀基因疗法
- 文献传递
-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增效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肝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增效作用的病理学机制。方法应用H22与H22/tk细胞株皮下接种建立昆明种小鼠荷肝癌模型,并运用自杀基因疗法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对肿瘤组织HE切...
- 杜标炎王慧峰谭宇蕙吴映雅张立群李杰芬罗惠易华
- 关键词:六味地黄肝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HSV-TK
- 文献传递
- 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 HepG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 MIT 法测存活率,Dapi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 DNA 作用。结果:吴茱萸碱能抑制...
- 谭宇蕙朱丽红刘小东李杰芬
- 关键词:吴茱萸碱细胞凋亡肝癌
- 文献传递
- 当归补血汤及不同提取部分含药血清对粒系-巨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克隆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以CFU -GM细胞集落形成数目为指标 ,探讨当归补血汤全方发挥功效的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方法 :用极性由小到大的 4种有机溶剂依次萃取全方水煎液 ,所得各供试部分灌胃及供试各部分组合灌胃 ,取血清 ,培养骨髓细胞 (CFU -GM)。结果 :未发现某一供试部位对CFU -GM细胞集落形成作用强度等同全方 ,其中氯仿、乙酸乙酯供试部分较强 ;各部分相互组合后作用增强 ,其中氯仿与正丁醇部分组合的血清、氯仿与乙酸乙酯组合的血清较强 ,但仍弱于全方。结论 :能完全代表全方功效和物质基础的有效部分及组合部分可能不存在 。
- 危建安黄兆胜李杰芬
-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药理学
- 当归补血汤及其有效部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 黄水清徐志伟王剑韩凌魏刚黄月纯孙娟秦臻马文静孙璐乐智卿李杰芬张学新王斌刘东辉
- 1.在整体水平上,观察了当归补血汤及其有效提取部位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血脂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斑块、胸主动脉、冠状动脉脂质的变化的影响。2.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当归补血汤及其有效部位对单核细胞...
- 关键词:
-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动脉粥样硬化
- 丹参酮Ⅱ_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MTT法测生长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DNA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药物浓度12.5、25、50、100μmol/L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12.17%、31.05%、69.66%、78.61%;丹参酮ⅡA50μmol/L作用24、48、72、96 h的抑制率分别为:18.87%、23.62%、59.48%、63.64%。Hochest染色后,加药组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彗星电泳显示,12.5、25、50μmol/L加药组形成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改变有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12.5、25、5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2%、4.29%、6.3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周静谭宇蕙李杰芬杜标炎吴映雅刘喜娟周瑶刘晶晶
- 关键词:细胞凋亡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