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8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倒置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价前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结合滑动植骨法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治各类踝关节终末期病变13例,采用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前方,凿除踝关节软骨面,结合胫骨滑动植骨法,摆正踝关节位置,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倒置于踝关节前方行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50个月,X线片示踝关节全部融合。按AOFAS踝-后足功能评价系统,本组优11例,良2例。[结论]前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固定牢靠等优点,适合于复杂踝关节终末期病变的踝关节融合术。
- 史庆轩李昊赵刚唐胜斌马青元梁晓松卓云云李建华罗永忠
-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7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所有PFNA病例中抽取的8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80周岁为界),性别,肥胖(BMI30kg/m^2为界),有无心脑内科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偏瘫后遗症)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PFN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899ml,隐性失血平均为749ml,占失血总量的83.3%。年龄、有无心脑内科疾病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之间、是否肥胖在PFNA手术中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隐性失血是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因素。高龄患者、有心脑内科疾病者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更应特别重视隐性失血的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 史庆轩胡宏伟宁廷民侯存强赵刚高胜一李昊孙磊赵汉平
- 关键词:隐性失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影响因素
- 逆行髓内钉与髁部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比较
- 2006年
-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髁部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36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病例,分别采用逆行髓内钉(n=19)与髁钢板(n=17)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后,其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2天,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4.59,而踝部钢板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1.35天,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钢板对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优于逆行髓内钉。
- 国华吴寿臣胡宏伟孙其志侯存强徐伟忠李昊
- 关键词:逆行髓内钉髁钢板骨折粉碎性
- 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6
- 2007年
- 胡宏伟孙其志国华侯存强李昊胡波徐伟忠
-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技术卧床时间
-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止血纱布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血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可吸收止血纱布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未使用任何止血剂、B组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C组单纯使用氨甲环酸组、D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及止血纱布。计算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血红蛋白依A组~D组的顺序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输血量也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少,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或出院时,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结论]在减少失血方面,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优于不使用任何止血方法,单纯用氨甲环酸优于单纯用可吸收止血纱布,而将可吸收止血纱布与氨甲环酸局部联合效果最佳,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 史庆轩梁晓松李昊唐胜斌咸超林锋刘欣欣
- 关键词:氨甲环酸可吸收止血纱布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