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受季风影响的河流底栖硅藻集合群落时间动态 2021年 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由局地过程和区域过程共同构建和维持。季风区河流水文因子的时间动态对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和构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香溪河调查12个代表性样点,基于集合群落的理论框架,以河流底栖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交互模型(STI)、集合群落结构组分分析(EMS)、方差分解(Variation Partitioning)等方法,分析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及构建过程的时间动态,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集合群落时间动态与水文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和构建方式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枯水期和平水期,集合群落分别受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嵌套结构;丰水期,局地群落间物种的过高扩散产生群块效应,使集合群落呈现出类似Clementsian或Gleasonian的结构。洪水对于河流集合群落构建具有重要作用,7日内的最大流量、群落重置时间,对集合群落构建中空间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有较为显著的负影响;群落重置时间与集合群落结构呈较为显著的二项式关系,洪水爆发75 d后集合群落开始恢复。 董笑语 李斌 贾兴焕 蔡庆华关键词:底栖硅藻 树枝状河网结构中干支流相互作用及其等级性对底栖硅藻群落及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等级性的树枝状结构造就了溪流网络中底栖硅藻独特的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方式。于2004年6月对香溪河溪流网络进行底栖硅藻群落及生境调查,选择7个亚流域,在每个亚流域中选择2个干支流汇合点,分别位于河网边缘和河网中心,采用群落分析及β多样性分解的方法,探究树枝状结构中干支流的相互作用及其等级性对底栖硅藻群落及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树枝状干支流汇合点上下游之间的栖息地环境、生物密度、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对位于网络边缘与中心的汇流点上下游进行比较,发现树枝状结构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具有等级性。河网边缘与中心的干支流群落β多样性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河网边缘,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显著高于河网中心,因此,河网边缘的干支流群落格局主要受物种在干支流间的物种周转所影响;河网中心β多样性的嵌套组分更高,这说明群落格局更多由干支流间物种的增减所造成。 董笑语 李斌 贾兴焕 贾兴焕关键词:河网 Β多样性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氮磷分布状况及沉积物污染评价 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完成之后香溪河库湾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状况以及沉积物污染水平,2013年4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进行调查采样,测定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和形态组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总磷(TP)含量范围为0.20~0.51 mg·L^(-1),总氮(TN)含量范围为0.54~2.25 mg·L^(-1),TP主要由磷酸盐(PO_4^(3-))组成,TN主要由硝酸盐(NO_3^-)以及氨氮(NH_4^+)组成,TP在空间上呈现从河口向库尾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TN分布从河口向库尾逐渐降低。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范围为642~1 189 mg·kg^(-1),TN含量变化范围为867~1 718 mg·kg^(-1),沉积物TP含量分布呈现上游高下游低,沉积物TN分布趋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沉积物中TP主要由无机磷(IP)组成,有机磷(OP)所占比例较小,其中IP由钙磷(Ca-P)、铁铝磷(Fe/Al-P)组成,三者含量:Ca-P>OP>Fe/Al-P,且沉积物TP含量空间变化受到三者影响(P<0.05)。采用单一因子标准指数法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N、TP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TP最低级别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0和1.6,表层沉积物中TN、TP污染指数均超过最低污染水平,且TP的严重级别污染指数达到0.5以上。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完成以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中氮磷含量较初期蓄水有所升高,各样点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沉积物中不稳定磷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影响,香溪河库湾的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一定的污染,磷污染水平较高。 郑飞燕 谭路 陈星 李斌 孙婷婷 蔡庆华关键词:表层水 沉积物 营养盐 污染评价 四川小麦品种的旗叶光合特性 被引量:9 2013年 四川小麦品种光合特性优势材料筛选及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弱光照地区的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41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2个高产推广品种(川育16和川麦42)作为材料,分3个时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测定各品种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参数和叶面积.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明显差异,3个时期净光合速率(NPn)高低依次为: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根据NPn、旗叶面积(FLA)和3个时期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与旗叶面积乘积(mNPn×FLA)筛选出了2个光合特性优良的地方品种——ZM4846、ZM4711和1个育成品种——川育16,可作为西南弱光照地区小麦高光效育种的亲本资源.其中灌浆期水分利用率(WUE)最大的3个品种为川育16、ZM4787、ZM4679,水分利用率具有随光合速率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明确了在3个时期各相关性状对NPn的影响,并提出在四川地区小麦高光效品种选育上应选择在灌浆期具有低胞间CO2浓度、低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率的品种. 项超 徐智斌 冯波 李斌 兰秋霞 王涛关键词:小麦 旗叶 光合特性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固态发酵特性比较 被引量:10 2012年 为阐明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固态发酵特性方面的差异,分别以糯小麦糯麦12和普通小麦09WB4为原料,进行酒曲固态发酵实验,比较两种小麦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并以糯麦12为原料,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糯小麦的产酒精速率快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的酒精含量在发酵3d达到基本稳定,而普通小麦在5d时才达到基本稳定,且糯小麦的最终酒精含量高于普通小麦;两者的还原糖含量都是在发酵3d时达到最低值,之后基本保持稳定;pH值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基本稳定在一定范围,总酸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氨基态氮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缓慢增加。糯小麦所产原酒在总糖、酒精含量方面优于普通小麦,但酸度高于普通小麦,且氨基酸态氮和挥发酯略低。糯小麦进行酒曲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用曲量0.8%,发酵时间5d。综合分析,糯小麦的酒曲固态发酵特性与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关键词:糯小麦 固态发酵 酿酒 洱海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9 2017年 基于水质类别,大型底栖动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FBI指数(Family-level biotic index)以及BMWP得分(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 Scores)分别对洱海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影响洱海流域河流水质的主要因子为总氮,健康及亚健康样的样点比例为65%,且主要以亚健康为主.大型底栖动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FBI指数以及BMWP得分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种评价方法均显示西洱河生态系统最差,凤尾河生态系统状况也为差.苍山水系、波罗江和弥苴河评价为健康及亚健康的占比分别为80%、92%和73%,生态系统状况总体良好,河流的源头样点状况多优于下游样点.凤羽河生态系统状况以亚健康和一般为主.健康及亚健康的样点比例为62%.本研究说明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为良,已受到了一定人类活动的干扰,应重视河流生态系统状况并加强对受损河流的管理和修复. 李杨 李斌 李淑丹 汪兴中 蔡庆华关键词:洱海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FBI 一种糯小麦糖化和发酵生产食用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糯小麦糖化和发酵生产食用酒的方法。糯小麦清洗除杂后加入自来水蒸煮50-70分钟,摊凉至室温后加入白酒酒曲,然后置于28~30℃条件下培菌糖化23-25小时,装入容器中密闭发酵7天,最后加入等重量的凉开水浸泡... 王涛 李斌 徐智斌 冯波文献传递 丹江口水库不同水文期真光层深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用水源地。于2011~2012年对水库不同水文期的水下光合有效辐照度及引起光衰减的3种主要物质(无机颗粒悬浮物、藻类叶绿素a、溶解性有机碳)进行调查,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真光层深度的变化范围为:1.036~15.350m;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均值分别为:6.084m、5.353m、7.647m。丹江库区、汉江库区沿库尾至坝前均有上升的趋势。在丹江库区的敞水区真光层深度较大,水质较好。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体真光层深度主要受到无机颗粒悬浮物及浮游植物影响,但在不同水期、不同库区影响因素表现不同:在丰水期、平水期,无机颗粒物与浮游植物对真光层深度的深浅起主导作用;枯水期真光层深度波动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藻类叶绿素a与溶解性有机碳。 屈月明 蔡庆华 申恒伦 李斌关键词:丹江口水库 真光层深度 溶解性有机碳 2009年苍山水系6条源头河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被引量:5 2016年 2009年2月20~22日、5月22~30日、8月16~19日和11月21~28日,对发源于苍山的6条山地型源头河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隶属6纲46科,其中四节蜉(Baetis sp.)、钩虾(Gammaru sp.)、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直突摇蚊(Parakiefferiella sp.)和蚋(Simulium sp.)为6条源头河流的优势类群,在不同采样日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存在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是5月22~30日最高,11月21~28日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65和2.94。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功能摄食类群为滤食者、杂食者和收集者。5月22~30日和8月16~19日,滤食者和收集者(〉60%)占优势,11月21~28日和2月20~22日杂食者占据优势(〉40%)。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而水温是各季节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之一。 李杨 蒋万祥 李斌 汪兴中 蔡庆华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环境因子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糖化过程的比较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糖化醪的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糖化后可发酵性糖与多糖比例增加,一些多糖水解为小分子的短链多糖。糯小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是糖化时间36 h,糖化温度35℃,接种量1%。【结论】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快,糖化醪还原糖含量高,表明糯小麦的糖化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关键词:糯小麦 糖化 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