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 作品数:4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汽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新三级钢筋20SiMnV钢的应变疲劳性能
- 对新三级钢筋20SiMnV钢进行了应变疲劳试验,测定了循环和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寿命关系曲线及有关参量.结果表明20SiMnV钢具有良好的抗震和抗循环过载的能力.
- 李志刚颜在先
- 关键词:钢筋
- 文献传递
- 喷丸强化对CNGV钢瓶的疲劳和水爆性能影响的研究
- 2002年
- CNGV(压缩天然气汽车)钢瓶经过喷丸强化处理与未经喷丸强化处理的疲劳和水爆对比研究表明,喷丸强化处理可以增加CNGV钢瓶的表面残留应力,降低水爆试验钢瓶的屈服压力,有效降低疲劳硬化,提高钢瓶在使用中的延性,有利于改善和保证钢瓶的安全性。
- 马鸣图李志刚
- 关键词:喷丸强化
- 重庆市公共汽车的腐蚀现状被引量:2
- 2002年
-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气候闷热,空气湿度大,又是酸雨多发地区,对各类运行车辆的环境腐蚀严重。本文对重庆市公交和电车公司的使用车辆在这种典型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和由于腐蚀所造成的车辆的运行损失及腐蚀对公交车辆形貌的影响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腐蚀不仅严重影响了重庆公交公司运行车辆的形象、运行的安全性,而且给公交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公交公司的利润。上述调研结果及进一步对腐蚀产物的分析将为公交车辆防腐抗力的改进提供依据。
- 马鸣图李志刚
- 关键词:环保公共汽车
- CSP线高强度细晶热轧板的混晶和变形拉长晶粒的成因被引量:3
- 2005年
- 对 CSP线生产的高强度细晶热轧板的混晶和拉长晶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热轧带钢的变形区的剪切应变场和温度场 ,用 Gleeble实际模拟轧制工艺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 ,CSP线高强度细晶热轧板的混晶和拉长晶粒的形成与钢板轧制过程中的钢板表层的变形场及温度场有关 ,也与先析出铁素体的形成后再进行轧制变形的过程有关 ;采用奥氏体深过冷轧制 ,既保证得到细晶粒又避免产生混晶和被变形拉长的晶粒。新的CSP轧制工艺 ,成功地生产了高强度高成形性细晶粒 C-
- 马鸣图黄成江李志刚李殿中翁宇庆
- 关键词:细晶热轧板CSP线
- 热轧细晶高强度汽车板冷弯微裂纹的成因被引量:7
- 2004年
- 对CSP生产线上生产的细晶高强度热轧汽车板冷弯时的微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表面微裂纹与表面的粗晶和混晶有关;而横向冷弯时的微裂纹主要与次表层被压扁和成方向性的晶粒及混晶有 关;消除混晶和方向性的变形晶粒,则冷弯微裂纹即可避免。
- 马鸣图王中丙李志刚陈贵江翁宇庆李殿中
- 关键词:CSP生产线冷弯微裂纹
- 镁合金方向盘疲劳试验的计算机模拟
- 2006年
- 通过利用有限元技术对镁合金方向盘疲劳试验的主要过程加以模拟,分析产品的几种主要受力状态。作为模拟分析的重要技术,CAE可以进行高效、快速的分析,便于对试验结果做出预先判定、优化产品设计。
- 向晓峰马鸣图李志刚
- 关键词:CAE
- 镁合金喷丸强度的测量试片
- 镁合金喷丸强度的测量试片涉及测量材料喷丸强化效果技术。针对现有测定喷丸强度的专用标准试片Almen A、C、N的硬度、强度与被测钢铁工件的硬度、强度是可比的,而测镁合金工件就不适用,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代替标...
- 马鸣图李志刚王华祥
- 文献传递
- 变截面汽车板簧及其用钢被引量:1
- 1998年
- 1 概述 1961年,美国Rockwell公司首先提出了在汽车板簧设汁及制造中采用少片变截面板簧的建议,并在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工作。采用少片变截面板簧的主要优点是使板簧总成质量减少,通常可减少20%~30%,有效地减少了制造汽车的耗钢量,还可减少汽车质量约1.5%~2%,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板簧片数通常减少50%以上。
- 马鸣图李志刚
- 关键词:变截面板簧弹簧钢汽车板簧
- 燃气汽车气瓶用钢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对燃气汽车气瓶用钢(30CrMo)在不同淬火介质的热处理条件下的拉力、冲击、断裂韧度、应力腐蚀、腐蚀拉伸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PAG类)有利于降低气瓶用钢的屈强比,提高气瓶的安全性;经腐蚀后,材料的屈强比升高,延性和塑性下降,气瓶的安全性降低;屈强比和断裂韧度是评价气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关键词:燃气汽车;钢质气瓶;气瓶用钢;
- 马鸣图李志刚李红兵
- 关键词:燃气汽车力学性能
- 中碳铬-镍-钼钢的超高强度和超低屈强比现象被引量:12
- 2006年
-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铬-镍-钼系超高强度钢屈强比的影响,分析了超低屈强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淬火后200℃回火条件下,屈强比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至950-1000℃淬火时仅约为0.45,尔后又升高;900℃淬火、165-180℃回火后,其屈强比较低(约为0.45),而抗拉强度大于2 200 MPa。超低屈强比现象主要与残余奥氏体及其中的可动位错和淬回火后的残余应力有关。
- 范长刚马鸣图翁宇庆雍岐龙李志刚
-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屈强比淬火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