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热带
  • 3篇海温
  • 2篇太平洋海温
  • 2篇涛动
  • 2篇聘任
  • 2篇气候
  • 2篇强校战略
  • 2篇人才强校
  • 2篇人才强校战略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教师
  • 2篇北半球
  • 2篇AM
  • 1篇学术界
  • 1篇印度洋偶极子
  • 1篇玉米
  • 1篇增暖
  • 1篇职务聘任
  • 1篇职务聘任制

机构

  • 16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候中...
  • 1篇广东省气象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李建平
  • 2篇郭香莲
  • 1篇刘屹岷
  • 1篇刘禹
  • 1篇宋怡
  • 1篇王晨
  • 1篇蔡秋芳
  • 1篇晏利斌
  • 1篇李强
  • 1篇孙军艳
  • 1篇王卫栋
  • 1篇李旭祥
  • 1篇宋慧明
  • 1篇雷莺
  • 1篇于群
  • 1篇刘德强
  • 1篇王建波

传媒

  • 3篇中国高校师资...
  • 3篇海洋气象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理工高教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风目标观测研究进展回顾被引量:1
2021年
台风目标观测对于弥补常规观测资料不足和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2类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基于伴随的非线性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非线性项的影响,而基于集合的方法在计算速度上更具有优势。同时回顾了一些能够代表当前气象观测水平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在中国近海登陆台风外场观测试验中的应用,并从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两个角度总结了开展台风目标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总结发现,切线性近似、模式误差、度量范数和集合成员个数等都是影响台风目标观测的主要因素,它们可能会导致识别得到的台风敏感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被忽略。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台风强度目标观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非线性方法和数值模式的发展,并探索能够适合我国业务实际情况的台风目标观测实施方案。
刘德强冯杰丁瑞强李建平
关键词:台风外场试验
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回顾被引量:2
2021年
印度洋偶极子是热带印度洋中重要的年际变率之一,对印度洋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其形成机制及气候影响的研究对于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回顾了近10年印度洋偶极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印度洋偶极子的基本特征、与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与亚洲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等。印度洋偶极子与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不同类型的印度洋偶极子对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印度洋偶极子与亚洲夏季风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印度洋偶极子与印度洋东部夏季风环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印度洋偶极子与印度夏季风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正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将增多,同时极端印度洋偶极子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独的印度洋偶极子或印度洋偶极子和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结合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而印度洋偶极子与中高纬环流系统或泛热带海洋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还亟需相关研究。对印度洋偶极子的系统性回顾可为未来印度洋偶极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姜继兰刘屹岷李建平李建平
关键词:印度洋偶极子相互作用全球增暖
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对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1949—2018年玉米产量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帕尔默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土壤含水量和SST等,分析了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对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与收获当年1—5月的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存在显著相关,太平洋海温三极子能够通过太平洋上空的遥相关型影响东北地区春玉米播种出苗期和全发育期的区域环流场,进而影响区域降水、土壤含水量、帕尔默干旱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等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密切相关的因子。当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增强时,太平洋上空会形成类似Rossby波列结构的遥相关型,在东北地区高空产生负涡度异常,有利于上升气流的形成和降水的增加。太平洋海温三极子也有利于在低层形成从西北太平洋向东北地区的东南风异常,通过水汽传输进一步增强东北区域降水。
陈凯奇李建平谢铁军张亚洲
关键词:春玉米气候产量
基于次季节—季节(S2S)模式的中国东部夏季日降水预报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为理解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模式的预报技巧,利用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对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模式公共回报期1999—2010年108°E以东的中国大陆东部夏季日降水及极端降水预报展开评估。结果表明,ECMWF预报整体表现最佳、NCEP次之、CMA相对较弱,各模式随预报时间的增长均呈现当观测偏湿(干)时预报倾向偏干(湿)的特点,在S2S时间尺度基本丧失预报技巧,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极端降水临界阈值的界定方法会直接影响单个台站的评估结果,但对区域整体预报技巧影响不大。S2S模式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在观测降水量越多时往往越大;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在所有(极端)降水事件中呈连续(振荡)衰减,甚至出现负相关;均方技巧评分在所研究降水事件较多的情况下表现更好。各模式在所有降水事件中的空报率要远高于漏报率,但在极端降水事件中恰好相反。降水预报检验指标在绝对极端降水分级检验中的表现逐级变差,各模式预报中基本不出现特大暴雨,CMA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预报准确率较低。
王晨李建平
关键词:夏季降水
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对次季节-季节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影响
2024年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下S2S尺度可预报期限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RMM指数相比,季节内IPCO指数可预报性更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1天左右,比RMM指数高出2周以上;(2)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最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0天以上,其中季节内IPCO是该地区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其贡献达到6天,占总可预报期限的25%以上;(3)随着季节内IPCO的演变,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有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可预报期限异常的传播和振荡。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期限正负异常沿季节内IPCO传播路径,一支以赤道中西印度洋为起点北传至印度半岛,一支向东传播,经过海洋性大陆到赤道西太平洋后向北传播,到达日本南部。同时,可预报性异常的传播在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征,形成东西两极振荡,当季节内IPCO向正位相发展时,东印度洋具有更强的可预报性,西太平洋具有更弱的可预报性,反之亦然。季节内IPCO的发展(衰退)可使东印度洋(西太平洋)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更强,表明模式预报技巧对此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胡榕李建平侯兆禄
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2006年
本文分析了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对策。
郭香莲李建平
关键词:人才强校战略
评估IPCC AMIP5模式对北半球冬季Hadley环流与热带海温经向结构关系的模拟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考察了IPCC AMIP5模式对Hadley环流及其与热带海温(SST)变化关系的模拟能力,通过将Hadley环流与热带SST的变化分解为关于赤道对称和关于赤道非对称2部分,分析了模式对于Hadley环流与热带SST不同分布的气候平均结构、主导模态及二者变化关系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AMIP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气候平均的Hadley环流的空间结构及其主导模态的空间结构,但是对强度的模拟较差.对Hadley环流与热带SST不同经向结构之间关系的模拟,大多数模式能较好地反映Hadley环流对热带SST不同经向结构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的情况下,北半球冬季热带SST与Hadley环流之间的变化关系,以热带SST对大气环流的强迫为主.
安然冯娟李建平李建平
关键词:HADLEY环流热带海温
基于慢特征分析方法研究陆地表面气温变率的驱动力
2022年
慢特征分析(SFA)方法可以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提取出慢变的外强迫信息。近年来,SFA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用于探究气候变化的潜在驱动力及相关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SFA方法,提取全球陆地表面气温(LSAT)的慢变外强迫信息,研究全球LSAT慢变驱动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低频变率的主要驱动因子。SFA方法提取的LSAT慢变驱动力与历史时期全球辐射强迫(GRF)和全球海表温度(SST)的主模态(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热带太平洋ENSO变率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LSAT的变率受到GRF和三个SST模态的显著影响。GRF对LSAT变率的影响有全球一致性的特征,而三个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此外,由于SFA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LSAT序列中随机噪声的干扰,GRF和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解释方差显著提高,进一步表明GRF和SST模态是全球LSAT低频变率主要的驱动因子。最后,利用历史海温驱动AGCM试验(即AMIP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三个SST模态对区域LSAT变率的显著影响。
朱丽飞孙诚李建平张静刘雨森宫湛秋
关键词:驱动力
建立创新机制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从人才资源观念的转变,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完善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以绩效为中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教师师资队伍的新举措。
郭香莲王卫栋李建平
关键词:高素质教师人才资源岗位聘任教师队伍结构
精于谋划 长于实干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005年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高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思路和有效方法。要实现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就应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大师级拔尖人才,构建和扶持一批创新团队;搭建起加速人才成长的平台;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李建平
关键词:师资队伍谋划人才强校战略人事管理机制国际学术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