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新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丝绸之路
  • 3篇文化
  • 3篇海上丝绸之路
  • 2篇信仰
  • 2篇兄弟
  • 2篇遗产
  • 2篇文化遗产
  • 2篇历史视野
  • 2篇海外贸易
  • 1篇遗存
  • 1篇遗址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管制
  • 1篇政权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洋
  • 1篇软实力
  • 1篇收藏
  • 1篇葡萄牙人
  • 1篇气候

机构

  • 16篇广东省社会科...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6篇李庆新
  • 1篇王经伦
  • 1篇游蔼琼

传媒

  • 3篇海洋史研究
  • 1篇南海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2004年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
<正>古代东西方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两途,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中国丝与丝织品是最名贵、最畅销的商品之一,1877年普鲁士学者李希霍芬(Fendinand Von Richthofen)将陆路通道称为"丝绸之路"(Silk Ro...
李庆新
文献传递
越南明香与明乡社被引量:8
2009年
17世纪40年代以后,明清鼎革导致大批明朝政治性移民进入越南各地,他们与16世纪中叶以后移居到庸宪、会安等通商口岸的华人汇集,"维持明朝香火",具有强烈反清复明意识,形成特殊的外侨群体"明香"(Minh-Huong)。他们聚居的村社称为"明香社"(Minh-Huong-Xa),是越南带有外侨自治性质的基层组织。圣祖明命八年(1827)七月,改明香社为明乡社,标志着明香人从越南侨民向本土居民身份转化的完成,明乡人成为阮朝的"编户齐民"。在法国人建立殖民统治之前,源源不断迁入的清朝商民建立起带有自治性质的华人组织——唐帮。"明乡人"与后到的"清商"一起,最终融入越南社会,成为众多民族中之一分子——"华族"(Hoa)。
李庆新
关键词:华族
隆庆、万历间明朝关于澳门问题的争议及其理性终结
自从正德间葡萄牙人闯进粤海,嘉靖中赁居澳门,明朝和广东官方对葡萄牙人的去留一直争议不断.隆庆、万历间,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发展东西方海洋贸易,势力发展迅速,同时也冲击明朝海防,不断引起官方的关注和争议:第一种意见主张把...
李庆新
关键词:经济贸易政府管制
文献传递
鄚玖、鄚天赐与河仙政权(港口国)
<正>17世纪中叶,中国正处于改朝换代的持续动乱中,大批不满清朝统治的民众迁往海外,从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到东南亚的安南、柬埔寨、暹罗,乃至马来半岛、印尼和菲律宾群岛,都有流亡华人的身影。政治性移民成为17世纪华人向海外...
李庆新
文献传递
以海为纽带:南海丝路及其文化遗产
李庆新
海南兄弟公信仰及其在东南亚的传播被引量:12
2017年
海南兄弟公信仰是海南渔民商众的海洋信仰,起源于明代,随着海南人向海外播迁,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兄弟公(昭应公)信仰已经成为一种有一定国际色彩的海南人拥有的民间海神信仰。
李庆新
海洋考古与中国海洋史研究
考古(maritime archaeology)是一门新兴的考古学分支,以前曾称水下考古(arcllaeology underwater)、沉船考古(shipwreck & wreckarchaeology)等。...
李庆新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发样于东西方濒海各国,各国各民族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东西方各国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东西方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宗教传播的重要桥梁,促进了人类文明...
李庆新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建设
广东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思考被引量:9
2009年
广东是我国第一海洋大省,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以"南海I号"、"南海Ⅱ号"古代沉船为代表的海洋考古新发现,展示了我省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应该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为契机,大力发掘海洋文化遗产,整合全省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与海洋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构筑新时期海洋文化的重要资源,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推动海洋强省建设。
王经伦李庆新游蔼琼徐素琴陈志雄黄淑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略谈南海海洋文化遗产及其当下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20世纪以来,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发掘了一批海洋文化遗迹、遗物和沉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关注。南海北岸珠江口湾区南越国及汉代番禺都会文化遗存、南海西南暹罗湾扶南国俄厄海港文化遗存、南海北部西沙群岛甘泉岛居住遗址都见证了南海早期海港城市、濒海国家发展和西沙群岛开发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及周边海域发现了黑石号沉船、印坦沉船、南海Ⅰ号沉船、华光礁Ⅰ号沉船、金瓯沉船等重要海洋考古遗址,出水大批极有价值的沉船遗物,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了解涉海人群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民众创造的兄弟公信仰是具有跨国色彩的海洋信仰,在中国乃至东南亚海洋信仰中占有一席地位,《更路簿》所蕴涵的航海知识也是近世东亚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海洋文明结晶与文化遗存,对南海海洋文化遗产应善加保护与利用,为发展现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大局服务。
李庆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