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教学
  • 2篇英语
  • 2篇主义
  • 2篇建构主义
  • 2篇翻译
  • 1篇等值
  • 1篇等值论
  • 1篇性格
  • 1篇叙事解读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叙事探究
  • 1篇学法
  • 1篇夜雨
  • 1篇以诗译诗
  • 1篇译诗
  • 1篇英美文学
  • 1篇英美文学课
  • 1篇英译
  • 1篇英语专业

机构

  • 11篇惠州学院

作者

  • 11篇李巧丽
  • 1篇张敏
  • 1篇徐宁
  • 1篇金伟

传媒

  • 5篇惠州学院学报
  • 2篇中国民航飞行...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英语教师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语言公差”谈汉诗英译的效度——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
2006年
从“语言公差”的概念来研究汉诗英译的效度问题,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认为“以诗译诗”翻译出诗歌的决定性结构,是汉诗英译本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差,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各种文本的审美差异则是诗歌翻译的再创造,且只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小公差。
李巧丽
关键词:汉诗英译语言公差以诗译诗
面向21世纪的教学策略——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教学方法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围绕在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进修学习主题"面向21世纪的教学策略",就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法等7个方面的内容作了重点介绍,梳理和研究其理论来源,并探讨其对地方院校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启示。
张敏李巧丽金伟徐宁
关键词: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法
《无事生非》的矛盾叙事探究被引量:3
2014年
《无事生非》的矛盾叙事主要表现在,人物话语的矛盾修辞凸显人性的反复无常;希罗的失语与贝特丽丝的能言善辩是对家长制、男权社会、虚伪道德的挑战,而剧中不符合逻辑的重重骗局却透露出主人公的真性情。
李巧丽
关键词:《无事生非》
翻译等值论的现象学解读
2012年
现象学是关于本质问题的一种研究。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范式的本质属性是"等值"。"等值"论的发展与翻译研究的本体,即语言现象紧密相连。"等值"论受到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的批评甚至颠覆,但是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翻译现象,要求语言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首要因素。从现象学角度来看,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中的翻译"等值"论把语言现象作为其研究的本体是其合理之处。但现实生活中,语言现象千变万化,翻译研究不仅研究语言之间的共性,也要研究语言的具体使用,因此,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等值"论受到新的挑战。等值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经历的既有认同性接受,也有批判性接受,目前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范式重现了"等值"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本体作用。
李巧丽
关键词:翻译等值论现象学
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论文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研究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从语言因素、意象翻译、译者主体性以及对诗歌意旨的多元阐释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英译本。笔者认为中国古籍现在涌现的多种英译本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充分了解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和对世界的贡献,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文化与西方强势文化平等对话。
李巧丽
关键词:现代阐释学翻译研究
“读者接受”理论与《高级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2011年
借鉴"读者接受"理论中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研究《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本文认为,学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在该教学模式中研究学生的元认知特点、教材、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有效控制等因素,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在实践中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李巧丽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小说《勒索》中的话轮转换被引量:7
2009年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小说《勒索》的话轮转换,认为人物之间的话轮转换具有展现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和表现人物性格的语用功能。
李巧丽
关键词:话轮转换语用功能人物性格
英美文学课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以建构主义为视角探讨了英美文学课与其他英语专业课的关系,认为文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英美文学课堂上,而是贯穿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始终,从而强化了英美文学课的基础地位。
李巧丽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建构主义
《第十二夜》的狂欢化叙事被引量:3
2015年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的狂欢化叙事特征首先体现在故事发生的时空,如第十二夜是圣诞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夜,也是狂欢的最后一夜,而故事发生的地点伊利里亚地方的风俗也具有狂欢的特质;其次是该剧的多重叙事特征,小丑和下人等成为叙事主体,完成了权利的消解,体现了狂欢中的平民化特色;最后,对小丑话语的现代解读具有解构主义的特征。
李巧丽
关键词:《第十二夜》狂欢化解构主义小丑
《仲夏夜之梦》的时空转换叙事解读
2017年
《仲夏夜之梦》的时空转换叙事模式推动剧情发展,既映射社会现实,又创造了一个非理性的他者世界空间。雅典公爵忒休斯利用政治话语权,对空间进行置换和吸纳,为重构自己的权力网络打下基调;在雅典城外的森林里,仙王奥伯朗就是雅典公爵忒休斯在魔幻世界的投射,他用魔法实现了恋人们自由追求爱情的理想,浪漫爱情成为一种道德力量,从而取代父权专制制度对爱情的控制;森林又是一个非理性的他者空间,主人公经受各种命运的折磨与考验,最终完好如初。
李巧丽
关键词:他者世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