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岳
- 作品数:16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男性和女性的较量——《到灯塔去》中两性形象的象征意义阐释被引量:2
- 2009年
- 《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不仅实践了作家的艺术创作理想,而且极大效度地参与了作家探索世界、思索生活的过程。《到灯塔去》所实验的象征主义和其展现的男女两性不同的精神文化在叙述与被叙述、表现与被表现、突出与被突出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达到了互为利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 李嵩岳
- 关键词:《到灯塔去》两性文化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沉默法及其在《到灯塔去》中的运用
- 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实验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理论和写作技巧.她那充满哲理、深邃多样的主题,别具匠心的选词和标点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和意象,诗化而引人联想的语言,富有韵律感...
- 李嵩岳
- 关键词:沉默《到灯塔去》女性内心真实
- 文献传递
-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可行性活动形式探讨被引量:31
- 2006年
-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从而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探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可行性组织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广大英语教师切磋与交流。
- 李嵩岳
-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 窗与两性的灯塔——《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解读被引量:7
- 2005年
- 《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探求生活的真实性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真实”,即人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为实现这一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到灯塔去》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拉姆奇夫妇和两种实物———灯塔与窗———充分表现了作者独特新颖的想像力和创作思想。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赋予了小说多元的意义。
- 李嵩岳
- 关键词:《到灯塔去》象征意象女性
- 两性比较视野中的意象聚焦与意义解读——论《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与两性视角的关系
- 2008年
- 《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一方面实践了作家所坚持的小说创作宗旨,另一方面极大效度地参与了小说人物和作家自己探索世界、思索生活、传达观念、表述感情的过程。《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意象和作家所展现的男女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则、思维模式以及迥异的审视角度在叙述与被叙述、表现与被表现、突出与被突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达到了互为利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 李嵩岳
- 关键词:《到灯塔去》象征意象
- 文化视界下的中英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被引量:1
- 2008年
- 影视文化生态演进展现为多元文化的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片名的文化意蕴是对电影媒介的最好注脚。在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电影翻译时,翻译工作者始终不能忽视文化因素在受众层面产生的影响,兼顾商业价值无可非议,但在文化视界下比较和斟酌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向异域文化推介影片的优势所在。
- 李嵩岳
- 关键词:文化片名翻译
- 伍尔夫小说中的意识隐喻被引量:2
- 2006年
- 泉镜花是日本浪漫派的先驱,与川端康成具有一种承继关系,二人都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异端”,同时又都是最富特性的“日本式”作家。他们代表了日本“肉体文学”的一端。意识隐喻在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作家抵达人类精神的幽暗之处,并具有缓解思想分歧、消除微不足道的差异、融合矛盾与冲突的精神功能。拉美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早期诗歌较之后期更集中表现了艺术世界的一种悖论式存在:激情与孤独。这看似无法和谐的两种精神状态共处于他的诗歌中,并奇异般地丰富了他的诗歌艺术。“身体性”是现代西方艺术和学术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课题,而对“身体性”理论兴起原因的探询,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课题和理论的思考。
- 李嵩岳
- 关键词:伍尔夫小说人物情感写实主义心理现象文学领域
- 在娱乐中拷问爱情——解读《桃花运》的爱情主题
- 2009年
- 爱情在人类社会中以永不衰竭的形式伴随生命存在,所以爱情也理所当然地成了艺术创作中永恒的命题。古今中外电影中的爱情故事迄今为止数不胜数,尽管电影是一种娱乐形式,但它提供给观众的视觉盛宴使它完全拥有和文学作品一样强大的言说功能,它附带着导演的审美注脚向观众演颂着悲壮动人的爱情史诗,描绘着唯美浪漫的爱情童话,叙述着伤感激情的爱情故事。2008年末打了贺岁档头炮的《桃花运》将视线投向了当下都市社会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性格类型女性的情感状态,
- 李嵩岳
- 关键词:爱情主题娱乐形式桃花拷问爱情故事生命存在
- 从《秋颂》透视济慈的美学理想被引量:4
- 2003年
-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著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 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 李嵩岳
- 关键词:《秋颂》诗歌济慈美学理想浪漫主义
- 塔之惑:也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象征主义被引量:3
- 2008年
-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与传统写实主义的论战中,提出了要用新的理念来塑造人物形象。《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即生活的真实性存在于人物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故表现"内在真实"应成为小说家创作的宗旨。为实现其创作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并成功地使叙述跨越时空。该部小说里大量独特新颖、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引起了评论家们和读者的兴趣与关注,也使小说本身充满了多元的意义及争议。
- 李嵩岳
- 关键词:到灯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