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婧

作品数:26 被引量:21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草甸
  • 8篇高寒草甸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演替
  • 5篇土壤
  • 4篇退化演替
  • 3篇嵩草
  • 3篇枸杞
  • 3篇黑果枸杞
  • 3篇高寒矮嵩草草...
  • 3篇矮嵩草
  • 3篇矮嵩草草甸
  • 3篇
  • 3篇超导
  • 2篇有机碳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鼠兔
  • 2篇太赫兹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威海市农业局

作者

  • 26篇李婧
  • 12篇郭小伟
  • 11篇曹广民
  • 10篇张法伟
  • 10篇林丽
  • 10篇李以康
  • 7篇韩道瑞
  • 5篇杜岩功
  • 5篇刘淑丽
  • 4篇范泽孟
  • 4篇岳天祥
  • 3篇曲家鹏
  • 3篇董琦
  • 3篇王洪伦
  • 3篇胡娜
  • 3篇史生才
  • 2篇欧阳经政
  • 1篇刘纪远
  • 1篇匡文慧
  • 1篇蓝贤勇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微波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干扰强度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
2024年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P<0.05)。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_(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P<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李婧王苏芹谈昭贤曲家鹏
关键词:高原鼠兔温室气体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超导隧道结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黑洞成像及射电天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1]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真实的黑洞照片.此次EHT观测集合了横跨四大洲的8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包括JCMT(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等6台单天线望远镜和SMA(Submillimeter Array)与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两台干涉阵),观测波段在1.3 mm(即230 GHz频率).基于甚长基线干涉阵(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er,VLBI)技术形成了一个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单天线望远镜,使其空间分辨率达到天文观测前所未有的20微角秒.需要指出的是,具有最大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ALMA干涉阵在此次射电星系M87中心黑洞观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史生才李婧
关键词: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心黑洞事件视界超导隧道结成像
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特征与SERT基因多态性关联
2022年
个性特征是指动物个体间稳定、可遗传的行为差异,与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反映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模式,探究个性相关基因变异,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机制。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研究了5个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个性(探究性、勇敢性和温顺性)差异特征,并检测了个性相关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mRNA表达。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探究性和勇敢性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提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特征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mRNA表达有所关联。进一步检测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差异情况,发现该基因存在6个SNP(其中5个位于外显子3,1个位于外显子5);不同海拔地区鼠兔基因分布差异分析显示外显子5的c.A1063C同义突变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海拔地区该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c.A1063C的基因型虽然与探究性、勇敢性无显著相关,但与温顺性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随着海拔升高,高原鼠兔探究性和勇敢性增加,这有利于动物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进而增加其生存机会。与此同时,SERT基因多态性显示与不同海拔地区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且与温顺性有关,暗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SNP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从基因表达与突变的角度尝试阐述高原鼠兔适应不同海拔环境的行为差异,显示了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行为生存策略潜在的分子机制。
朱红娟李婧王苏芹唐琦蓝贤勇蓝贤勇
关键词:海拔5-羟色胺转运体高原鼠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趋势被引量:32
2012年
国家为了防止生态系统恶化、保护自然栖息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到2010年底已建立258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9.44×106hm2,超过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选取18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71×106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9.9%,全国陆地面积的4.7%,根据各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主要保护对象,将其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动物、珍稀植物、地质和古生物遗址、以及荒漠生态系统7类自然保护区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6个大区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论文构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方向判别指数模型,运用生态多样性模型和斑块连通性模型,对各大区内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土地覆盖转换趋势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5年时段内,18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整体呈减缓趋势,西南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大,而华东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小。在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除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外,其他各类型保护区的土地覆盖都存在逆向转换,但逆向转换速率总体呈减缓趋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土地覆盖逆向转换的速度平均为0.16%/10a减少,其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相对于缓冲区的和实验区更为稳定。生态多样性指数和斑块连通性指数模型计算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的生态多样性和斑块连通性在1995-200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各大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非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对比显示,保护区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整体上小于非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总之,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处于良性
范泽孟张轩李婧岳天祥刘纪远孙晓芳香宝匡文慧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对大气甲烷行为分异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采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15种优势植物进行室内沙培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甲烷通量,以确定其对大气甲烷的源汇效应;对植物体实施横切、纵切处理,研究植物甲烷排放的机制。结果显示:8种植物为大气甲烷的源,多为草本植物,7种为大气甲烷的汇,多数灌木植物吸收甲烷;横切、纵切处理对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的影响显著(p<0.05),释放甲烷的植物中5种植物纵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10.9%~244.06%,6种植物横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27.04%~37.44%,灌丛植物在横切、纵切处理后甲烷通量都呈降低的趋势;对植物纵切处理后甲烷释放速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与横切处理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推测是由于几种处理间对于植物维管束处的气腔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温度对于植物的甲烷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甲烷的源/汇效应均呈现增加趋势,甲烷源植物Q10=1.75,甲烷汇植物Q10=1.44。
郭小伟韩道瑞杜岩功林丽张法伟李以康李婧刘淑丽曹广民
关键词:甲烷通量高寒草甸优势种温室气体
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盖情景的时空模拟被引量:11
2014年
气候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在时空层次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运用HLZ生态系统模型获得CMIP5的3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85情景下西南地区未来90a(2011—2100年)HLZ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情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土地覆盖现状数据,构建了土地覆盖情景的空间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西南地区未来90a土地覆盖情景的时空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3种气候情景下,西南地区未来90a的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耕地、冰雪、荒漠及裸岩石砾地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将呈逐渐减少趋势;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灌丛、湿地、建设用地、水体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则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湿地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10a增加5.28%),荒漠及裸岩石砾地减少速度最快(平均每10a减少2.34%)。
李婧范泽孟岳天祥
关键词:气候情景土地覆盖变化
青藏高原典型植被土壤溶解性氮与植物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区域位于中国生态网络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选取青藏高原典型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对其土壤速效无机氮(IN)/溶解性有机氮(DON)储量与植物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三种草地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灌丛相关系数高于草甸;地带性植被(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IN储量同地上植物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偏途演替阶段(小嵩草草甸);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的消耗同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其中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达到中度相关水平,禾草-矮嵩草草甸为低度相关水平;地下根系现存量同IN/DON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IN/DON对地上植物量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如果这一论断成立,那么研究其对植物量形成的贡献形式及过程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丽李以康崔莹张法伟韩道瑞郭小伟李婧曹广民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植物量高寒草甸
草毡表层演化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高寒草甸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0%,是高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主体基质。近几十年来高寒草甸呈现多模式、多途径、重危害的退化特征,已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青海省果洛州和海北州,以典型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其草毡表层厚度对土壤持水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土壤因子,明晰人类活动干扰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矮嵩草草甸由禾草-嵩草群落向矮嵩草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演替,其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单峰变化曲线,最高值出现于小嵩草群落时期(草毡表层开裂期),分别为117.08%和105.75%,最低值出现于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时期,分别为70.00%和60.92%;在自然条件下,草地自然含水量表现出随退化演替持续降低的趋势,土壤持水能力和草地自然含水量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分异特征。土壤容重、孔隙度、活根/土体积比、草毡表层厚度和地表生物结皮发育程度均是影响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发挥的主要因子,持水量与土壤孔隙度和活根/土体积比成正比,与土壤容重成反比,土壤中牧草活根对水分的吸附是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的主要机制。土壤降水入渗速率与土壤持水量无关,但却与草地自然含水量成显著相关关系。草毡表层的加厚,有利于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但伴随着生物结皮扩张与老化,会导致降水入渗速率的降低。保持适度厚度的草毡表层是保障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
李婧杜岩功张法伟郭小伟韩道瑞刘淑丽曹广民
关键词:退化演替田间持水量入渗速率
一种草原鼠害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原鼠害控制装置。所述草原鼠害控制装置采用红外感应器可以生成鼠类感应信号,采用数控系统设置红外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并基于鼠类感应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且,通过采用数控系统与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可以实现对红...
曲家鹏林方舟李婧张妍谈昭贤周华坤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演替主成分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选取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典型退化演替阶段代表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的方法,对其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19个指标)进行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欧式聚类分析和Fisher’s判别分析可以明确划分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的4个演替阶段,且Fisher’s判别分析能够明确区分小嵩草草甸的3个重要时期,说明可以此指标组构建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演替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其载荷能力依次为44.8%、28.3%、17.2%和7.2%,对演替过程总变异的解释能力累计达97.6%。草地退化是一个系统内各因子协同变化的过程,且它们具有不同步性,进而导致了原有变量对草地退化演替细微阶段划分的不完全性。说明草地生态系统存在两种作用因子,即敏感因子(其数量特征随草地发生变化而迅速变化)和缓冲因子(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缓冲性),但这两者如何应对生态系统干扰,其协同及分异特征以及其对草地退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还需要深入研究。
林丽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韩道瑞李婧曹广民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高寒矮嵩草草甸退化演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