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建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附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1年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临床报道较少.我院近期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50岁.因左上肢用力过猛出现左上腹撕裂样疼痛4天伴晕厥急诊入院.既往有上腹部隐痛史10年余,未诊治.否认有肝病史.体查:重度贫血貌,神萎.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率114次/min,律齐.腹平坦,未见肠型,肌紧张不明显,左上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检验:HB 66g/L,RBC数2.73×1012/L,WBC数7.1×109/L,大便潜血试验(+).B超检查: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侧卧位腹部探见最大深度8.5cm液性暗区.CT示:脾上部内缘有一约5.5cm×5.7cm×6.0cm类圆形均匀之低密度影,边缘清楚,胃底外侧壁和脾内前缘均有弧形受压改变;肝脾外缘有带状低密度影(图1).
- 张德昌王志纯艾书跃李世红李士建刘玉龙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GISTS病例报告
- 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在复杂性先心病中的临床研究
- 背景和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胎儿出生前所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据估算,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活产新生儿的7‰~8‰,每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万余例,其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约占20%。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指法乐氏四联...
- 李士建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心血管畸形影像诊断血管形态学
- 文献传递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乙醇注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不同剂量、不同浓度与不同温度乙醇注射对兔肝脏损伤的情况。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兔54只,以随机分组进行肝内乙醇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次日、1周、2周取材病理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3、7、10和14d耳缘取血生化检查与影像学观察。结果乙醇浓度与注射总量对兔肝内凝固灶大小均有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病理光镜检查肝内灶呈典型凝固性坏死。生化检查肝功能损害呈一过性。结论该方法对肝脏损伤小,安全、可行。
- 康德强田建明相成张峰左长京臧婷臻史丽静袁小东田媛李士建
- 关键词:乙醇注射经皮穿刺肝内血生化检查凝固性坏死
- 不同浓度乙醇消融VX2兔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醇经皮瘤内注射(PEI)疗法对兔移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1只新西兰兔肝内植入VX2瘤块(1 mm3),移植后14 d行CT扫描,测量肿瘤体积。然后采取以下治疗:A组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9只)、B组注射75%乙醇(9只)、C组注射50%乙醇(9只)、D组未予任何处理(对照组,4只)。治疗后7、14、21 d分别行CT、MRI扫描,观察病灶的变化并测量大小,每组处死2只取病理观察肿瘤大小、光镜下观察肿瘤的凝固性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0d内观察各组生存期的长短。结果PEI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肿瘤体积之比分别为:A组1.68、B组1.75、C组5.81、D组8.72。与对照组相比,C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P<0.01),且A组与B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生存时间为:A组(53.7±6.3)d,B组(52.8±7.4)d,C组(46.3±5.2)d,D组(34.1±3.7)d。治疗组病理切片光镜下肿瘤凝固性坏死范围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PEI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兔的生存期,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生存期延长,75%以上浓度乙醇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浓度(≥75%)乙醇比低浓度(<75%)乙醇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期。
- 张峰田建明康德强相成左长京箫毅邵成伟史丽静李士建田媛
- 关键词:VX2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