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亭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NA干扰沉默PIN1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成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肺癌A549细胞中PIN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N1MA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PIN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P-Neo-PIN1和无义对照质粒pGPU6-GFP-Neo,以脂质体法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稳定沉默PIN1基因的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PIN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将稳定沉默PIN1的A549细胞与对照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接种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GPU6-GFP-Neo-PIN1载体,转染A549细胞并筛选获得稳定克隆。稳定转染pGPU6-GFP-Neo-PIN1的A549细胞中PIN1mRNA表达量较pGPU6-GFP-Neo转染组下降了89.3%;蛋白表达同时也显著抑制。PIN1基因沉默组的A549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出现G1期阻滞。小鼠体内实验显示,PIN1沉默的A549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降低(P<0.01)。结论:pGPU6-GFP-Neo-PIN1质粒稳定转染肺癌A549细胞能有效沉默PIN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细胞周期和抑制成瘤能力。
- 谈进李士亭邱明玲方友平
- 关键词:RNA干扰
-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附14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患者破裂类型、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主动脉窦瘤破裂14例,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及时准确闭合主动脉窦瘤及矫正合并的心脏畸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及时行手术治疗。主动脉右冠窦瘤11例,其中8例破入右室流出道或右室,3例破入右心房;无冠窦瘤3例,其中2例破入右心房,1例破入右心室。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其它畸形3例(有的同时合并几种畸形),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本组1例患者因术前合并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Ⅳ级,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及顽固性心律失常;术后残余小分流1例;余患者效果良好,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NYHA)。结论主动脉窦瘤以右冠窦瘤最常见。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脏畸形,治疗效果满意。
- 方友平李士亭徐克平黄苏陈胜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方法
- 经右心房切口行室缺修补术16例
- 1998年
- 先心室间隔缺损16例经右心房径路行室缺修补术。平均转机4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18min,16例术毕自动复跳率100%。采用经右心房切口更好地维护心功能,使术后缩短了辅助呼吸时间,减少了硝普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量,术后恢复更趋顺利。同时经此切口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 薛永生章镜平郭伟徐克平李士亭方友平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 2006年
- 李士亭方友平倪耀军黄苏徐克平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 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右侧膈膨升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的简易快速缝合法治疗10例右侧膈膨升患儿(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采用常规开放膈肌折叠术治疗9例右侧膈膨升患儿(常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胸腔镜组男6例,女4例;入院年龄为生后1 h至4岁,平均306 d.其中,生后28 d以内的儿童6例,6月龄至4岁4例.体重为(6.3±5.7)kg,范围2.5~17.0 kg.10例均采取三孔法,在胸腔镜下行膈肌折叠术.常规组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325 d,体重为(6.5±5.4)kg.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胸腔镜组10例均顺利经胸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患儿.手术时间为(36.7±8.1)min,时间范围为25~50 min;术中出血量为(6.5±1.5)ml;术后(6.4±1.2)d出院,范围为5~10 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25.5±15.5)min,时间范围为9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1.8)ml;术后住院时间为(6.6±1.5)d.两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三点反向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是一个有效且可靠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炳陈卫兵夏顺林王寿青张丰年刘孟旭杜永春胡晓婷张岩李士亭
- 关键词:胸腔镜膈膨升病例对照研究
- 食管癌术后胸胃主动脉瘘外科治疗2例
- 2008年
- 例1男,72岁。食管下段鳞癌,病变长约4cm,累及深肌层。用常州产26mm GF-I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进半流质饮食出院。出院后1周自觉胸闷,反复呕血,再次入院。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血液,遂于2003年2月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胃胀如球,切开胃壁探查见吻合口下紧邻吻合口处胃主动脉瘘,直径约0.8cm。术中出血约4000ml。病人血压为零。立即手指按压控制出血;暂时阻断降主动脉以利脑部供血,防止脑死亡;
- 李士亭方友平倪耀军熊化生
- 关键词:主动脉瘘食管癌术后外科治疗胸胃急诊胃镜检查管状吻合器
- 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26例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气管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肺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时间均少于30d,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3例,气胸1例,单纯脓胸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23例获随访12~78个月,2例于术后1年死亡,3例于术后3年死亡。结论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 谈进李士亭方友平
- 关键词:肺动脉成形肺癌
- 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11例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经验体会。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施行袖状肺叶切除,部分患者同时行肺动脉成形术,包括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右肺上中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及右肺动脉成形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及右肺动脉双袖状切除1例。疗效满意,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30天)。发生手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27.3%。2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死亡,余健在。结论:部分中央型肺癌进行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和保留健肺,提高了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 方友平李士亭倪耀军陈胜熊化生
- 关键词:支气管成形肺动脉成形肺癌
- 高龄食管癌患者360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陈胜李士亭方友平谈进倪耀军
- 关键词:食管肿瘤高龄患者外科治疗
- 食管异物伴穿孔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伴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并分析23例食管异物伴穿孔的病例资料。颈段食管穿孔者3例,胸段食管穿孔者20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均行开胸探查。根据食管损伤程度及严重累及范围分别采取食管切开异物摘取、食管修补、纵隔引流、食管部分切除、瘘口修补等手术。结果 3例颈段食管穿孔均治愈,1例胸段食管穿孔死于严重的纵隔及胸腔感染,22例经外科手术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而痊愈。结论对食管异物伴穿孔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积极控制感染及防治继发性胸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是降低异物性食管穿孔病死率的关键。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陈胜李士亭方友平谈进倪耀军
- 关键词:食管食管穿孔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