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霞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单分子
  • 3篇单分子检测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孔
  • 3篇纳米孔洞
  • 3篇分子
  • 2篇电极
  • 2篇环糊精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有机分子
  • 1篇碳纤维电极
  • 1篇刻蚀
  • 1篇糊精
  • 1篇核苷酸
  • 1篇Β-环糊精
  • 1篇白质
  • 1篇DNA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3篇李国霞
  • 2篇林祥钦
  • 1篇张志翔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玻璃纳米孔洞电极的制备及对环糊精单分子的检测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玻璃毛细管融封后打磨,直接得到了纳米孔洞玻璃电极。此电极洞壁厚实坚固,容易操作,电流噪声低,可实现对β-环糊精单个分子的检测。发现单个环糊精分子可以产生清晰分辨的两种幅度的电流脉冲,提出是环糊精在孔洞内的两种取向造成的。脉冲幅度与孔洞尺寸密切相关。在(10±5)nm的孔洞电极上可以得到2~5pA的响应脉冲。研究了电压大小与方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流对检测影响显著。在电渗流方向与环糊精扩散方向相反的条件下,100~600mV电极电位即可产生良好的脉冲信号,但平均脉冲宽度随电极电位的增大呈线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约在300mV电位下脉冲宽度最大。
李国霞张志翔林祥钦
关键词:单分子检测Β-环糊精
纳米孔洞制备与单分子检测
2011年
利用电场驱动,让分子一个个地穿过一个纳米尺寸的孔洞而产生出电流脉冲响应信号,以此可以对分子计数。但分子识别的关键是选择性,因此纳米孔洞单分子检测是越过了传统上主要以分析物浓度为目标的测定,而在单个分子的检测灵敏度上,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和识别能力,以及提高分析的通量,这为现代分析科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迄今为止,已经使用了多种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来构建纳米孔洞,其中固体材料纳米孔洞显得更有优越性,因为可选的材料门类多,孔洞制作方法和孔洞表面的化学修饰方法也多种多样,还更容易安装使用。纳米孔洞单分子检测不仅能够对分子计数,还能对分子的构像进行识别(例如长度、手性、折叠情况等),特别在DNA和RNA的检测上更是引人注目,最终可能了解分子内部的结构,包括碱基的数量与排列的顺序等。纳米孔洞技术也不仅仅是一种分子传感工具,还可能演进为目的广泛的单分子操作的技术平台。本文从纳米孔洞单分子分析的原理出发,对现在主流的各种蛋白孔洞和固体材料纳米孔洞的制备、修饰与性能,以及在有机小分子、聚合物、蛋白、酶与生物分子复合物等方面的分析应用进行了介绍。
林祥钦李国霞
关键词:纳米孔洞单分子检测蛋白质有机分子
玻璃纳米孔洞电极单分子检测研究及碳纤维超微电极制备
本文对纳米孔洞单分子检测和碳纤维电极应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新型玻璃纳米孔洞电极和碳纤维超微电极的制备,表征和初步应用研究。主要借助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手段对电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详细内容包括如下...
李国霞
关键词:单分子检测环糊精碳纤维电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