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占全

作品数:357 被引量:1,084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5篇心肌
  • 111篇动脉
  • 100篇冠状
  • 100篇冠状动脉
  • 77篇心肌梗死
  • 77篇梗死
  • 64篇心肌病
  • 64篇消融
  • 64篇肌病
  • 58篇肥厚
  • 53篇介入
  • 53篇急性心肌梗死
  • 45篇细胞
  • 41篇消融术
  • 39篇化学消融
  • 37篇心病
  • 37篇介入治疗
  • 36篇型心
  • 35篇血管
  • 33篇心脏

机构

  • 349篇辽宁省人民医...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锦州医学院
  • 6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鞍山市中心医...
  • 4篇通化市人民医...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锦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3篇沈阳市中心血...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355篇李占全
  • 106篇张明
  • 96篇袁龙
  • 69篇张薇薇
  • 57篇石蕴琦
  • 56篇关汝明
  • 54篇刘莹
  • 40篇侯爱洁
  • 38篇邓重信
  • 33篇徐桂萍
  • 33篇赵颖军
  • 32篇赵红岩
  • 32篇曲海波
  • 29篇崔丽杰
  • 24篇刘莉
  • 23篇侯平
  • 19篇段娜
  • 19篇崔然
  • 17篇李成洋
  • 17篇苗志林

传媒

  • 27篇岭南心血管病...
  • 26篇中华心血管病...
  • 26篇中国实用内科...
  • 2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6篇临床心血管病...
  • 15篇中国循环杂志
  • 12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心血管康复医...
  • 6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超声影像...
  • 5篇广东医学
  • 5篇锦州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疑难病杂志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当代医药
  • 3篇现代康复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23篇2014
  • 24篇2013
  • 15篇2012
  • 18篇2011
  • 21篇2010
  • 3篇2009
  • 15篇2008
  • 15篇2007
  • 20篇2006
  • 21篇2005
  • 44篇2004
  • 16篇2003
  • 22篇2002
  • 22篇2001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迟发性传导阻滞1例
目的:女患,59岁,因头晕7年,加重1年入院.曾晕厥2次,坚持倍他乐克25毫克/日,症状无缓解来诊.无家族遗传史.方法:查体BP130/90mmHg,双肺呼吸音正常,HR51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
石蕴琦段娜李占全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 :探索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 (SH)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30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0 .8± 0 .82岁 )、 35例绝经 1年以上无冠心病的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1.6± 0 .79岁 )的血清雌二醇 (E2 )、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 H)及血脂谱。结果 : 组 E2 水平明显降低 ,为 组 E2 水平的 53% ; 组 FSH、 L H水平较 组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 ,E2 水平显著降低 。
侯爱洁张明李占全徐桂萍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LHFSH血脂谱血清雌二醇
253例PTCA临床和造影资料分析被引量:5
1994年
讨论了253例冠心病患者的294个血管段PTCA的临床及造影资料,成功率90.1%。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导引钢丝和球囊导管不能通过病变的血管段。PTCA术后再狭窄主要发生于4个月内,再次PTCA的成功率与首次PTCA相同。左前降支病变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血管段。PTCA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1%。尚讨论了影响PTCA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李占全Blac.,A
关键词:冠心病导向疗法PTCA成形术
辽宁省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规范化管理被引量:8
2013年
针对目前辽宁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薄弱环节,以覆盖全省城乡的基层医院为切人点,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从机构建设、制度建设、网络信息建设等方面人手,对省内部分县区级医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规范化建设和质量控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计划用2~3年时间,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将辽宁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整体效果提升到国内一流水平。
李占全高明宇杜洪洋刘颖宋桂花于庆涛范秀坤王肖苗志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心电图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减少冠心病误诊率。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氯化钾、心得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者5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室性早搏8例,心房颤动8例,前壁、下壁心肌梗塞各1例。原发性ST段改变17例,原发性T波倒置、低平26例,ST-T联合改变11例。氯化钾试验阳性者16例,心得安试验阳性者3例。72例患者中有19例为功能性ST-T改变。结论:心律失常、ST-T改变不应成为冠心病特异的诊断依据,无条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应除外其他疾病后,再慎重诊断冠心病,减少其误诊的发生,减少患者的负担。
石蕴琦李彤李占全张静生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电描记术
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探讨 QTd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2 3例发生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 QT离散度及心率校正 QT离散度。结果 :猝死组 QT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侯爱洁张明李占全赵安乐刘钊李冬梅
关键词:QT离散度冠心病猝死冠心病患者住院心率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CSF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比较
2004年
目的 观察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方法 A组予以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 ;B组予以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 3、4、5、6天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和WBC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在应用两组不同的动员剂后 ,外周血中WBC计数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5天 ;在A组CD34+ 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高峰为第五天 ,但在B组CD34+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显示CD34+ 细胞数量在 3~ 4d内呈急剧升高趋势 ,但在第 5天后升幅明显减缓 ;显示B组动员后外周血中干细胞下降较慢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计数变化呈正相关 (r=0 .835 ) ,与性别、体重、年龄及AMI发生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AMI患者中应用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徐桂萍
关键词:G-CSF干细胞CD34+动员
不同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 ,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 A组予以G CSF 3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B组予以G CSF 6 0 0 μg d ,分 2次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 3、4、5、6、7天外周血中WBC计数和CD34+ 细胞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 ;B组外周血中WBC和CD34+ 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 ;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 ,外周血中WBC、CD34+ 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5天 ,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变化呈正相关 (r =0 .835 ) ,与性别、年龄、体重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B组动员的患者 ,外周血中CD34+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徐桂萍
关键词:G-CSF干细胞CD34+细胞动员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0ml,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停或Ⅲ°AVB(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结果 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30例 。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干细胞心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成窦房结功能丧失安装永久起搏器一例
2002年
袁龙高阳张钦松李占全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永久起搏器置入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