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 作品数:53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假性膜部瘤的外科治疗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其中假性膜部瘤26例.结果26例均经右房切口手术.在增加回心血量时可见呈瘤样向右室内突出,残留的小孔直径在0.2~0.5 cm,可见单孔、双孔、多孔,5例直接缝合,20例剪开隔瓣后见真正的室间隔缺损,直径在0.6~2 cm,用涤纶片修补.结论手术中探查确定真正室间隔缺损的位置,才能完整封堵缺损,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 李俊杰朱继先李树斌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假性膜部瘤
- 肺癌术式与切除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改变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近几年手术治疗肺癌病人257例。结果:改变术式前80例手术切除率67.9%,采用术前综合治疗改变术式后177例手术切除率8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术前综合治疗适当放宽肺癌的手术适应症扩大手术范围可以有效提高肺癌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 李俊杰朱继先杜德录张长江李树斌刘罡
- 关键词:肺癌手术切除率并发症
- 肺癌侵犯胸部大血管的手术治疗
- 1996年
- 肺癌侵犯胸部大血管的手术治疗李启驹刘平李俊杰韩文周郭锋李军陆江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新乡453000)在1980年1月~1995年6月间的196例肺癌切除术中,作者报告了27例侵犯胸部大血管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主要侵犯主动脉、肺动脉干、上...
- 李启驹刘平李俊杰韩文周郭锋李军陆江
- 关键词:手术治疗血管吻合左上肺静脉全肺切除术无名静脉
-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TNF及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风湿性心脏病是内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方式治疗中晚期风湿性心脏病,效果确切。但研究发现,在切除患者自身病变的瓣膜,换上人工制造的瓣膜同时,极易引发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机体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整个过程。
- 李树斌李俊杰李斌
- 关键词:TNF再灌注损伤
- 21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近几年的食管病手术389例病例。结果 389例食管病人中有21例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占17%。结论食管病灶属于早期的食管癌病人,尤其是分化差的病人,有部分病人出现了淋巴结转移,术中需注意相关淋巴结的清扫。
- 刘罡杜德禄李俊杰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
- 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对胸部手术的影响
- 1990年
- 我院肿瘤科5年多来共施行老年期开胸手术158例,其中术前有(ECG)异常者60例。现对术前(ECG)异常组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临床资料及分析一、性别与年龄男119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3:1。共分3个年龄组,分别为60~64岁,76例。
- 李启驹孟凡华刘平李俊杰
- 关键词:胸部手术心电图异常手术期间肺部并发症并行心律交界性逸搏
- 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比较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VS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出院当日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 78%(81/82)、100. 00%(78/78),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51,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 350、1. 981,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t=2. 522,P <0. 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21,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 44%(2/82)、11. 54%(9/7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 171,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具有微创、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李延军刘罡杜德禄李俊杰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 肺部孤立性小结节28例微创诊治分析
- 2005年
- 目的:观察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微创诊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8例经螺旋CT发现肺部孤立性小结节,进行微创外科诊断和治疗.并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楔形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肺癌时应用微创技术行肺癌根治术.结果:28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理检查18例诊断为肺癌(占64%),均应用微创技术行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6~36月,全部生存.结论:胸外科微创技术既能准确判断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病理性质,又能对无远处转移的小结节肺癌行有效的根治治疗.
- 杜德禄李俊杰张长江刘罡李树斌朱继先
- 关键词:肺癌手术
- 左旋精氨酸在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中的肺保护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在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患者52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左旋精氨酸200 mg·kg^(-1),对照组则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的不同时间点进行数据监测:(1)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及辅助通气时间;(2)肺动脉平均压监测(PAMP);(3)计算氧合指数;(4)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测定。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压、氧合指数、血浆SOD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5 min、主动脉开放后4 h、主动脉开放后24 h,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手术的同时使用左旋精氨酸能拮抗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的氧合,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 李树斌李俊杰李斌
- 关键词:左旋精氨酸成人房间隔缺损肺保护
- 36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36例在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结果:36例患者术后无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妥善修补房间隔缺损和二尖瓣裂。
- 李树斌李俊杰李斌
- 关键词: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