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秋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逆温
  • 2篇逆温层
  • 2篇边界层
  • 2篇层结
  • 2篇大气边界层
  • 1篇动量通量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尘暴过程
  • 1篇湍流通量
  • 1篇强沙尘暴
  • 1篇强沙尘暴过程
  • 1篇切变
  • 1篇邻近海域
  • 1篇结构特征
  • 1篇近海
  • 1篇近海域
  • 1篇极昼
  • 1篇季风
  • 1篇季风试验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李亚秋
  • 2篇胡非
  • 2篇曲绍厚
  • 1篇苏林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海气交换的主要特征被引量:25
2000年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和“科学1号”科学考察船船基大气海洋自动观测系统两点连续观测的大气、海洋资料,使用考虑到风速和大气层结影响的整体输送公式计算海-气间的湍流通量交换。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南海夏季风期间海表大气要素和海温日均值的逐日变化、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大气向海洋输送的动量通量等。结果表明:这次夏季风于5月21日从南海南部开始爆发,然后向北部扩展全面爆发。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和南海北部的大气、海洋结构和海气交换特征等都有明显差别。此外,海表温度的变化除了与太阳总辐射有关外,主要是与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变化有关,对本次夏季风发生较晚、强度较弱作了海-气交换的物理解释,并与1992~1993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西风爆发过程作了比较。
曲绍厚胡非李亚秋
关键词:海气交换大气输送大气层结海洋资料季风试验动量通量
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输送特征
该文对2002年3月18日~22日发生在中国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输送特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为些,利用2002年3月17日~24日的北京市气象台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每日08时和20时共二次的探空资...
李亚秋
关键词:沙尘暴大气边界层逆温层湍流通量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极昼期间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1999年 7— 9月中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利用TMT(系留式气象塔 )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 ,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不同下垫面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多次观测 .观测到的大气边界层廓线 ,其中包括比湿廓线的多层、逆湿结构 (逆湿强度最强为 0 .7g/(1 0m·kg) ) ;风向、风速廓线的切变结构 (风向切变为 1 .1°/m ,风速切变为 0 .1 1 (m·s- 1 ) /m .特别是持续数日、厚达几百米、其平均逆温强度有时高达 1 .4℃ /1 0m的逆温结构 ,这种北冰洋海域特有的大气边界层结构 ,与地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圈层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有明显差别 .据此 ,提出了对该海域大气 -海冰 -海洋间动量、感热和潜热等湍流通量垂直交换以及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逆温的屏障过程 .这为研究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影响、模拟北极地区现代气候和未来气候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此外 ,文中还给出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 .
曲绍厚胡非李亚秋苏林
关键词:逆温层风切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