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局工业应用技术研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相变材料
  • 3篇微胶囊相变
  • 3篇微胶囊相变材...
  • 2篇生物采油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微胶囊
  • 2篇微生物采油
  • 2篇微生物采油技...
  • 2篇包封
  • 2篇包封率
  • 2篇采收率
  • 2篇采油
  • 2篇采油技术
  • 1篇单井
  • 1篇调剖
  • 1篇性能表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藏
  • 1篇预聚
  • 1篇预聚体

机构

  • 6篇西北大学
  • 2篇陕西艾尔肤组...

作者

  • 6篇卢荣
  • 6篇李亚敏
  • 4篇王静
  • 1篇樊君
  • 1篇郑晓燕
  • 1篇徐抗震
  • 1篇袁昭晖

传媒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第五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胶囊相变材料研究进展及表征方法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MCPCM)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而形成的新型复合材料。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MCPCM芯材与壁材的选取,综述了微胶囊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粒径、包封率、热性能、强度等参数的表征及评价方法。指出了存在...
王静卢荣李亚敏
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微观结构包封率热性能表面形态
文献传递
预聚条件对相变材料微胶囊形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别对所得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并针对微胶囊常有的结块、粘连和表面粗糙等问题,研究了预聚合反应条件对其黏度及其胶囊表面形态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预聚合体黏度过大时,易造成微胶囊之间的黏结和预聚体壁材的聚集。在预聚条件为反应温度72.5℃,反应时间75 min和pH值为8.5情况下,所得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分散性好且形态完整。
李亚敏卢荣樊君王静袁昭晖
关键词:预聚体相变材料微胶囊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自从20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和新疆油田开展短期的有关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工作依以来,我国的微生物技术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对油藏中微生物认识,现场监测技术及物理模拟实验的局限性,这也正是目前研究...
李亚敏卢荣王静
关键词:稠油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原油采收率
微胶囊相变材料研究进展及表征方法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MCPCM)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而形成的新型复合材料。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MCPCM芯材与壁材的选取,综述了微胶囊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粒径、包封率、热性能、强度等参数的表征及评价方法。指出了存在...
王静卢荣李亚敏
关键词:微胶囊相变材料性能表征微观结构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包封率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微胶囊相变材料包封率的影响因素,为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响应面分析(RSM)实验设计和多元二次回归方法作为函数估计的工具,研究微胶囊制备体系中物料配比函数与微胶囊包封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物料配比的较佳组合为:分散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质量分数为4.84%,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质量分数为6.01%,芯材投料质量分数为64.83%。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相变材料包封率为59.53%,与预测值58.79%接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显示芯材十二醇被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
卢荣王静李亚敏徐抗震郑晓燕
关键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包封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该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微生物调剖、微生物单井处理法和...
李亚敏卢荣王静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采收率微生物调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