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娜
作品数:
4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金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厉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梁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心病
4篇
冠心病
3篇
冠心病患者
3篇
病患
2篇
单核
2篇
单核细胞
2篇
单核细胞趋化
2篇
单核细胞趋化...
2篇
单核细胞趋化...
2篇
动脉
2篇
血清
2篇
趋化蛋白
2篇
细胞
2篇
细胞趋化
2篇
巨噬细胞
2篇
冠状
2篇
冠状动脉
2篇
核细胞
1篇
蛋白
1篇
动脉疾病
机构
4篇
郑州大学第一...
1篇
郑州大学
作者
4篇
张金盈
4篇
李丹娜
4篇
李蒙
2篇
张力
2篇
梁莹
2篇
赵晓燕
2篇
厉菁
1篇
韩雪飞
1篇
姚海木
传媒
3篇
中国实用医刊
1篇
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3篇
2009
1篇
2008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探讨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厉菁
张金盈
姚海木
张力
李丹娜
李蒙
梁莹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
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对急性冠脉事件的检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健康人(对照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血清MIP-1仅和MCP—1水平。结果①AMI组和UAP组血清MIP-1α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②AMI组和UAP组、SAP组和对照组间血清MIP-1仅与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各组血清MIP—1α与MCP-1有相关性(P〈0.01)。结论MIP-1α和MCP-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标志物,成为评价心血管恶性事件危险性的临床指标。
李蒙
张金盈
李丹娜
赵晓燕
关键词:
冠心病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冠心病患者血清CC类趋化因子配体5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两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者25例和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均经冠脉造影术和临床症状等确诊。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和CCL5水平。结果①AMI组和UAP组血清CCL5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②MCP-1和CCL5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之间、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冠心病患者血清CCL5和MC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CP-1与CCL5可能作为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标志物,提示斑块不稳定。
李丹娜
张金盈
李蒙
赵晓燕
关键词:
冠心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vs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张金盈
张力
厉菁
梁莹
李丹娜
李蒙
韩雪飞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