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国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连沿海鼠尾藻野生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解大连沿海鼠尾藻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采自辽宁大连和1个采自山东蓬莱的野生鼠尾藻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6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多态位点个数占90.62%。6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布为41.25%~64.3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21~0.3464,而Shannon信息指数(I)则为0.1585~0.2333,大连沿海鼠尾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蓬莱种群。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部变异为5.66%,种群之间为64.34%。基因流Nm=0.7837,各种群间存在有限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结果显示,大长山(DC)、董坨子(DT)和将军石种群(JJ)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再与石城岛(SC)和盐场种群(YC)聚类,最后与蓬莱种群(PL)聚类在一起。鼠尾藻的生殖方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可能是其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 王萌李世国侯和胜王丽梅
- 关键词:鼠尾藻ISSR亲缘关系
-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被引量:8
- 2011年
-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气囊,6—7月出现侧枝,6—9月有生殖托生长。大长山种群依靠有性生殖和假根生殖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状态,而其他3个种群的繁殖方式由假根繁殖占据主导地位。
- 宋广军王丽梅李世国高杉王超
- 关键词:鼠尾藻生态调查种群结构生物量繁殖方式
- 不同浓度硅藻生长抑制剂二氧化锗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影响
- 在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培养和种质保存过程中,杂藻污染是十分棘手的问题。硅藻是最常见、最难处理的杂藻污染之一。由于硅藻与配子体的生长条件较为一致,采用限制光照、降低温度等处理方法难以达到去...
- 李世国刘爽佟少明侯和胜
- 文献传递
- 裙带菜配子体总RNA提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为材料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改进SDS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RNAiso Reagent试剂盒法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并采用RT-PCR对mRNA反转录,对mRNA的可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Trizol和RNAiso Reagent及其改进的方法无法得到完整的裙带菜配子体总RNA;CTAB法提取的总RNA条带清晰完整但有明显的基因组DNA残留并有多糖和蛋白质污染:改进SDS法提取的总RNA三条带清晰,OD值介于1.8~2.0之间,可应用于后续的RT-PCR实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裙带菜等褐藻类配子体RNA提取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其他大型海藻的总RNA提取,效果也比较好。
- 李世国佟少明侯和胜
- 关键词:配子体RNA提取
- 大连海域养殖裙带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大连海域的河口(HK)、旅顺(Ls)、金石滩(JST)、凌水(LSH)4个裙带菜养殖基地和1个实验室人工单一配子体杂交(ZJ)共5个种群45个裙带菜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清晰可辨的位点17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70个,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6.59%。结果分析表明,在群体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280~0.232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944—0.3458,Nei的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566,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7.57%,种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52.43%。UPGMA聚类结果为河口(HK)、金石滩(JST)和凌水(LSH)种群相聚为一支,旅顺(LS)和杂交(zJ)种群聚为另一支。ISSR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裙带菜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不宜用作育种和育苗的种源。
- 乔坤李世国李洪艳侯和胜
- 关键词:裙带菜ISSR
- 鼠尾藻幼苗的室内培养及有性生殖同步化被引量:20
- 2011年
- 为了优化鼠尾藻幼苗生长与同步生殖的室内培养条件,实验以长度为5 cm左右的鼠尾藻幼苗为材料,在培养箱中给予不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营养盐配比[KNO3(mg)∶KH2PO4(mg)]等生长条件,通过跟踪测量生长情况,观察记录幼苗形态变化、生殖器官形成及生殖特点,寻找有利于幼苗室内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组合条件,实现生殖托提前发育和受精作用的同步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对鼠尾藻幼苗长度增长率的影响为温度>营养盐配比>光照强度;对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为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配比。培养温度越低气囊出现时间越早。侧枝的生成与营养盐配比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营养盐中KH2PO4所占比例越高侧枝出现时间越晚。生殖托生成的时间受到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中受精卵的形成与脱落也明显受到温度的调节,温度越高生殖托生长越缓慢,卵受精时间越晚。光照越强藻体色素含量越低。室内培养的鼠尾藻完成繁殖过程比自然生长的个体提前3~4个月,并且平均每克藻体可以采苗约300棵。
- 王丽梅李世国柴雨高杉宋广军
- 关键词:鼠尾藻有性生殖幼苗培育
- 黑暗条件下干露对孔石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在黑暗条件下干露胁迫处理孔石莼的叶状体,测定其叶绿素a、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不同处理时间段(0、0.5、1、2、4、6h)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孔石莼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未经干露处理)相比,除叶绿素a的含量逐渐下降外,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脯氨酸的含量和POD活性均在4h后急剧升高;经6h胁迫后复水,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这说明孔石莼对黑暗条件下的干露有一定的适应性,该结果可为孔石莼干露适应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 杨帆李世国佟少明侯和胜
- 关键词:孔石莼黑暗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 6个野生鼠尾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连庄河石城岛(SCD)、瓦房店将军石(JJS)、长海县大长山(DCS)、旅顺董砣子(DTZ)和旅顺盐场(YC)5个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种群与山东蓬莱(PL)1个野生群体的共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530条,其中多态性带417条,平均多态性检出比例为78.68%。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76.58%)存在于种群内,少部分(23.42%)存在于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18,与遗传固定化系数(Fst)的值(0.2342)接近,表明鼠尾藻种群内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同时种群间的基因流Nm=0.8175,表明基因流动较低。UPGMA聚类分析表明,大连5个野生鼠尾藻种群与山东蓬莱鼠尾藻种群遗传距离较远,明显聚为2支;大连种群中将军石和大长山2个种群聚为1支,遗传相似系数为0.7698,再与董砣子种群聚类到一起;盐场种群单独聚为1支,且与其他种群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5830以下。分析结果表明,各鼠尾藻种群内部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不仅与地理隔离因素有关,高盐等外界环境胁迫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鼠尾藻的生殖方式、种群间基因流动的大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可能是其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
- 伊新华李世国何平侯和胜王丽梅
- 关键词:鼠尾藻AFLP
- 全缘贯众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被引量:1
- 2008年
- 以蕨类植物全缘贯众根茎、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选取诱导率最高的根茎愈伤组织为材料诱导分化形成幼叶,继续培养成生根试管苗,建立起全缘贯众的无性系.结果表明,1/2MS+NH1H2PO4(100mg·L^-1)+BA(0.5mg·L^-1)+2,4-D(1.2mg·L^-1)+NAA(1.2mg·L^-1)是诱导根茎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叶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BA(0.2mg·L-^1)+NAA(0.1mg·L^-1);试管苗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3Ms+IAA(0.6mg·L^-1);移栽后根茎上的须根比对照野生苗增加1.5~2.5倍.
- 李世国佟少明
- 关键词:无性系
- 大型褐藻配子体培养及海带自交系AFLP分析
- 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褐藻配子体既是商业化海藻养殖、育种和育苗技术的重要材料来源,也是目前进行海藻遗传学等研究的切入点,因此如何获得能够满足不同实验需求的配子体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从成熟裙带菜孢子叶采集游孢子开始到配子体...
- 李世国
- 关键词:AFLP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