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明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法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量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手术
  • 1篇随意皮瓣
  • 1篇随意皮瓣成活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皮瓣
  • 1篇皮瓣成活
  • 1篇足溃疡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医学院

作者

  • 3篇朱明艳
  • 1篇王睿
  • 1篇周月宏
  • 1篇刘芬兰
  • 1篇赵钦
  • 1篇黎明新
  • 1篇赵建文
  • 1篇万冰
  • 1篇张志芬
  • 1篇金韵

传媒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经生长因子对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状态及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促进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实验组一次局部注射NGF66.7μg,连续观察皮瓣成活面积与成活率,以及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测量不同时间的血流量变化。结果:断蒂后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为(7.12±1.54)cm2,成活率为(92±5)%,对照组分别为(5.23±0.19)cm2,(69±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P<0.05);术后24h实验组皮瓣中部和尾部血流量开始分别为(0.138±0.065),(0.082±0.026)mL/min·g,高于对照组(0.086±0.031),(0.051±0.037)mL/min·g,(t=2.05和2.41,P<0.05),皮瓣蒂部的血流量在5d后为(0.184±0.050)mL/min·g,对照组为(0.141±0.044)mL/min·g,比对照组增加(t=2.29,P<0.05),7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部分血流量均出现非常显著差异,实验组尾部、中部、蒂部血流量分别为(0.151±0.051),(0.174±0.048),(0.168±0.057)mL/min·g,对照组分别为(0.088±0.062),(0.108±0.055),(0.117±0.076)mL/min·g(t=5.17,4.79,2.76,P<0.01)。结论:NGF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量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张志芬刘芬兰赵建文朱明艳金韵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皮瓣血流量NGF手术
不同方法筛查血液透析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果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HD)人群中采用不同方法对丙肝抗体(抗-HC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HD、非HD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对HCV感染进行确证试验,评估上述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对82例选择组(非HD患者,ECLIA检测抗-HCV结果数值为30以下)进行相关检测。结果:RIBA确认HD组、非HD组阳性例数分别为23、46例。ECLIA检测结果 HD组为26例阳性、427例阴性,敏感性100%,特异性99.3%;非HD组53例阳性、3 320例阴性,敏感性100%,特异性99.8%;选择组ECLIA检测抗-HCV阳性82例,RIBA确认结果 63例阳性,19例阴性(假阳性),假阳性占总数的23.2%,无假阴性。ELISA方法检测结果HD组为22例阳性、431例阴性,敏感性95.7%,特异性100%;非HD组为43例阳性、3 330例阴性,敏感性93.5%,特异性100%;选择组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57例,阴性25例,RIBA确认假阴性6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占总数的7.3%,假阳性占总数的1.2%。结论:在HD人群中进行HCV感染的筛查,ECLIA敏感性优于ELISA,ECLIA用于透析患者抗-HCV初筛,可减少甚至杜绝交叉感染的机会。ELISA特异性优于ECLIA,为提高HD人群HCV感染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检测结果在灰区范围的患者,多种方法联合检测非常必要。
黎明新朱明艳万冰王睿马佳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血液透析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芦荟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及足溃疡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芦荟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足溃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性成熟Wistar大鼠120只(造模成功100只)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足溃疡模型组),每组50只。将成功造模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42只)与足溃疡模型组(40只)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大鼠均给予磺胺嘧啶银涂抹患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连续给药35 d。治疗1、2、3周记录末梢循环障碍大鼠足底皮温、疼痛阈值,观察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情况,记录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炎性因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后的前2周,两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足底温度均降低(P<0.05),治疗后第3周,干预组皮温升高(P<0.05),且干预组皮温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鼠痛阈逐渐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3周,两组足溃疡模型大鼠中,干预组的愈合率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磺胺嘧啶银的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引起的温度及痛觉迟钝,同时能通过提高VEGF的表达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赵钦朱明艳周月宏
关键词:溃疡末梢循环障碍磺胺嘧啶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