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血栓颗粒经右颈总动脉介入法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n=10)、模型30 d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组(n=6)。模型24 h组、模型30 d组用介入法将0.5 m L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主动脉根部,制成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模型24 h组和模型30 d组分别在造模术24 h后、30 d后采血并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在30 d后处死大鼠。摘取心脏,取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切片,经HE染色、马休黄猩红蓝染色、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计数栓塞的冠状微动脉阳性数量、缺血心肌的面积。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7.23±6.20)%]、模型30 d组[(62.88±15.68)%]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75±5.23)%,P<0.008];马休黄猩红蓝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46.20±10.41)%]、模型30 d组[(55.30±16.34)%]被栓塞的阳性微动脉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8.13±8.80)%,P<0.008];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显示模型24 h组[(2.46±1.41)%]、模型30 d组[(6.52±2.22)%]染色阳性缺血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5±0.02)%,P<0.017]。结论:介入法将大鼠自身血栓颗粒注入其冠状动脉内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经济的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 张振国李雪峰朱淑珍朱岩张淑琴赵俊男周净王莹
- 关键词:介入法冠脉微栓塞动物模型
- 药物支架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32例,置入DES前后行抗血小板常规治疗,桡动脉穿刺失败4例,穿刺成功率87.5%。32例患者45处病变,共置入DES 56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2例,手术即刻成功率93.8%;术后存活30例,临床随访14-400 d,桡动脉闭塞1例;29例无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亦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DES治疗高龄、复杂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 徐义先朱岩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老年人药物支架
- 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观察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病变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对病变特征的影响,探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处理策略。方法18例患者经定量冠脉造影确定需治疗的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不同介入治疗方式中主支和分支血管的血管内超声变化。结果采用的冠脉介入治疗术式83.3%为Cross-over技术。各种术式中,支架贴壁和膨胀不良主要发生在前降支开口部位和左主干内支架的近段部分,后扩张能减轻但不能完全消除支架贴壁不良。临床随访率为61.1%,平均随访时间(8.22±1.39)月,重要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复发,发生率为22.2%,缺血原因均与介入治疗和其并发症无关。结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各种介入治疗方式中,血管内超声观察到的主要并发症为左主干内及前降支开口部位的支架贴壁不良。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 李丽曹云山高奋堂朱岩高志凌谢萍李星辉
- 关键词: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
- “8+2”心电图与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被引量:2
- 2018年
- 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血管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大量研究发现,心电图aVR导联和/或V_1导联ST段抬高并伴有广泛导联(Ⅰ、Ⅱ、Ⅲ、V_2~V_6、aVL、aVF) ST段压低可以预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并且对预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此种心电图组合被人们称为"8+2"心电图。本文从"8+2"心电图的来源出发,对其预测左主干(LM)病变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 苏新苏红玲王阿倩段一超朱岩黄晏曹云山
- 关键词:心电图左主干AVR导联
- 经皮肺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慢性纤维性纵隔炎所致严重肺静脉狭窄初探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 探讨经皮肺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慢性纤维性纵隔炎所致严重肺静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诊断为慢性纤维性纵隔炎所致严重肺静脉狭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4~77岁.对病变肺静脉行选择性造影,在严重狭窄处逐级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术后6个月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5例患者共11支肺静脉存在严重狭窄,均置入裸金属球囊支架,直径7~10 mm,长度17~27 mm.肺静脉狭窄程度从术前的(83±16)%减至术后的(12±4)%(P<0.01),肺静脉最窄段直径从术前的(0.8±0.5)mm扩大至术后的(7.5±0.8)mm(P<0.01),跨狭窄压差由术前的(27.0± 15.1)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的(2.50±0.58)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的(45.0±9.0)mmHg下降至术后的(38.7±8.4)mmHg(P<0.05).1例患者在球囊支架扩张过程中因迷走反射出现短暂性心脏骤停,经复苏后恢复.随访期间,1例患者CT肺血管成像示肺静脉支架置入近端受纤维纵隔组织压迫致狭窄加重,1例患者因停用抗凝药CT肺血管成像示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经皮肺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慢性纤维性纵隔炎所致严重肺静脉狭窄安全、可行,可即刻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
- 周星李艳杰曹云山苏红玲段一超苏新危蓉褚嫒嫒朱岩黄晏张敏潘欣
- 关键词:纵隔炎肺静脉狭窄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贫血检出ⅡA期结肠癌患者诊疗经过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的原因可涉及多个因素和多个系统,当患者确诊患有贫血后,应尽快确定贫血的类型以及病因,并给予合理治疗。而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是贫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方法为胃肠镜。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贫血患者,因存在胃肠镜检查禁忌,为避免贻误病情,不能仅仅对贫血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应采用其他检查手段尽快查找贫血原因,避免临床医生发生漏诊而贻误病情。
- 危蓉朱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贫血结肠癌
-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与雌激素、泌乳素关系的研究
- 王楠刘英周淑红朱岩褚嫒嫒马慧元宋继洋
-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试剂
- 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被引量:23
- 2019年
- 电解质紊乱常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电解质紊乱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因此迅速识别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非常重要。
- 王阿倩苏红玲蒋凯煜周明方苏新段一超黄晏朱岩曹云山
- 关键词: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离子通道
- 夜间血压与高血压病右室重构
- 2004年
- 郭雪娅朱岩杨成悌
- 关键词:夜间血压高血压血压参数
- BuMA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系统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性检验研究,国内9个中心参与研究,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同期入选22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超过1周,需要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其中BuMA支架组(试验组)113例,Endeavor支架组(对照组)111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270±30)d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的晚期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30 d、90 d、180 d、270 d、360 d和54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血栓事件,并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结果支架置入后(270±30)d的晚期管腔丢失,BuMA组和Endeavor组分别为0.24 mm和0.5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后540 d的MACE发生率,BuMA组为6.19%,Endeavor组为8.11%(χ2=0.3097,P=0.5788)。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MACE发生率,BuMA组仍为6.19%,Endeavor组为9.91%(χ2=1.0533,P=0.3048)。结论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晚期管腔丢失,提示BuMA支架在降低支架再狭窄方面可能优于Endeavor支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陈欣田锐汪国忠史冬梅王志坚迟云鹏戴文龙王春梅卢春山陈练刘宏斌刘长福李惟铭倪祝华李强张俊杰林松袁龙刘莉王丽霞宋坤鹏齐大屯张芙荣邱原刚尚云鹏朱岩卢耀军吕树铮周玉杰陈韵岱颜红兵王乐丰陈绍良
-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冠心病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