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
- 作品数:171 被引量:1,52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一家系3例报告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 (HSD)的发病经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总结1985年诊治的一家系 3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于 2 0 0 1年进行随访。结果 此 3例为同父母 6个子女中 2男、1女发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进行性痴呆 ,数年后完全卧床 ,伴有抽搐发作 ,角弓反张、肢体强直、反射亢进 ,和双侧病理征阳性 ;给予对症治疗。死亡 2例 ,另 1例进行性加重 ,失去劳动能力 ,生活已不能自理。结论 本病为家族遗传性疾病 ,多于 2 0岁前发病 ,进行性加重 ,发病后约 2 0年死亡。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2 0 p12 .3- p13。
- 孙斌郎森阳蒲传强朱克
- 关键词:铁沉积预后
- 脑卒中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54例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于中287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表明:(1)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ACE插入纯合型基因(I/I)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6%vs29%,P<0.05);而插入/缺失杂合型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8%vs48%,P<0.05)。(2)6%携带ACE插入纯合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脑CT显示为多发性脑腔陈梗塞。结果提示,ACE插入纯合基因型可能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联。
- 郝景华刘怡雯周文郁朱席琳朱克吴卫平王健军邱长春
- 关键词:中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
- 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判定被引量:22
- 2001年
- 精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 ,文章对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阈值、常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及特殊显像剂的应用。
- 张运周尹岭朱克
- 关键词:脑缺血半暗带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功能磁共振
- 国产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学和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国产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以证明其是否有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用 Zea L onga 5分制评分和 TTC染色法评价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体积。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共同进行实验研究 ,每部分实验动物各做一半。动物随机分为缺血 3h及再灌注 3h、6 h、2 4h和 72 h;缺血 6 h及再灌注 3h、6 h、2 4h;缺血 2 4h等共 10组。降纤酶采用 8U / kg腹腔注射给药。结果 行为学结果 :在 10组中仅于缺血 6 h再灌注 6 h组 Zea L onga评分有明显改善 (P<0 .0 5 ) ,其余各组与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梗死体积测定结果 :在缺血 3h各组中 ,只有缺血3h再灌注 72 h这个时间点比盐水组无明显缩小 (P>0 .0 5 ) ,其余各时间点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 (P分别 <0 .0 5、0 .0 1和 0 .0 0 1)。在缺血 6 h和 2 4h组中 ,各时间点与盐水组比较均明显缩小 (分别为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国产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全国降纤酶基础研究协作组冯加纯饶明俐王晓梅任惠民吕传真尹岭朱克黄如训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行为学梗死体积降纤酶
-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 β(IL 1 β)在大鼠脑缺血后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脑缺血后脑内是否有内源性的IL 1β产生 ,以及由何种细胞产生。方法 采用线堵法使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堵塞制成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显示IL 1β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正常和假手术大鼠脑内以及脑缺血后的非缺血半球未发现有IL 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脑缺血 3小时后 ,在缺血区有散在的IL 1 β阳性细胞 ,呈未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 ,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增多 ,且活化程度越高 ,到 2个月时 ,坏死灶周围仍有许多IL 1 β阳性、明显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脑缺血后3小时至 2个月 ,脑内有内源性的、蛋白水平的IL 1β产生 ,来源为星形胶质细胞。IL 1β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疤痕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 黄旭升朱克任明田东华张凤英刘洁晓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Β脑缺血
- 成人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被引量:3
- 1999年
- 报道了5例非急性期成人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男3例,女2例。伴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例。以发热为诱因2例,原因不明3例。经介入放射局部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后,颅高压明显降低,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减轻。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讨论。
- 齐增飞朱建国王鲁宁朱克
-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成年人
- 意识障碍的分类与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被引量:4
- 2002年
- 朱克
- 关键词:病理生理昏迷
- 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及神经生化效应被引量:19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 BCC)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 ( PD)样猴的行为和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评价微胶囊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 :以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 APA)为材料包裹BCC。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 ( MPTP)诱发 PD样猴模型。将微囊化、非囊化 BCC或空微囊分别植入 PD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 ,观察 PD样猴行为、尾状核及壳核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的变化。结果 :囊化组 ( n=6)和非囊化组 ( n=2 )移植后 1周开始 PD样猴左侧上肢活动明显增加 ,阿朴吗啡 ( Apo)诱发的异常旋转次数减少。非囊化组猴在移植 1~ 2个月后主动行为及 Apo诱发的异常旋转圈数逐渐退回到移植前水平 ;而移植囊化BCC6只 PD样猴的异常行为纠正效果 ,在观察的 7个月内仍存在。空囊组 ( n=1) PD样猴异常行为无变化。移植前 PD样猴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 DA、DOPAC和 HVA水平较左侧明显降低 ( P<0 .0 5 )。移植后 2、 7个月时 ,囊化组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 DA、DOPAC和 HVA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 ( P<0 .0 5 ) ,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结论 :PD样猴脑内移植 BCC后异常行为明显改善 ,微囊组的纠正效果明显优于非囊化组 ,其移植区 DA及其代谢产生明显增加。 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
- 王振福薛毅珑钟大光崔忻李新建马小军王鲁宁朱克
- 关键词:微透析震颤性麻痹BCC
- 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中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1991年
- 本实验研究了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和1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HCVD)患者及38例对照者脑脊液P物质(CSF SP)含量。结果:(1)急性期ICVD患者CSF 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脑梗塞患者急性期CSF 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HCVD患者CSF 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提示:SP参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匡培根吴卫平张凤英刘洁晓杨左廉王国平朱克曹起龙
-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脊液P物质
-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被引量:4
- 1997年
- 作者报告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塞。均经股动脉入路,由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塞区的病变特点,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并注入天普洛欣尿激酶行区域性溶栓治疗。5例在溶栓后于3周内神经损害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溶栓的指征和方式取决于术前脑CT扫描和脑实质血管造影的结果,在脑梗塞后尽快行患侧颈内动脉区域的局部动脉内溶栓有益于闭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 李宝民孟祥辉彭超英于生元尹岭朱克周定标
- 关键词:脑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法